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剑莫干山

时间:2022-09-30 08:43:28

“中国改革时期的会议很多,能被记载的很少。而中青年经济学家的两个会议将被载入史册:一个是1984年9月的莫干山会议;一个是1989年3月的京丰宾馆会议,前者,使中青年全面崛起,开始影响中国的改革时代;后者则随着那年初夏的历史事件而暂时销声匿迹。开会的人,各奔东西;有的升官了,有的落野了,有的经商了,有的走远了。”

在《八O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作者柳红眼中,本刊记者觉察出忧伤与坚毅的交织。北苑路加利大厦,柳红把自己的小家布置得雅致井然,客厅一侧摆放着传统的桌椅和茶具,这是她的待客之所,一眼便能看到她与丈夫朱嘉明的合影。

柳红珍藏着一张照片,这是一张黑白底的长幅照片,上写“1984年9月浙江莫干山,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合影”,透过时间的沧桑,30年前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容跃然纸上,180余人记录着那段历史。

---------------------------------------------

非常之地,非常之遇

在中国地图的东部,如果把沪宁杭三地连线成为一个三角形,人们会发现,这个三角形的中心,便是地处浙江北部的莫干山。这里草木繁茂,气候宜人,是江南难得的避暑览胜之地。古有干将莫邪在此地铸得雌雄两剑,莫干山因此名扬天下。

---------------------------------------------

1984年的夏天,酷暑难耐,谁也没有料到,一场影响中国命运的会议,会在这里拉开帷幕,1980年代后期一系列重要改革政策,也在这场会议中酝酿和论证,组织和参与会议的人,虽还健在,却也两鬓斑白,剩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和期待。

莫干山会议的发起,从一列火车开始。会议的发起人,朱嘉明、刘佑成、黄江南、张钢,那时候,他们刚步入而立,柳红说:“朱嘉明33岁,黄江南34岁,他们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前身、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的经济师、助理研究员。”他们也是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第一届硕士,上山前,刚参加社科院组织的第一次博士生招生考试。

在天津开往北京的火车上,黄江南和朱嘉明等人讨论,农村改革已经5年了,城市改革还没有配套,这便是会议发起的初衷,而莫干山能够成为会议的场地,并聚集起全国最优秀的一批中青年经济研究者并非偶然,它是历史沿承的自然结果,只不过花落于此,在这里长成参天大树。“19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后第一届大学生都毕业了,很多人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还上了研究生,人才已经有了储备。

其实,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工作者虽散居各地,但已经有了团体意识,密切注视着国家的发展和变化,也关注着彼此的境况,只要有一个机缘,大家都十分心齐,彼此响应。”柳红说。事实上,一直以来,经济研究者们并不孤独,他们有的保持着联络,以各自所在地为据点,随时准备发声和行动。1980年代大环境变好后,莫干山很自然地为经济圈子的聚合与发声提供了理想的场地。

在朱嘉明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记录:“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自9月3日-9月10日召开,这是我提议,与佑成、江南在今年3月于杭州发起的。会议成功了,感到由衷的欣慰。”为了组织会议,朱嘉明9月1日便在山上住下,329楼是他的记忆抹不掉的数字。每天早上,他都去爬山,这位地道的北京人要感受一下南方山形的俊秀与北方山势的雄浑之异。

会前的5月份,《中国大趋势》的作者温元凯便在安徽合肥组织了“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和中国改革研讨会”,他把当时凤阳县县委书记翁永曦、浙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鞍山无缝钢管厂厂长王泽普等改革的先锋人物聚集在一起,开了一个“全国改革者大会”。

温元凯锋芒毕露,会议“理所当然”地受到的中央领导的批评,凭什么叫“全国改革者大会”,没参加的就不是改革者了吗?莫干山会议组织者之一的张钢事后回忆,“改革者大会”后,因为这种开会形式过于扎眼,事后草木皆兵,于是,莫干山会议的组织者们汲取了教训,改为多家新闻机构联合发起。

为了壮大声势,他们选择了《经济日报》、《经济学周报》、《中国青年》等媒体作为合作对象,消息。1984年6月12日,《经济日报》以“本报讯”的形式会议信息,向全国征集论文,讨论的中心内容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从当月中旬开始,向全国广大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广泛征集论文。论文入选则作者将作为正式代表应邀出席会议。

“这也算是广告吧,当然这在当时也不叫广告,是一条消息。《经济日报》算是大报了,《经济学周报》只是当时的一份小报。”经济学家华生就是当时在这两份报刊上看到消息后,将自己的论文寄过去的。莫干山会议则是以文选人,不论资历,不论长相,不论官阶,大家彼此从不认识,只是看到一条消息后把论文寄过去,至于会不会选中,似乎都不抱有必然的希望,当然,内心那份期待自不必说。

会议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召开的。有时候真是造化弄人,这条信息注意到的人并不多,“那个时候,谁看到了谁才可能写了,没看到的就算了。我们的同学高梁,他是顾准的儿子,他参加了筹备组,任务就是选文选人。”华生回忆说。高梁也在与本刊记者的电话里,推荐了华生作为谈论价格双轨制改革的采访对象。

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高梁与《经济日报》等媒体,还有组织者朱嘉明、黄江南都比较熟。在他的影响下,北京经济研究圈子里的人都参与进来了,比如周其仁、王小鲁,华生则是从报纸上看到的消息,“哎呦,还有这事儿啊”。华生把自己写的一篇关于商品市场的文章寄过去,不久他收到通知,“文章入选了,通知我到莫干山来开会。”那个时候,华生还是社科院的一名研究生。

尽管是以文选人,不过上了莫干山,开会的内容与论文并无多大关系,甚至到今天,华生都没有见到自己和别人参选的论文。“因为这些文章在会上根本没有发,当然那时候条件也差,根本也没有说谁是靠什么文章来的,没这话。”

---------------------------------------------

甩开膀子,上下一心

9月的江南,酷暑还未退去,骄阳似火,一批热血之士甩开膀子,挥汗如雨,丝毫没有倦怠之意。有人为了参会,15个小时不吃不喝不拉不撒,乘火车赶会。会场上,所有的讨论组气氛都很热烈,从早到晚,没有人退却。

---------------------------------------------

会议讨论得十分热烈,尽管后来华生以价格双轨制闻名,会议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带着什么价格改革的成熟想法与会。在所有的小组讨论中,价格讨论是最激烈的,自然也是最容易引起上层重视的。不过,一帮懵懂上山的小伙,似乎对谈论什么并不在意,因为改革的问题太多太繁。现在看来,一些讨论的问题当时已经相当前卫,比如有人建议发行“特区币”,有来自内蒙的人提出反梯度理论,“特区币”则因为可能造成人民币汇率波动只能作罢,反梯度理论也因和当时改革开放从沿海到内地渐次推进的国家战略相冲突而未受到重视。不过,意见没有被采纳的人事后也没有什么强烈反应。

和华生一样,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也是在读硕士研究生,他比华生小一岁,参加莫干山会议,他们都已进入而立之年,两人都从基层干起,当过工人,恢复高考后上的大学。也许是机缘巧合,1984年,贾康写了篇论文《论广义狭义价值规律》,发表在当时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学界最权威的理论刊物《经济研究》上。论文能在这样的刊物发表,给贾康在经济理论界带来了“知名度”。

后来,蔡重直找到贾康,推荐他参加中青年论文初评和莫干山会议的事宜。蔡重直也是当时经济界小有名气的青年人,当时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所研究生部读研,人行研究所研究生部在业界颇有名气,人称“五道口”,有金融界的“黄埔军校”之誉,现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便是蔡重直的班长。

贾康回忆,当时已有传闻,翁永曦、、朱嘉明、黄江南这“改革四君子”在80年代初上书中央,提出“重调整、缓改革”的阶段性要领建议,得到高层肯定;后来,最初以民间身份参加农村问题研究小组的一批年轻人进入了杜润生领导下的中央农村政研室,在国家体改办之下,又成立了体改研究所,成员中有王小强、李峻、张少杰、赵榆江等一批有朝气的年轻人。贾康的印象里,体改所也是在莫干山会议之后才成立的。会议的筹备者联络了各方面的人士,得到浙江省省级研究机构的支持。

贾康记得,他在筹备组那里领到一大捆应征稿,他一份份阅读,并标明了自己的看法。给他印象最深的,是自己推荐的贝多广,此人后来成为中国金融行业领军人物。贝多广在莫干山会议后进入财政部工作,后来又进入金融界,曾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做过JP摩根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时间过了30年,贾康已经记不起贝多广的论文写了什么,但他肯定,贝多广的论文水平“明显高于一般的征文作者”。

给贾康印象很深的,还有一位来自交通局的作者,他写的是关于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贾康觉得这样的文章作者有其独特的地区代表性,所以作了推荐,后来还真的入选,贾康回忆说:“莫干山会场上见到他,感觉是超乎想像的年轻,看上去也就是二十挂零的一个小伙子。”在莫干山大会上,主持人专门强调了这次中青年会议的意义,并介绍了这位小伙子一波三折的参会过程:开始其所在单位不同意,是筹备者抬出了、中组部这样的名义,才解决了问题,交通费也专门作了特殊处理,他才得以成行。

贾康还提到了一位浙江的年轻人阎卡林,此人在工作单位坚持自学和撰写经济方面的文章,但遇到不好的待遇,单位领导卡他、治他。“可能仅是出于心理不平衡,这在那个年代十分常见”,贾康说。莫干山会上,为了解决这个年轻人的参会和发展难题,当场有中组部青年干部局的人宣布,已向北京打长途电话请示后决定,推荐阎卡林到《经济日报》工作,摆脱他的不良环境,全场马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此人才能顺利参会。后来,阎卡林在《经济日报》理论评论部工作,写了大量文章,并主持过专栏。

这次会议能形成规模并得到高层的重视,并非大会组织者事先设计好的,很多事情都是机缘巧合,根本预料不到。“会议开幕式,浙江省省长去了,还有国务委员、中央财经小组秘书长听了汇报,这些人都是老革命。当见到国务委员的秘书、总理的秘书都在会上,大家感觉到这个会确实不一般。像现在的会啊,去一个部长可能都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总理的秘书去了,大家精神一振,知道肯定有点事儿。”华生回忆。

顺着华生的思路,记者了解到,参加这次会议的规格确实不低,中央层面的人,总理秘书、孔丹、等人都上了山,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些中央领导的态度。地方上,时任浙江省省长、省委副书记薛驹,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罗东,以及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的领导也出席了会议。

一个最初由媒体组织的会议最后规格如此之高,华生认为最关键的是被一批在体制内有影响的人重视了。参会的人,“比如陈一咨,后来直接升任体改所所长,更不必说,他在中央农研室,也是‘改革四君子’之一。”会议组织者的几君子和张劲夫秘书孔丹很熟,孔丹及总理秘书跟着张劲夫一路调研到了杭州。孔丹对张劲夫吹风:有一群年轻人在莫干山上开会,研究经济体制问题,包括价格改革。张劲夫当时任国务委员,管的就是这个事。孔丹在张劲夫面前说,我跟这帮年轻人很熟,我和总理秘书是不是可以去听听,没准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巧的是,总理秘书也在山下。经过张劲夫的同意,孔丹和总理秘书一起上山,一场大戏开锣。

“中青年蓬勃而出,一大批投身并活跃于8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研究活动的年轻人,在后来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一些人已经跻身为国家领导集体,有的成了国家领导人,有的成了重要部门的领导者。”

回想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贾康提到被称为“中青年研究队伍”中的不少人。“如、马凯、周小川、陈元、楼继伟、郭树清、肖捷、吴晓灵、刘克崮、陈锡文、许善达、鲁昕等等。除了这些人士后来成为领导者外,周其仁、张维迎、宋国青等作为学者,至今都是学术理论界的带头人,华生、曹远征等作为颇具影响力的经济、证券、金融界学者型人士,也继续活跃。”正是这批精英,参与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经济改革。

莫干山会议后,华生直接参与了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研究,一下子被改革的洪流卷到了潮头,只是,风光不久,他不得不面对命运的选择。出国、回国、下海,一段曲折的经历后,华生崛起于商界,不过,强烈的士大夫情怀又让他重操旧业,近年研究起中国最为复杂和纠结的土地问题,他要破解中国的土地迷局。采访中,他送给记者一本他的专著《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并表示第二本书即将付梓。

---------------------------------------------

是非当论,名利莫争

一个理论发明权的争议,惊起了一滩鸥鹭。虽然时隔30年,每个人的回忆都带有自己的记忆因子,很难做到完全重现历史,不过,从当事人的表述中可以发现,某人遭到圈子内人们的反感,不过事情并没有发展到没有决裂的程度,见面不说,却心照不宣。

---------------------------------------------

华生下了海,贾康留在了体制内,作为当时会议上的官方人士徐景安,他的故事也不少。徐景安1985年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1980年代后期,他调任深圳体改委主任,成为深圳证券市场的开拓者。提起莫干山那段往事,徐景安有说不完的话。

1984年初,徐景安在国家体改委宏观规划处任处长,他参与了19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全过程,“我对那个时候整个改革情况比较了解,我参与起草了我国第一部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规划。”从徐景安快速的上海口音中,记者发现他对自己的回忆十分自信。当时,为了组织莫干山会议,《经济学周报》的张钢找到,向张钢推荐了徐景安。他成为莫干山筹备会的副组长,分工负责学术讨论,正是根据他的建议专门设立了价格组。

前文提到,温元凯搞了个“改革者大会”,会议受到送样领导的批评,参加莫干山会议前,有领导担心徐景安出事,劝他不要去了。面对领导的好意,徐景安谢绝,他不愿意“临阵脱逃”,毅然决然地参会了。“我是冒着丢乌纱帽的风险去的,如果出事我肯定跑不掉。”在莫干山,徐景安遇到了一干锐气十足的年轻人。

虽然过了30年,徐景安的记忆依然清晰。特别是对价格双轨制的回忆,他的声音随着回忆的深入变得硬朗而洪亮。“那个时候,价格问题成为一个很大的难点。国务院开了无数次会来讨论怎么解决,有小调的,有中调的,有大调的。当然不管是小调、中调还是大调都找不到出路。”

徐景安将价格列为讨论的首要问题,“七天七夜我都在研究这个问题”。2011年11月,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组委会将“价格双轨制理论”奖颁给了以华生、何家成、蒋跃、田源、张维迎等主要贡献人,其中并没有徐景安。对此,徐景安给记者出示了一份材料,这是他在2012年1月19日刊登在《香港商报》上的文章。文章中徐景安提到,“讨论的主要参与者都一个不落地列上,而唯独把作为‘主要组织者’和‘总报告执笔者’的我遗漏了?!”

徐景安向记者说,当时张维迎在西北大学读研究生,随着价格双轨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张维迎的学术地位也在慢慢提高,“他说价格双轨制是他最早提出来,在莫干山会上说服了大家,最后被中央所接受。这样别人就有意见了,于是就开始了争论。”

“对于价格双轨制,平心而论,第一,张维迎是有很大功劳的,提出了放开价格,加上华生他们参与讨论,形成放调结合的思路。第二,我的功劳是,把学术性的争论变为一个可操作的思路,便于中央决策。”对于颁奖为何遗漏自己,徐景安猜想可能和自己没有进入学术圈子有关。

华生在价格双轨制理论获奖致辞中,没有忘记这些老领导:“那次会议实际上最主要的组织者,应该说是同志,包括做出贡献的总报告执笔人徐景安,印象特别深的是岐山专门点将,总报告由他来执笔,我们当时是学生,他是国家体改委处长。准确地说双轨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孔丹的回忆录《难得本色任天然》中,孔丹回忆价格双轨制时也提到了华生,并没有张维迎。华生说:“可能是觉得他太激进。张维迎有贡献,但是他比较吃亏,大家觉得他太离谱了。包括他的老领导陈一咨回忆莫干山会议都不点名地批评说有年轻人学了点西方理论的ABC,只讲开放价格,太简单偏激了。”尽管有这些纠结,见面时华生和张维迎从来不提这码事儿,“该来往时还是来往。虽然他们北大的活动从来不请我,但我有活动会叫他,反正我请他。”

莫干山会议,成就了一批人。徐景安承认,自己在会议后升官了。“不仅我升官了,一批人都升官了,特别是一批年轻人。”如今的徐景安虽已退休,他仍然精力充沛,搞起了中国幸福研究院,亲任院长,希望能发挥些余热,做一些公益事业。

华生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侨联华商会副会长、北京市侨联副主席、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华生推崇渐进式改革,反对市场原教旨主义,认为激进不能解决中国问题。

贾康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国债协会常务理事。身在财政科研第一线的贾康,总是寄语当代青年学者,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徐景安

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中国幸福社会促进会会长、1984年主持起草了“关于价格改革的两种思路”;1985年提出住房改革建议被采纳,后推向全国;1987年调深圳后,推进了股份制改革和股票市场,首创了企业产权转让市场,主持设计了深圳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等。

上一篇:赏石漫谈系列之八:八公山兮石瑰丽 下一篇:幸福静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