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外侧切口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40例体会

时间:2022-09-30 06:33:18

肘外侧切口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40例体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114

资料与方法

2005年6月~2009年1月收治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0例,均采用肘外侧切口手术治疗。男31例,女9例;年龄3~10岁;右侧34例,左侧6例。属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35例。所有病例均在2~24小时内急诊手术。

手术方法:全麻或臂丛麻醉,取仰卧位,患肢消毒铺巾置于胸前位,取肘外侧切口显露骨折端,骨膜下有限剥离,清除骨折端的卡压组织及血块,曲肘、牵引、侧方推移的手法使骨折复位,分别自内外髁向骨折端钻进直径1.5~2.0mm克氏针2根。克氏针稍稍穿透对侧骨皮质交叉固定,肘关节伸屈活动骨折端固定牢固,克氏针尾折弯留于皮外,曲肘90°石膏托固定4周,术后8周拍片复查见骨折处有骨痂形成拔除克氏针。

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拍片均显示解剖复位,病例获随访,无神经损伤,无筋膜室综合征及Volkmanns缺血挛缩,无肘内翻及骨化性肌炎发生,肘关节伸屈功能正常。

讨论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在上肢骨折中较常见,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多发年龄为5~12岁[1]。根据暴力来源及方向骨折可分为伸直、屈曲和粉碎型三类,儿童骨折多为前两类,其中伸直型占90%以上。gartland按骨折移位程度分三型,Ⅰ型:骨折无移位;Ⅱ型骨折远折段后倾或同时有横向移位,后侧皮质仍完整;Ⅲ型:骨折断端完全移位,皮质无接触。GartlandⅢ型骨折手法难以复位且不稳定,易发生原发或继发血管神经损伤及Volkmanns缺血挛缩,远期易发生肘内翻畸形。

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特点:骨折发生在肱骨最薄的部分,骨折的断面轻度的旋转未矫正就会造成骨折端接触面积明显减少,稳定性下降。内侧骨柱对位不良,会导致骨折远端向内侧倾斜,引起肘内翻畸形。

手术入路的选择:肘外侧切口损伤小,局部无重要的血管、神经及肌肉组织,到达骨折端后清除血肿稍行骨膜下剥离,骨折远近端即显露清除。常见因骨折移位严重而骨折端的骨膜已被掀起,只需少许剥离骨折远端骨膜即可。肘部内侧切口需游离、牵拉尺神经,增加了其受损伤的风险。肘后侧切口需舌形切开肱三头肌肌腱组织损伤大,比较而言,肘外侧入路最佳。

手术操作注意事项:①骨折要求解剖复位,髁部的外侧骨柱直视下复位没问题,关键是内侧骨柱要解剖复位,复位后检查骨膜下鹰嘴窝、冠突窝是否光滑,如光滑则内侧骨柱复位满意。②打入内侧克氏针时注意避免损伤尺神经,应在内髁最突出点进针,方向与肱骨干纵轴线成40°角,指向外上髁嵴部即能较准确地穿过内侧骨柱。

参考文献

1陆裕扑,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582-583.

上一篇:帕罗西汀治疗酒依赖患者焦虑抑郁障碍的安慰剂... 下一篇:产后血肿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