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路径在体检中心工作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30 07:02:31

健康教育路径在体检中心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并讨论健康教育路径在体检中心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路径,并以健康体检特点为依据进行制定。结果:观察组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在对体检的满意程度和健康教育的内容掌握状况均较好,且观察组患者的漏检项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体检中心;体检质量;健康教育路径;体检

【中图分类号】R851.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38-01

减少资源的浪费,加速患者机体的康复,给予患者最佳的照顾和相应的指导,根据患者实际来制定的体检方式称为健康体检路径,其具有时间性、顺序性和最佳的健康教育计划等特点,并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1]。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体检中心工作中,可以为体检者提供独一无二的健康指导方案,从而提高体检的质量。为研究健康教育路径在体检中心工作中的应用,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120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120例中有男72例,女48例,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8.2±2.2)岁。120例患者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其他因素无显著差异,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制定健康的教育路径

首先,要充分的了解受检人员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查阅最新的体检资料,收集各科专家对体检和健康教育路径的意见,再结合体检的特点去尽量满足不同种层次的健康体检者的需求,最终制定健康教育路径。

1.2.2 不定期的对实施健康路径的人员进行强化训练,以期做到最好。

1.2.3 健康教育的方法

⑴ 选取健康教育路径对观察组的60例患者进行教育。专人指导照组的体检者领取体检表并给予详细的讲解,针对不同体检者的需求和体质给予不同的体检方案;并向体检者详细讲解体检的安排,体检前的注意事项、体检后检查报告的领取和应关注的问题,同时向体检者介绍各检查科室的所在位置和周围的设施环境。体检实施者要对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宣传,如张贴墙报,发放宣传资料,通过媒体进行宣传,贴横幅宣传等方法;各项目体检的工作人员要依据健康教育路径表的规定反复对体检人员的情况进行教育和评价。见表1

3结论

健康教育是指借助于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信息传播和进行行为干预,从而帮助个人和群体加强对卫生保健知识的掌握,并树立健康的观念,自愿采纳采纳有利于机体健康的教育过程[3]。健康教育途径为不同层次的体检者所制定的,指健康教育实施通过借鉴临床路径的相关理论和实践[4-5],是为了满足体检者在体检前、中、后分别对健康教育的相关需求,提供给体检者相应的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帮助的体检工作,并且可以通过医护人员和体检者的相互配合,以期取得满意体检结果。

健康教育路径在体检工作中的实施可以提高体检者对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掌握率,保证了体检质量,使体检者可以及时并充分地了解自身的状况。体检工作中运用健康教育路径还可以降低漏检项的发生率,促使体检者自觉完成各科的体检项目,使体检者的检查更全面,从而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研究结果显示,体检中心的工作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的观察组比应用传统体检的对照组中体检者对健康内容的掌握程度高,对体检的满意程度高和体检的漏检率低,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在体检中心工作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可以为体检者提供相应指导和相关的知识,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体检者的需求;还可以通过促进体检者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从而提高体检的质量和体检者对体检的满意程度,并降低体检漏检率。因此,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体检中心工作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丽璇 , 杨毅华 , 刘海英. 健康教育路径在腹腔镜 宫外孕手术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5): 38―39 .

[2] 叶宝霞 , 李亚玲 , 时云, 等.健康 教育路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康 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4,18(9):1554 ―1555.

[3] 张长青,王向华.卒中后抑郁流行病学研究现况[J].中华神经杂志,2009,39(1):63-65.

[4] 黄丽伟,黄秋环,刘芳印,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门诊输液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131-134.

[5] 王惠贤. 健康教育是建立新 型护患 关系 的重要环节 [J]. 实用护理杂志, 2001, 36 (6 ): 448-450.

上一篇: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鼻内窥镜术后疼痛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