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能力导向下的某型运输机实践教学模式

时间:2022-09-30 06:45:09

构建基于能力导向下的某型运输机实践教学模式

摘 要:本文分析了训练机构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运用系统的理论构建了基于能力导向下的航空维修实践教学模式,提出了某型运输机的实践教学模式初步构想。

关键词:实践教学; 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关于新形菹虑烤目标的提出,航空装备训练机构教育训练逐步向紧贴实战、瞄准战场、能打胜仗要求培养人才的方向发展。实践教学是培养“能打仗,打胜仗”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它对培养学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某型运输机的列装以及部队科学维修的深入对航空装备训练机构教育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承担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培养任务的训练机构,必须顺应部队装备保障新形势,探索构建某型运输机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培训目标满足部队需要。

一、实践教学现状描述及原因分析

(一)关于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实践教学是航空装备训练机构的内涵和核心。有人认为实践教学是最重要的,只要学好实践技能就行,理论教学就可以淡化甚至取消。有人认为搞好实践教学就是简单的技能培训。还有人认为实践教学就是增加实习课时安排。可见,以上反映了目前对实践教学认识和研究远远不足,同时也表现出教师在认识和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时,往往容易走极端。由于在认识上的偏差,不少训练机构的实践教学仍停留于换个教学方法、改个教学空间,或简单把实践教学看作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附属体系。对实践教学理解的偏颇,制约实践教学模式的发展。导致实践教学模式出现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基本套用普教模式,强调学科体系和理论教学;教学模式不符合学兵特点,未能扬长避短和挖掘潜能。

(二)关于实践教材、实训设施和教师

教材是教学实施的重要载体,又是反映课程成熟与否的重要指标。教材目前从整体上来看,没有打破学科体系结构。在规划上缺乏整体思维。编排理念上没有突出实践特色。编写人员的组成不够合理。实践设备条件、实训基地条件普遍落后于部队的维修保障现状,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师资是办学的关键。训练机构目前师资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具有一线机务维护经历的教师数量过少,即缺乏“双师型”教师。

二、实践教学模式系统构建

我国现行实践教学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归结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借鉴国内外职业能力开发模式的成功经验对航空装备训练机构现有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最终实现构建一套适用我军航空装备训练的实践教学模式来指导当前的教学实践。

(一)目标与理念: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定位是个方向问题,是构建实践教学模式系统的一个目标前提。对于教学工作者而言,要培养适应部队装备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必须要尽快转变观念,坚持正确方向定位,明确实践应以“综合能力”为导向。首先,要明确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对教学的现实意义。基于航空装备训练机构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尤其要注重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质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这四种能力有助于提高学员对未来职业岗位变动的适应性,帮助学员更好更快的适应部队需求。其次,在实践教学目标中进一步明确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加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为满足我军装备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军体制改革需要。装备维修保障人员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同时要具备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来满足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最后,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训练机构必须依据各专业特点,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实践教学主要目标,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课内外衔接、校内外互补、基础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

(二)条件与保障:师资、教材、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模式,需要在硬件条件和保障上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打造“双师型”教员队伍。从目前航空装备训练机构实践教员偏少的现状看,当务之急就是完善教员配备,调配维修保障一线人员优化教学队伍,在职称评审、待遇方面优先“双师型”教员。其次,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必须把握好以下环节:教材的开发与编写具有时效性和科学性;教材的审定与出版要严格规范,实现教材在纸质出版的基础上,发展多形态、多媒体的教材集成系统。最后,建立校内校外联合实训基地。开发和利用本单位内实训基地资源,创造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联合装备部队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工厂可以更直观的学习基本原理,在修理厂可以在加深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维修技能,在一线部队可以系统地学习维护保障技能。

(三)内容与组织:体现综合职业能力导向

首先,要以“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实践知识的教学内容是一些内容丰富、难度较小的具体的工作任务,让学员在“做中学”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其次,采用“学员中心”体验式教学组织。体验学习强调的是学员通过自身的活动实践,在情境中反思和体验,最终实现学习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及价值观的多维整合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四)评价与监控:设计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指标

首先,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不仅应注重学员学习成果,还应关注学员在情感、价值观等非智力方面的发展。其次,过程与效果并重。实践教学成绩考核过程中,不是以考试作为最终考核,而是综合了学员在实践教学中的一系列表现的结果。最后,定性与定量结合。实质上是模糊评价和精确评价的结合,为实践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开放性评价在操作层面上提供技术支撑。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初步构想

教学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发展的动态系统,是一个既有输入,更有输出的流通系统。因此,要构建某型运输机实践教学模式,应从宏观上来把握实践教学模式的系统(如图1所示)。

在宏观上把握实践教学模式和明确职业能力结构的基础上,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理念,与基层部队合作,将维修科目、典型案例以及学员创新思维作为载体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基于日常维修工作设计“综合实践课程”,通过认真精选真实维护项目,进行项目分解,让学员在学习案例的同时,也能掌握专业技术,从而培养思维拓展能力。教学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恰当地在各实践教学环节融入协作、标准、规范及职业道德的内容,使整个实践教学成为集能力培养、职业素质训导和孕育学员创新思维的教学平台,即构建理实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某型运输机航空电子专业的《紧急定位设备》为例:

实践教学价值理念上确立本门课程要达成的综合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单独完成维护工作的能力;方法能力:懂得进行故障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方法能力,会通电检查排查故障和拆装故障部件的方法;社会能力:极端负责、认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具体教学组织上,按照“科目展示――课堂演示――课堂模仿――巩固提高”的程序安排,整个的教学环境尽可能的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比如模拟仿真实验室、维护外场等,让学员在仿真实践环境中通过体验式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

本课程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导向可以最终生成5个项目作业:外部检查;通电检查;故障分析;部件拆装;调整、校准和检验。对学员完成这5个项目进行整体评估,并对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素质表现也进行评估,项目的评估分值实行累计加分,最后汇总后换为百分制。学员完成的项目要按师生和机务部队的组成多元评价主体来打分:学员30%、教师40%和部队30%的方法给分。最后以过程评价40%,效果60%,得出学员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特别要强调的是考试的形式应是多样化,尽可能全面客观真实的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

参考文献

[1]莫里森・罗斯・肯普著.严玉萍译.设计有效的教学[M].北京:中轻工业出版社,2007.

[2]赵志平.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3]王坦.合作学习的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4]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杨洪雪.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及过程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30).

[6]莫新平,赵吉兴.任务驱动式教学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07(8).

[7]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8]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地方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远程支撑教学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特别重大坍塌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