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例头位难产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30 08:25:12

130例头位难产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头位不正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对130例头位难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位不正临床表现复杂,多表现为胎头高浮,胎膜早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或滞产。分娩难度大,手术几率高,母婴并发症多。结论;应尽早发现头位不正,积极处理,采用适宜分娩方式,才能保证母婴健康,减少母儿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头位难产;诊断;处理

头位难产,是分娩三大因素异常的综合结果,诊断及处理都比较复杂,一旦头位难产发生,又不能及时作出诊断及处理可能各母儿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需要产科工作者审慎地观察、动态分析,本研究通过130例头位不正进行回顾性分析,意在加强对头位难产的认识、及时诊断和处理,减少母儿并发症,提高产科质量。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从2009年01月至2012年01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990例,发生头位难产130例,发生率为13%,其中初产妇108例,经产妇22例孕周36.5-41.4周平均39.1周,产妇年龄19-39岁,平均25岁。

1.2 头位难产原因分析

1.2.1 产道异常 包括骨产道及软产道 前者多见于男性骨盆或类人猿骨盆因其入口平面前半部较狭窄,儿头易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又因常伴有中骨盆及出口狭窄,从而影响儿头中骨盆平面的正常旋转;扁平骨盆入口横经较长,儿头易以枕横位入盆,又因骨盆小,儿头旋转困难;骨盆倾斜度过大,影响儿头入盆方向。后者多因外阴瘢痕,阴道纵、横膈,宫颈瘢痕或纤维化。

1.2.2 产力异常 产力是分娩动力,只有有效产力,才能使宫口扩张、分娩机转得以正常进行。多见原发性宫缩乏力和继发性宫缩乏力,产妇对分娩缺乏正确认识,过度紧张、恐惧疲劳、体质虚弱或头盆不称等易致原发性宫缩乏力。继发性宫缩乏力常因儿头下降梗阻所至。

1.2.3 胎儿因素 胎儿过大、畸形、胎头位置不正经试产不能转为正常位置、脐带过短或绕颈过多影响儿头俯屈。

1.3 头位难产的临床表现

1.3.1 胎头不衔接或延迟衔接 产妇临产后,儿头不衔接,尤其宫口扩大包大5.0cm以上不衔接的。提示儿头通过骨盆入口时可能遇到阻力。

1.3.2 精神因素 产妇精神紧张,对分娩恐惧或信心不足,怕疼痛,难产。尤其假临产或阴道见红时间较长更容易出现担心、焦虑,致原发性宫缩乏力或继发性宫缩乏力,从而影响分娩机转的正常进行。

1.3.3胎膜早破胎膜在未临产前,潜伏期或活跃早期出现破裂。

1.3.4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儿头下降缓慢或停滞

1.3.5胎头产瘤形成明显或颅骨重叠过度

1.3.6胎儿宫内窘迫 表现胎心率>160次/分或胎心率

1.3.7产妇烦燥不安,衰竭,尿留,血尿,肠气,甚至病理性缩复环出现,软产道(外阴,阴道,宫颈)水肿明显。

1.4处理

1.4.1剖宫产 严重头位不正如高直后位,前不均倾位,额先露,先露,进入活跃期后一经查实立即手术。进入活跃期后继发宫缩乏力,经加强宫缩处理效果不佳,产程进展停滞或进展缓慢、儿头高浮、产瘤明显、颅骨重叠过度、宫颈高度水肿、胎儿窘迫均行剖宫产术。

1.4.2试产 多用于骨盆入口平面临界性或相对性狭窄,胎儿体重

1.4.3自然分娩 仅头位轻度不正无头盆不称的,进入活跃期,破膜后可通过改变,徒手旋转儿头为正常位置,宫口已开全或近开全的行胎吸旋转为正常位置,以期正常娩出或胎吸助产.

2 结果

自然分勉20例,占据15.5%,阴道助产27例占21%,剖宫产83例占64%,新生儿窒息32例占25%,中重度窒息11例占8%,软产道损伤10例占8%,产后出血8例占6%.

3 讨论

习惯认为先露为头既胎位正常,则可以安心待产,故头位难产易被忽略造成误诊`,尤其业务不熟练或临床经验不足更易发生,在农村许多乡镇医院尚不具备剖宫产条件,当产程明显异常时才发现头位不正可能难产需要转院时,这样往往错过最佳处理时机甚至错过抢救机会,给母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正确认识头盆关系,早期识别头位不正并确立分娩方式是保证母儿健康的关键。在此提倡系统产检,在孕期发现问题并确定处理方案;做好产前宣教及护理,使产妇对分娩有正确认识,解除顾虑;仔细观察产程,认真绘制产程图,及早发现产程异常,凡临产后儿头高浮,胎膜早破,宫缩乏力等均应高度重视;认真妇科检查,核实头盆关系,选择分勉方式;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凌萝达 顾美礼 头位难产 重庆出版社 223-350

[2]乐 杰 妇产科学 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上一篇:20例老年糖尿病足临床分析 下一篇:15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