浅析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

时间:2022-10-01 02:26:40

浅析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房屋建筑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质量越来越关注,房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要加强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确保房屋建筑的质量。本文主要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房屋的建筑业一直以来都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当中占到了极其关键的地位,房屋的建筑工程实际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生活的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之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整个工程投入建设和使用的基本保障。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到当前的房屋建筑施工中,有效的提升了施工的质量。下面,我们将主要针对一些建筑施工中的要点如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等进行介绍,希望能通过对房屋建设中常见问题和重要性的探讨,能够对未来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提供思维上的启迪。

一、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

1.影响因素多

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设计、机械、材料、地形、天气、温度等。

2.质量波动大

由于房屋建筑产品生产的单件性和流动性,不具有一般工业产品生产的固定生产流水线、完善的检测技术、规范化的生产工艺、成套的生产设备与稳定的生产环境,因此工程质量易产生波动而且波动大。

3.质量隐蔽性

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因此质量存在隐蔽性。

二、房屋建筑重点施工技术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基槽的开设

在基槽施工前,要提前确定房屋及轴线的准确位置,根据基槽的实际宽度要求,撒放挖槽灰线。在基槽开挖后,施工人员还应结合着基槽的土质状况,对基槽周边的状况进行窒息推断,避免挖槽过程中出现塌方现象。在整个挖槽活动中,一旦作业到设计深度,则需要立即通知质检、设计等相关人员对基槽进行检验,除了结合着基槽中的土层状况外,还应按照相应的施工要求,对基槽中的异常现象进行检测、标注,绘制好平面位置图,做好隐蔽工程验收。

(2)基础砌筑

基槽验收合格后,按照基础结构形式进行基础砌筑。常见的砌筑方式为条形,垫层一般使用三合土或C10的混凝土,而基础选用砖及毛石等砌筑材料。整个条形基础施工中,工序一般为做垫层,分层砌筑大放脚,及基础墙体铺设防潮层等;一般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的施工工序是:浇筑素混凝土垫层、扎基础钢筋、立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等。

(3)放线

在房屋放线中,主要依据已测的主轴线方位来确定房屋各个轴线的交点位置,同时适用木桩将其标志出来。由施工人员依据中心桩的实际位置,按照规定的设计宽度,用石灰对槽边的界线进行标注,同时在基槽外各轴线的延长线上钉施工控制桩,作为开挖基槽后各阶段施工中确定和校对轴线位置的依据。

2.混凝土防裂施工

混凝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自身的脆性和不平衡、混凝土结构混乱是导致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因素。商品混凝土在施工前要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优选混凝土配合比,适当控制水灰比,减少用水量。混凝土配合比应按照国家现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合理划分混凝土浇筑段,在初凝前底板表面混凝土用长刮尺刮平,用木抹子待混凝土收水沉实后搓平混凝土表面,闭合表面干缩裂缝。使用先进的混凝土温度实时自动监测技术,对该混凝土厚板进行温度测点,对局部区域的混凝土同步进行应变观测。

3.钢筋混凝土施工

主要介绍浇注过程和施工缝处理方面。

(1)浇注过程

在浇注过程中,所使用的振捣器应该尽量的避免与模板、钢筋、预埋构件等建筑内部构件发生碰撞,各施工环节应该须有专人为施工环节负责,以保证质量。如果发现有形变或者移位时,应该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好在钢筋处要设有专门的来人扶筋,扶正在混凝土初凝前产生移位的钢筋。在混凝土浇注时要求均匀的振捣,应该避免过量振捣或者漏振。当采用插入式振捣时,振捣间距一般为400 到500mm,在分层浇注时,每层的厚度一般为400mm。

振捣时,振捣器一般要插入到下层混凝土的50mm,而在振捣时间上,主要以当石子下沉以及表面出现浮浆时为最佳。在做门窗洞口侧面的混凝土振捣时,最好同时从两侧振捣,应该避免单侧振捣,使混凝土侧的窗洞口产生移位。

(2)施工缝处理

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在浇注前必须清除在那些混凝土上附着的松动的石子、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并将已经浇注好的建筑构件凿毛,并加以充分的湿润和冲洗,以保持干净和不积水,所以在浇注之前应该在施工的缝处铺上一层水泥浆或者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在混凝土进行震捣时,应该进行比较均匀的搅拌,使得新老混凝土能紧密结合。

4.体外预应力施工

预应力技术一般是指通过改变建筑预应结构来改变或分散建筑的受力结构的。所谓预应结构是指在建筑构件中外荷载承受之前,对受拉构件中的钢筋施加预压应力,以提高构件的刚度,延长其寿命,增加建筑构件的耐久性。

体外预应力主要是属于后张预应力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体外预应力结构的优点很多,如:预应力对所需要的预应力筋套管的布置要求比较简单,而且调整起来比较容易,操作程序简单,可以大幅度的缩短施工周期;由于预应力筋主要是布置在腹板的外面的,所以使得浇注方便;预应力筋的使用,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摩擦减少,而减少了损失。在目前,我国对这领域的研究非常少,对建筑体外预应力筋的受力情况和性能的研究并不多。

体外预应力和体内预应力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体外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筋主要是在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外部,主要用于结构相连出的锚固,据此而言,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应力性能主要是由结构整体可承受的形变程度所决定的;但在体内有粘结的预应力结构的建筑构件中,预应力筋主要在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是与结构完全的粘结在一起的。体内预应力筋不应被看作一个单独构件的。而且体外预应力筋是在混凝土结构的外面,成为一个相对于独立的建筑结构构件。与体外预应力结构相比,预应力内筋更加重要。

在设计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动力荷载时,必须要考虑体外筋和建筑结构的独立振动情况,尽量防止他们产生共振。根据实际情况发现,当建筑结构的体外预应力筋在车辆等动力荷载的作用下产生共振时,容易使锚具产生疲劳破坏或者建筑构件转向处的预应力筋产生弯折疲劳而受到破坏。

三、结束语

加强房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确保施工人员使用正确的施工技术,在避免施工隐患的同时,还能科学的节省施工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能够结合房屋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完善的施工技术,并认真完成施工过程,为工程的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邹清中.关于房屋建筑施工若干关键问题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08)

[2] 高伟.关于建筑施工技术控制的问题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5)

[3] 韩继芳.关于建筑施工技术的几点探讨[J]. 科技风. 2011(09)

[4] 宿静.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6).

上一篇:枫相院隧道出口Ⅱ级围岩施工技术 下一篇:有关桩底后注浆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