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探微

时间:2022-09-30 04:12:32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探微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课堂教学“导、探、练、调”四种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1 创设情景,乐中导课

“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首好的音乐,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听众心灵上的琴弦。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好坏,导入是关键。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于学科特点,数学课相对枯燥,所以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巧妙地导入新课,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前提,它可以使学生一上课就在认识上、情感上和意志上予以高度集中,对本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设计导语,创设意境,注意导入新课的简明性、诱导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把学生引入“愉快乐学”的境界。其方法有:故事导入、激疑导入、实验导入、谈话导入、活动导入等。

2 创造条件,乐探求知

组织学生探求新知,是课堂教学的第二环节,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生要形式。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探索知识的奥妙,并形成技能,常采取如下方法:

2.1 利用已知,求新知。数学知识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新知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时,只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有意扩散、正确引导,以提问、质疑形式进行。学生获得新知的同时,又提高了自学能力。

2.2 动手动脑,获新知。动作是儿童智慧的源泉,好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让学生折一折、拼一拼、量一量、画一画,不仅能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3 力求直观,扩思维。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抽象的知识不仅学生难学,而且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的模型,就会使学生不仅感到好学,还会从学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和乐趣。

3 精心设计,乐练生巧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学生内化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此环节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紧扣教学目标,有针对性、有一定坡度、有一定层次,能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例如:在学习质数、合数、偶数时,我要求同学按照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这样把学习氛围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4 信息反馈,矫正调整

调控始终贯穿于“导、探、练”这三个环节之中。在课堂教学中,要形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探索,发现知识,实现教学目标,就要做好信息反馈,及时进行矫正、调整。调控是优化课堂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有四次反馈的时机:①引入新课时观察学生反应,做好知识的迁移;②指导学生探索新知时观察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反应,做到深浅适宜;③在课堂作业时,评价学生练习结果,做到当堂作业,及时评价,让学生有错就改;④做提高性练习时了解学生的深度和广度,提倡学生质疑、及时调控。

总之,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力求注意一个“导”字,突出“探”字,抓住“练”字,注重“调”字,全过程贯穿一个“乐”字,其效果很理想。

上一篇:增强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探索 下一篇:谈初中政治教学激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