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鲁迅先生

时间:2022-09-30 08:19:44

日常生活中的鲁迅先生

提起我国新文化旗手的鲁迅先生,家喻户晓,均知他的道德文章是我们青年人的师表:殊不知鲁迅平民化的日常生活也是我们的楷模。

在饮食方面,鲁迅对于燕窝、银耳等高贵食品,除了参加宴会象征性地吃点外,自己从不买来吃。在他看来,这些看似高贵的食品并不如粗茶淡饭。绍兴乡土风俗,过新年时,做媳妇的都要做莲子羹,否则,亲邻便说某某人家的媳妇连莲子羹也不会做,是非常不体面的事。缘于他对这种带有封建色彩传统习俗的厌恶,所以,这种食品他一向不吃。如有时因事错过了正常用膳时间,他便简单吃碗蛋炒饭,或者买些大饼、油条果腹。这些食品,不仅他自己爱好,而且常买回来待客。鲁迅对于农家常吃的新鲜瓜果蔬菜尤为青睐,喜欢同常人一样把嫩黄瓜当水果吃。他不大赞成选用绍兴的腌菜、干菜以及鱼干等复制食品。他认为,腌制和晒制的食品,是我国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产物,然我国农村由于贫穷,现在还沿用这种落后且不利于健康的腌、晒方法贮藏食物,随着科学的发展,将来会改变的。不过,鲁迅先生对绍兴的臭豆腐干、臭百页等“臭”食品,却是情有独钟的。

在衣着方面,鲁迅先生朴素的可爱,一向钟爱布制长衫、布鞋或胶底跑鞋。衣服穿破了,总是能补的就补了再穿。甚至破旧的帽子略经缝补也照常戴,正如他诗中所云:“破帽遮颜过闹市”之句,由此可见,作为文坛巨匠的鲁迅先生,从自身作起,反对骄侈淫逸,提倡俭朴节约,令人钦佩的朴素风尚是多么值得人学习啊!有谁不愿意穿得体面些呢?但如果三餐不饱而衣服簇新,专讲究表面,鲁迅认为这是傻事。由于鲁迅先生衣着俭朴,在十里洋场的上海就曾多次受到奚落。他到医院去给朋友当翻译,医院的人当他是吃翻译饭的,都侧目而视。到印刷所去接洽排印,或到制版厂请制锌版,人家都把他当作跑街、伙计。到外国人住的公寓或大旅馆去拜访友人,电梯司机也把他当作仆役,不准他登乘,要他一步步行走上楼去。鲁迅先生对这些遭遇从不恼怒,常一笑置之,一仍故态,并常把这些事情作为谈笑资料。

在学生时代,鲁迅先生最得意的是骑马。他骑术不错,敢于同旗人子弟比赛(当时旗人子弟以善骑自豪,对汉人骑术是瞧不起的)。有一次在比赛中他受了旗人的捉弄,旗人把双腿搁在马颈上,策马奔驰过来,用马鞍、脚蹬来刮砸鲁迅的脚,鲁迅冷不防被其冲击,几乎跌下马来。但他却并不介怀,宽仁地说以后多加注意就是了。

有一次,鲁迅从南京乘轮船回绍兴家乡省亲。当时轮船上有一种恶习,在统舱里,有些人不是旅客,却先以一件破衣服或扁担、绳索占据了铺位,如有旅客需要这铺位,就得花一定的代价。面对这些恶劣情形,他以毫不理睬而坚决拒之,宁可坐在铺旁自己的铺盖上打盹,也决不买此铺位。船要开了,这些强横者只好拿着他们的东西悻悻离去,他便在空着的铺位上打开铺盖休息。这是他用“韧”的策略同丑恶的势力、社会现象作斗争的具体事例。

鲁迅每次出门,铺盖行李都由自己背;从不请脚夫代劳。行李总是自己亲自检点、整理,甚至捆铺盖的绳子,都是自己亲手准备、亲自包扎。连每次寄书籍给友人,也都是自己动手,包扎得整整齐齐,从不烦劳别人。他不像某些大人物,一出门就前呼后拥,什么事都要人侍候。他待人谦和,无分大小,从不骄,也不卑。对有权势的人和富人,从不趋炎附势,对穷人和村妇;小孩都平等相待。1932年,一・二八抗战后,鲁迅避难住在旅馆时,有一位叫老杨的茶房,把鲁迅当作教书先生,常来和他围炉谈天,还叫他家信,却不知晓他就是鲁迅。

鲁迅先生在家中总是日夜埋头书案,只有在旅途中,不执笔撰写什么,可得暂时休息。所以许广平(鲁迅夫人)常想,如能适时用旅游来调剂他的生活,那么对他的身心一定有益。可惜他生性不好动,其实就是愿意动,也无法冲破在上海生活时期,当局“密令通缉”所布置的罗网。所以直到鲁迅病重之时,也没能离沪休养。虽然他也曾想去外国,但结果连想去青岛都没有去成。

鲁迅先生生活平民化的高尚品质和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责编 张潇中)

上一篇:晋祠析疑五题 下一篇:晋国都邑车厢城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