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创新研究

时间:2022-10-01 12:03:45

大数据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创新研究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和服务创新等方面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学科服务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和选择。本文阐述了大数据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学科服务的实践成果,并针对其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学科服务;服务创新

现如今是一个科技发达、高速发展、信息流通迅速的社会,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2006年11月,教育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建设100 所高水平示范院校为引领,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启动,给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顺应时代的变化发展,抓住大数据为图书馆带来的发展机遇,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手段,为教学科研提供主动、深层次的个性化学科服务。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大数据环境下开展个性化学科服务必要性

随着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高职院校图书馆民众基础扩大,读者群体和图书资料都在不断膨胀,需要新兴技术对其进行支持和辅助。利用大数据技术去分析、挖掘数据,整合资源,实现统一大数据格式,处理非结构化信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学科服务。

1.是适应学院开放式办学的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积极开展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目标的教育和教学改革,探索开放式办学的新路子。高职院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生产实践服务的文献信息中心,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顺应了学院的开放式办学模式,使图书馆不仅为本学院“产、学、研”提供文献资源服务,也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

2.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

高职院校图书馆之所以成为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第二课堂,是由它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图书馆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载体来开展系列开放性、创新性活动,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地予以关注与研究,并努力提供创新服务。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整理、加工、开发、传送等一系列工作中,以满足创新教育,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为宗旨与目的,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育人活动,不断创新服务,满足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的创新需要,更好地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3.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没有高等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也就不有高职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推动了内部的创新。同时网络化、数字化对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的实效性、个性化、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网络化、数字化获取科技信息已逐步成为前沿科研人员的一种基本要求和行为习惯。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不应该再继续传统的被动式服务,而应该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为教学科研提供主动、深层次学科化、知识化服务,并直接“到桌面、到现场”,有机地融入科研过程。另一方面,随着研究任务的复杂化,科研人员要实现跨越国家、跨地区、跨学科领域界限的交流合作,希望学科馆员能从提供一般性文献服务转变为提供学科化的知识服务,收集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用户的潜在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科信息推送服务,以帮助解决教学科研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主动式的个性化推送服务也正是体现阮冈纳赞提出的“图书馆五法则”中“每本书有其读者”和“节省读者时间”这两条原则。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学科服务实践探索

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已形成较为规范和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如树立积极、主动参与意识,学科馆员与各院系通过面对面交流、互发邮件、组织学科馆员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沟通。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按照具体的专业或课程领域来组织或实施服务,面向科研过程,面向教学、学习、研究任务,面向用户的具体问题,设计开发个性化信息产品,支持用户基于个人需求的服务选择,开展学科化、专业化服务。通过专业化来提高服务的深度和质量,以达到更好的服务效果。

1.个性化信息跟踪推送服务

信息跟踪推送服务,根据科研方向和专业特点,配备相应的文献信息学科专员,将最新的信息分门别类地传送到相应的专家库中,它是一种深层次、主动的和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具有智能化信息分析与处理功能,通过对教师专业特征、研究兴趣的智能分析而主动地跟踪教师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定期向教师提供新近文献信息及相关文献资料。

高职院校图书馆个性化学科服务实践经验表明,开展深层次课题跟踪推送服务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提升影响力、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2.代查代检,名家教授的贴近式服务

学科馆员利用各种搜索工具,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从学科纷杂的信息流中发现新知识及知识间的联系,针对学科外部知识进行检索和收集、跟踪并捕获学科内部尤其是隐性知识的最新进展状况,然后对学科知识分离整合,将不同学科、不同类别、不同来源的知识挖掘分析为符合创新要求的结构化、有序化、针对性强的知识提供给学科用户。

3.利用全媒体环境,开展文献传递服务

全媒体环境下随着多种存储载体的文献资源和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使得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手段更加现代化。目前中国已建成并投入多套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用户可通过联合目录系统检索所需资源,并且通过系统发出文献请求。系统有效实现了用户的文献请求和学科馆员的回应,并进行自动化的计算机处理。

4.实时参考咨询与虚拟专用网络服务

大数据时代,文献信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用户需要更加多样化的信息,不仅需要正式出版的文献信息,还需有视频、图像以及网络信息。数字图书馆的产品应该丰富多彩,才更具竞争力。数字图书馆除了提供一次文献、网络信息,还应能够提供再生信息及科普教育文化类的视频信息。

上一篇:高中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多元评价的探索与思考 下一篇:论高职英语教学动态学习评价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