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学生提问 有效促进生成

时间:2022-09-30 10:58:30

预设学生提问 有效促进生成

在新课改实施中,广大教师给了学生比以往多得多的空间,大力提倡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给教师把握课堂提高了难度:有教师为保证教学预设顺利完成,干脆视而不见,或不给学生提问机会,或对学生的问题轻描淡写以搪塞过去;有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一一回应,严重影响教学进度,难以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落实;更有个别教师,调控能力不强,随着学生的问题越走越远,探讨的问题与本节课的知识越来越不相干。教育是为了学生,因此课堂上学生想什么,有什么样的需求,教师要高度关注,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来进行,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对课堂上有着不同智力水平、知识经验、认知风格和情感表达的学生提的问题都一一回应,课将无法进行。那么,如何处理好学生的提问与教学进度的关系呢?我的观点是:预设学生提问,有效促进生成。

一、预设学生质疑

教师根据文本和学生,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设计相关的教学思路,同样可以出现精彩的生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要在文章的标题、中心句、教学重点、难点处质疑,教师就应该在这些方面进行预测,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问。“学有所得”是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也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底线。教学应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随意性大,飘浮无根,学生所得必受影响。“有意种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毕竟有很大的偶然性,并不能反映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每堂课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原先预设的教学目的如欠妥当,在教学实践中加以修正、改进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能离题万里。教师抓住一点乱生发,多目的终会变成无目的。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理性的、清晰的分析与研究,并做出精心的设计。否则,课堂上的“生成”不仅不会有很高的价值,甚至会导致学生“天方夜谭”、“南辕北辙”,产生负面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其实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它们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我们应该优化我们的预设,使预设有效地促进课堂的生成。

二、把握契机,促进生成

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思考,抓住教学契机,实现促进更高层次的课堂生成,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课程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淋漓尽致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1.要判断学生问题的价值。课堂上学生的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从学生提问的意图看:一类是为了自己更深入地了解知识而提问(视为“良性问题”);一类是有捣乱嫌疑的问题(视为“不良问题”);还有一类是没有经过认真思考提出的问题(视为“随意问题”)。从提出问题的内容看,可分为与本节课教学目标相关和不相关两类,而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又可以有不同的层次,既有“是什么”的问题,又有“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等等。我们姑且把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都归为“正问题”,把偏离或背离教学目标的问题归为“负问题”。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学生提出的“正问题”,不管是良性的还是不良的、随意的,是深层次的还是浅层次的,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教师都应给予积极回应。对学生提出的“负问题”,教师一方面可以启发引导,将其转化成“正问题”进行处理,一方面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如:“这个问题下课后老师再和你交流,好吗?”等。

2.依据价值性大小给予不同回应。及时处理学生的课堂提问,有时确实会影响教学方案的实施,会影响一节课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但却使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他们的问题得到解决,他们的情感得到满足,值得!那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处理好学生提问与教学进度的关系?我认为还要注意恰当地选择处理方法,可以是直接告知,可以是师生的互动讨论或学生的小组讨论,可以是学生的自行探究,也可以课下解决……总之,如何回应要依据问题的内容灵活进行。恰当回应学生的课堂提问,并非一件易事,它需要有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以课堂教学资源来看待的意识,并且有机敏的判断问题价值的能力和灵活的调控教学环节的能力等。要有这些能力,只有不断地学习、研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地进行经验的积累。

处理好了学生的提问与教学进度的关系,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热情,带着思索,带着专注,学生会更认真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投入对文本的解读与发现当中,思想不断碰撞,也会有更精彩的课堂生成。如何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继续生成新“预设”,那就是教师的责任了。学生的“生成”成为教师进一步“预设”的最好契机。“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发挥师生的双主体作用,我们的教学才会充满挑战与创新。

作者单位:盐城市亭湖区步凤小学

上一篇:反思性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测定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