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南地区白云岩储层特征研究

时间:2022-09-30 09:47:59

滨南地区白云岩储层特征研究

摘 要 在充分消化吸收前人对白云岩储层形成机理研究、白云岩构造裂缝、岩心压汞分析的基础上,区域上研究滨南地区白云的储层特征。

关键词 滨南地区 白云岩 储层

近年来,许多地质学家结合沉积环境、构造演化、海平面变化、气候等因素对白云岩进行了多方面的综合研究。但是对白云岩的成因、储层特征和预测的研究仍然有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滨南地区而言,研究清楚白云岩储层,尤其是有效储层,即裂缝发育的平面展布特征,则是目前所面临的重点问题。

1 岩矿特征

利津油田利912区块沙三上地层岩性以深灰色泥岩为主,顶部有砂质岩类,底部夹有薄层白云岩,属深湖相沉积,白云岩层薄、致密坚硬,具有方解石脉及晶洞,白云岩以下为沙三中厚层泥岩,白云岩层位相对稳定,在平面上分布范围相对广。白云岩在电性上主要表现为:微电极起跳呈尖峰状,声波时差突然变小亦呈尖峰状,感应电导呈低值,自然伽马呈低值。

2 储层宏观物性

白云岩层沉积以后,要经历一系列成岩作用,成岩后生变化既可破坏原生孔隙,也可形成次生孔隙,有利的后生成岩变化是控制高产储层的重要条件。

2.1 成岩作用

通过薄片、电镜分析发现,区内白云岩的成岩作用主要表现为:

压实作用,使泥晶白云岩脱水、成层、结构单一;溶蚀作用使白云岩形成针状溶孔、溶洞;重结晶使区内白云岩泥晶局部形成自形白云石晶体;黄铁矿化使区内白云岩普遍发育粒径小于0.01mm的黄铁矿;构造应力作用造成区内白云岩破裂,从而使岩石中微裂缝发育。

2.2 白云岩储集空间特征

经过岩心、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区内白云岩的储集空间类型有微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构造裂缝等。

构造裂缝:用由于白云岩比方解石脆性大,因而白云岩构造裂缝就相对较发育。裂缝宽0.01-0.04mm,部分被充填,裂缝两侧有油迹,因而在电镜下具有明显的放电现象。

粒间缝隙:此类型孔隙为细小白云石颗粒之间的细而长的狭窄缝,其成因可能是因构造应力所致,或是溶蚀作用形成的,在电镜下为延伸较远的细长缝。

综上所述,区内白云岩的主要储集空间为后期溶蚀作用和构造作用形成的溶蚀孔和构造裂缝,由岩心测试(表1-1),其孔隙度为0.2%-1.9%,平均1.01%,渗透率为0.0038x10-3μm3-4.31x10-3μm3,平均0.722 x10-3μm3,表明该区白云岩储集空间较差,渗透能力也较差,为低孔低渗储层。

表1-1 物性分析表

3 储层微观物性

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利912地区沙三上白云岩中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其含量达65.3%,其次为绿泥石,其含量达13.3%,伊利石含量为9.3%,伊/蒙间层含量为5.3%,其中伊/蒙间层比为36.7%(表1-2)。粘土矿物中的高岭石高含量对生产不利,主要表现在储层中液体流动时,高岭石容易打碎,堵塞孔隙,影响生产。

表1-2 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

通过压汞分析表明,该块最大连通喉道半径在0.0913μm -0.3692μm之间,平均0.2303μm;平均喉道半径在0.0476μm-0.0917μm之间,平均0.0697μm(表1-3)。压汞毛管压力曲线证明该块孔隙喉道分选较不好,为细歪度。

表1-3 压汞分析

4 结 论

滨南地区沙三上白云岩储层厚度薄、层数多、分布范围广、岩性致密,在构造应力和地层应力的作用下极易产生裂缝和裂隙,往往形成构造裂缝油气藏。根据白云岩的形成机制及储层特征综合分析,落实了储层平面分布特征。

上一篇:如何解决我国市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油田特高含水期注采调整技术对策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