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手法碎核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应用

时间:2022-10-01 12:03:18

小切口手法碎核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作反眉弓3.5-5.5mm巩膜隧道切口,采用圈套器和晶体调位勾手法碎核技术对206例白内障摘除,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或折叠人工晶体。结果206例(206眼)成功完成手法碎核,术后4天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8者占94%。结论 本结果提示反眉弓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不需特殊设备,简便易行,可有效地减少术后角膜散光,早期获得良好的视力,手术费用低,适合于没有条件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213-01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具有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视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无疑是目前最佳的手术方法。但对不能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基层医院来说,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由于不需特殊设备,简单易行,手术费用低等优点可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媲美。因此,笔者于2012年1月至12月对206例(206眼)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法碎核对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我科行白内障,本组核性白内障206例(206眼),男115例(115眼),女91例(91眼);年龄55~80岁,平均65岁。术前视力:光感至4.2,本组病例排除术前合并其他眼疾和不适宜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裂隙灯、眼压、A/B超、1m光定位、红绿色觉胸透、心电图、肝肾功、血凝分析、血糖、传染病等检查等各项检测。由A超及角膜曲率计测算人工晶体屈光度。所有病例均由笔者施术。

1.2 手术方法 常规术前准备,术前一天点抗菌素眼药水,术前半小时复方托品酰胺眼水散瞳,用稀释爱尔碘冲洗结膜囊,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约2.5ml球后麻醉,开睑器开睑,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手术。步骤:做以上穹隆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巩膜面烧灼止血,上方或右上方距角膜缘2mm处作一弧长约3.5-5.5mm的反眉弓板层角巩膜切口,用隧道刀板层分离巩膜隧道至角膜缘内1.5~2mm的透明角膜处,做侧切口前房内注入粘弹剂爱维。然后行前房穿刺,做一直径约5.5-6.0mm环行撕囊或截囊。注入眼内灌注冲洗液行水分离,用截囊针将核转入前房。注入粘弹剂,用圈套器伸入核后极部,使其稳稳坐于圈套器内;另一手持晶体调位勾沿核表面滑入;双手对等用力,将核均等劈成2块或3块,从切口处摘出晶状体核。注吸净皮质,囊袋内注入粘弹剂,植入折叠或硬型人工晶体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截囊0.1%卡米可林缩瞳后再冲洗。吸出粘弹剂,注入平衡液加深前房,使眼压略高于正常。巩膜切口一般不需缝合。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单眼包扎。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恢复情况 206例(206眼)术后第一天、第四天、一个月矫正视力达到或超过0.8的分别为110眼(53%),193眼(94)、200眼(97%)。

2.2 术后并发症 术后有轻微角膜内皮皱褶,轻微前房炎症反应,其反应经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1周左右消退,没有角膜大疱出现和人工晶体前表面纤维膜形成。206例(206眼)术后前房形成良好。2例(2眼)碎核时后囊破裂,经粘弹剂压住破口,顺利地以前囊膜衬托下植入人工晶体。后囊膜混浊3眼行YAG激光治疗,所有病例术后炎症反应极轻。

3 讨论

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具有超声乳化术小切口这一优点和不需特殊设备、简便易行等优点,其效果可与超声乳化术媲美。该手术突出的优点是隧道自闭式切口,其力学原理是反眉形切口两端角的牵引类似斜位桥拉力,维持切口不哆开;内切口在眼压作用下呈活瓣自闭,操作时前房不塌陷,术中前房稳定,手法碎核后减少了掏核过程中对角膜内皮损伤,术后反应轻,切口不缝合减少对角膜曲率影响,术后引起散光小,视力恢复更理想。且手术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适合于没有条件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丽华,力强 蔡淑莉。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碎核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眼科研究,2007.02 :116

[2]王成业 主编 眼手术并发症原因与处理 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1997:272-281

[3]姚克 主编 复杂病例白内障手术学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4-17

上一篇:剖宫产术中意外及其处理 下一篇:两族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