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创业者泼冷水

时间:2022-10-01 01:59:06

给创业者泼冷水

眼下第二次互联网“牛市”给了创业者前所未有的信心。笔者给这些创业者泼冷水,主要是出于几方面的考虑。

中华英才网最近做了一次网上择业调查,结果表明有30%以上的应届本科、硕士毕业生有毕业后立即创业的打算。另外,有将近20%的在职人员有随时“下海”创业的计划。而在新浪网的有关调查中,创业选择互联网行业的人群也接近20%。

谁也不能否认,在就业压力日趋加大的今天,选择自主创业是件好事。和股市一样,任何行业都有“牛市”和“熊市”,大批创业者们好像都看不到上世纪末大批互联网企业迅速消失,或破产、或被并购,而把发财的机遇都寄托在几个门户网站的成功上。眼下第二次互联网的“牛市”给了创业者前所未有的信心。笔者给这些创业者泼冷水,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机遇问题。互联网创业、IT创业看起来是容易一夜暴富,但实际情况是此道水很深。当创业者们把羡慕的目光纷纷投向腾讯、携程、占座、豆瓣之时,并没有看到其背后成功的必要条件。大多数创业迷们并没有达到盖茨的技术和对市场把握的水平,却一心想克隆微软的“自由之路”。就连李嘉诚这样的企业家也反对年轻人过早创业,他认为自己的成功包含了很多偶然因素,自己的创业经历不能作为教科书。

其次,资源配置问题。做企业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年轻人创业之所以称为“创业”,而不是做企业,就是因为在资源配置上的阙如,导致了很多理想主义和虚幻的计划充斥每个人的头脑。尽管央视“赢在中国”点燃了不少创业者的热血,但毕竟大多数人一无资金,二无产品,三无团队,这样的“三无”计划,要成功谈何容易。最了解创业者境况的非VC莫属,VC们需要知道的一是项目价值,二是赢利回报周期,三是团队。如果项目价值不大,VC根本不会考虑,但如果太“宏伟”也会被当成天方夜谭。至于赢利回报,如果超过3~5年也很难说服那些“天使”,所以,这也是“空手套白狼”的互联网增值项目遍地开花的资本动因。在团队方面,大多创业者选择的是同学、同乡或者家族搭架构,缺乏系统管理机制,对以后的发展没有深层的考虑。

再次,经验和商道的问题。有业内媒体的资深人士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国外一般是老年人创业,即很多老年人在企业、政府部门退休后,拿退休金做资本开店,而不是鼓励让学生没毕业就“下海”。开办肯德基的山德士上校就是一个老年人创业的成功案例。在国外的商业思维里,年轻老板往往不是成功的代名词,而是缺乏商业道德、没有经验的代名词。因此,国外商业人士更尊重“老派”,而不推崇(BOY BOSS)“小孩老板”。

上一篇:北电眼中的4G通信 下一篇:北京奥运的IT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