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诺贝尔奖

时间:2022-09-30 11:08:35

诺贝尔奖的由来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年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毕生致力于炸药研究,共获得355项技术发明专利,在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对于自己的发明被用于破坏,诺贝尔深感震惊和遗憾。他一生未娶,没有子女,连亲兄弟也已过世。1895年,孤独的诺贝尔在巴黎写下了薄薄一页纸的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领域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人。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正是这短短几十行文字,成就了今天享誉全球的诺贝尔奖。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诺贝尔奖首次颁发。此后,除因战争被迫中断,每年的这一天都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其中,诺贝尔和平奖在奥斯陆颁发,其他奖项的颁奖仪式都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仪式中所用的白花和黄花均从意大利的圣莫雷运来,因为诺贝尔正是在这座城市去世的。1968年,建行300周年的瑞典中央银行,为纪念诺贝尔,出资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人。该奖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个奖项同时颁发。

诺贝尔奖以丰厚的奖金鼓励得奖人继续努力,保证他们不至于因经济困难而影响生活和工作。在同一年里,各项奖金的数额是相同的;不同年份的奖金数额视诺贝尔基金会的收入而定,总体保持上升趋势。每项奖金可由两个最多不超过三个获奖者平均分享。每个诺贝尔奖得主还能够获得金质奖章和获奖证书。金质奖章重约半镑,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都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但不同奖项,奖章背面饰物各不相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也各具风采。

两次获奖和拒绝领奖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一生能荣获一次诺贝尔奖就可谓功成名就,不虚度此生了。能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人真可谓“凤毛麟角”了。其中,波兰裔法国女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因发现放射性物质和发现并提炼出镭和钋,荣获1903年的物理学奖和1911年的化学奖。她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也是第一位两次在不同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美国化学家鲍林,因为将量子力学应用于化学领域并阐明了化学键的本质,因致力于核武器的国际控制并发起反对核试验运动,而荣获1954年的化学奖和1962年的和平奖。他是第一位以唯一获得者身份两次在不同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此外,美国物理学家巴丁、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也曾两次荣获诺贝尔奖。但也有拒绝领取诺贝尔奖的人。

1884年,因为仰慕大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物理学天才特斯拉来到美国,加入了爱迪生的公司。可是后来他发现,他和爱迪生之间有着严重的分歧。爱迪生注重实践,是位凭经验在摸索中进行发明的人,而特斯拉是个注重理论的人,他认为实验必须有理论依据做基础,而不应该像爱迪生那样光一根灯丝就做了1000多种尝试。多次冲突后,特斯拉愤然从爱迪生的公司辞职。1918年11月,由于特斯拉与爱迪生在电学方面的贡献,两人被同时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两人都拒绝领奖,理由是无法忍受与对方一起分享这一荣誉。

获奖的夫妇、父子和兄弟

迄今为止,荣获诺贝尔奖的夫妇有3对,他们分别是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他们是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和女婿;以及荣获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科里夫妇。

荣获诺贝尔奖的父子有6对。这一奇迹首次发生在95年前,布拉格父子共同荣获了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儿子威廉・劳伦斯・布拉格只有25岁,是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最近一次发生在2006年,59岁的罗杰・科恩伯格摘得诺贝尔化学奖桂冠,他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曾于1959年与他人分享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唯一获得诺贝尔奖的兄弟,是荷兰的简・丁伯根和他的弟弟尼可拉斯・丁伯根。哥哥于196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弟弟于197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一个小国和一所大学

从1957年到2009年,共有8位华裔美籍科学家获得过7次诺贝尔奖,其中荣获物理学奖5次,化学奖2次。就获奖国家而言,值得一提的是匈牙利。匈牙利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只有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就是这样一个“区区小国”,诺贝尔奖得主竟有14位。而且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领域面面俱到。难怪有人说,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贝尔奖大国”。匈牙利能获此殊荣决非偶然。想当年,惜时如金的爱因斯坦遇到刨根问底的记者时就会不耐烦地说:“你去问我的匈牙利人吧。”这是因为在爱因斯坦身边工作的一大半科学家都来自匈牙利。匈牙利人的发明层出不穷:你玩过的魔方的发明者是匈牙利人,火柴、圆珠笔、电话交换器、变压器、汽化器、电视显像管等也都是匈牙利人发明的。匈牙利还是“读书大国”,全国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常年读书的人数占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平均每人每年购买20本书,阅读11本书。是全球排名第三的“读书大国”。

瑞士国家不大,但有一所大学的名声非常显赫,它就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在历届全球大学排行榜上,它都名列欧洲大陆首位。建校150多年来,先后有爱因斯坦等2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这里上学或工作过,为学校赢得了巨大荣誉。2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出自同一所大学的“秘诀”何在?我们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真的值得深思。

是回避还是疏忽

疟疾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19世纪末,世界上每年至少有3亿人患疟疾,有300万人死于疟疾。在此之前,西方医学界虽然知道奎宁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但对于疟疾的病因却一直知之甚少。法国医学家拉韦朗最先提出了疟疾是疟原虫传染的假说。为了彻底征服疟疾,英国医学家罗斯不顾生命安危,深入印度疟疾流行的地区进行考察,证实疟疾确实是由疟原虫传染的,并由此提出了通过扑灭疟原虫以预防疟疾的方案。由于这一方案的实施,疟疾流行的猖獗势头得到控制。罗斯因此在1902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对此类研究成果及其获奖者,人们是没有争议的,但有的却不同了。

波恩在发表获奖论文28年后才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他激动地说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压倒多数的物理学家都承认我的波函数统计分析,但是也有不承认的,诸如普郎克、爱因斯坦、薛定锷等著名科学家,因此,我的这项研究成果足足等待了28年才获得诺贝尔奖。”显然,为了回避科学家之间的争论,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采取了延迟授奖的办法。 1946年化学奖得主萨姆纳、1953年化学奖得主赫尔曼、1970年物理学奖得主阿尔芬等都为此经历了超长的等待期。

但也有的是因为评选中的疏忽。例如,劳斯在1911年就公布了肿瘤是由病毒引起的伟大发现,但一直没有引起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关注,导致劳斯直到85岁才荣获医学奖。

上一篇:差生命运四重奏 下一篇:超人,能做我们的楷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