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包装胶带:小物件 大市场

时间:2022-09-30 04:20:23

快递包装胶带:小物件 大市场

在电子商务大行其道的今天,快递行业为买卖双方的需求搭建了一个沟通的桥梁。但当快递业欣喜于日益攀升的业绩时,有人开始担忧起快递包裹上胶带废弃难处理的问题。

胶带好用但需少用

快递包装上常用的透明胶带一般以单向拉伸聚丙烯、双向拉伸聚丙烯或聚氯乙烯等石油基材料为原膜,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高压电晕处理,使其一侧表面粗糙,再经过涂胶、分条、复卷等工序制成。也有一些快递公司为了宣传公司品牌,会在透明胶带上印上公司的名称,形成不透明的胶带。

如今快递公司承接的快递件多为中小型体积,主要采用中小型瓦楞纸箱作为外包装箱,胶带之于纸箱有两个作用:粘贴在盒盖上,可以达到封包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防盗;粘贴在纸箱边角处,能够降低运输过程中包装件在边角破裂、开缝的可能性,起到保护包装箱的作用。

邮政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快递总件数达48亿件,假设每件快递所用的胶带平均长度为1米,我国快递业2011年用掉的胶带可以绕赤道120圈。快递胶带的原料是石油基材料,大量使用这种材料无疑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进一步消耗,而且其大多难以回收、降解,过量使用必然会造成一定的环境问题。

同样是保障快递件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有没有一种可以降低胶带使用量的方法?是否存在更为环保且能够替代现有胶带的新材料呢?

胶带的减量化途径

对比国内外的快递件包装方式,我们可能会得到些许启发。

国内大部分快递员在对每笔快递件进行封包时,为了稳妥起见,多数会在快递包装裹上很多层“井”字结,甚至有的采用“全裹包”方式。而联邦快递采用H型封箱法:将一层胶带均匀贴在接缝和外包装盒顶部及底部边缘处,大大减少了胶带的用量。

当然,国内快递采用“全副武装”的包装方式有其不得已之处,问题直指目前快递业的野蛮分拣和不甚安全的物流环境。为了保证快递件的安全,快递员只有尽可能地将快递包裹得更严实一些。

因此,谈论快递包装的胶带用量,不能就胶带谈胶带,而应将其视为快递包装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快递包装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其安全性能。

一位包装业资深从业人员在采访时告诉我们:“增强纸箱强度,比如选用挺度、强度更好的微细瓦楞纸箱,代替传统瓦楞纸箱在小家电、电子产品、玩具、食品、化妆品等小型快递件上的包装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快递员会更加放心地在封口处作简单的封口,而不用在边角处额外进行胶带加固。”与相同定量的传统瓦楞纸板相比,F、G、N、O楞微细瓦楞纸板因为楞高更低、楞数更多,所以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及更好的缓冲性能,材料用量也能相应减少。“国内微细瓦楞纸板的生产虽然起步晚,但也已经崭露头角,所以国内快递业从这个角度减少胶带使用量还是可行的。”

据介绍,目前国内大部分快递公司用到的中小型瓦楞纸箱多属0201摇盖型瓦楞纸箱,因此都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胶带进行封包。“采用插舌形式的盒盖纸箱作为快递件的包装,也是一种减少胶带在箱盖上使用量的途径。现在快递业已有一部分快递件采用这种包装形式,但为了保证盒盖的稳固性,这种插舌盒盖的结构对纸箱自身的挺度会有一定要求。”

这位业内人士还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从胶带本身下手,也可以减少其使用量。例如采用强度、粘合性更好的胶带进行封包或是在边角处固定,这样一层‘十’字结足以保证纸箱盒盖、边角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而在中国包装测试中心运输包装检测室主任陈振强看来,快递从业人员的规范化操作及个人素质问题,对胶带减量化使用的影响很大。“快递员工之所以会选择‘五花大绑’的方法,既是为了防止快递件在整个流通过程中被轻易打开,发生窃取、偷换等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为了降低快递包装破损的可能性。我国虽然在2012年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国内第一部《快递服务》系列国家标准,但因其并不具有强制性,只是为了引导和规范快递业的健康发展,实施效果并不明显。所以我认为,真正从源头上减少胶带的使用量,还得依靠所有快递从业人员自身的规范化操作意识及良好的道德情操。”

替代胶带的方法还在寻找

谈及是否存在一种环保性能更佳、能够替代现有胶带的新材料,我们的两位采访对象都给出了“暂时还不太可能”的答复。但他们都提及了牛皮纸胶带,这种胶带的基材是牛皮纸,相比普通胶带的石油基薄膜材料,环保性能更佳,但牛皮纸本身的特性决定了这种胶带储藏的困难性:储藏时适宜20℃~30℃的温度环境,忌高温、阳光直射或冷冻;忌潮湿,适宜储存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一旦受潮,胶带容易成坨,不方便使用;忌接触油脂,需要保持表面清洁。与普通胶带相比,牛皮纸胶带略显“娇气”了一些,而且时间久了,还会发生功能失效等问题,通常只有半年的保质期。按我国快递业蓬勃发展的速度来看,如果能寻找到一种新型胶带产品,既如普通胶带便于使用,又像牛皮纸胶带有较好的环保性能,其市场前景一定相当可观。

上一篇:商品包装的数码印刷之路 下一篇:后家电下乡时代的空调行业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