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时间:2022-09-30 03:25:04

气压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摘 要】目的:探讨用气压治疗仪预防神经外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神经外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予传统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除传统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加用气压治疗仪。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下肢DVT的预防效果。结果:治疗组32例中仅1例(2.5%)发生DVT。对照组30例中有8例( 26.7%)发生DV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气压治疗;神经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038-02

下肢DVT形成是神经外科术后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常会导致肢体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若血栓脱落随血流流至肺部血管可造成栓塞则可造成患者死亡。因此,近年来神经外科术后DVT形成已得到医务人员的广泛重视。为了有效地预防DVT的形成,对我科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32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使用气压治疗仪治疗,与早期应用常规方法治疗的病例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术后患者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气压治疗组(32例)。对照组: 男18例,女12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6.3±5.8)岁;卧床时间12~58d,平均( 35.5±7.0)d。气压治疗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8.2±6.5)岁;卧床时间14~61d,平均(36.7±8.0)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相同的抗凝药物治疗和采用相同的常规护理措施: 给予抬高患肢,维持下肢功能位置,由护理人员指导和协助按摩患者双下肢及被动活动各关节,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应用活血化瘀药物:丹参、疏血通等。同时,气压治疗组使用气压治疗仪每天2次对双下肢进行气压治疗,每次30min。具体操作步骤: 将仪器接上电源并连接好各种管道接头,上抬患者双下肢,戴上充气腿护套,拉上拉链至大腿最上面并扣好,打开电源开关,设定好充气压力参数及时间,调节工作压强10~20kPa,工作时间30min,从踝、小腿、膝盖、大腿顺序间歇性充、放气,反复施加压力和释放压力。若使用过程中患者出现身体异常感觉,立即停止。

1.3 疗效判断标准:观察患肢的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患者的疼痛感、肢体肿胀程度及周围皮肤情况。经超声多普勒诊断深静脉血栓。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发生DVT,有效:一侧或双侧下肢无酸胀、隐痛,体温正常、腓肠肌实验阴性,彩超检查无异常现象;无效: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肿胀,下地困难或直立后疼痛加剧伴有不同程度发热,腓肠肌实验阴性,彩超示静脉血管内无彩色血流信号和频谱信号[1]。

3 讨论

下肢DVT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阻塞。一旦栓子脱落可造成重要脏器的栓塞,危及患者生命。下肢DVT是神经外科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液滞缓、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2]。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存在发生下肢DVT的诸多危险因素,如高龄、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有多种并发症、手术前后禁食、脱水治疗、偏瘫、卧床时间长、下肢静脉曲张、手术麻醉、围手术期输血、留置下肢深静脉导管等,所以神经外科患者发生DVT 的危险性很高,属于高危人群[3,4]。有研究表明,神经外科住院病人DVT的发生概率为15%~40%[5]。因此下肢DVT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有很大影响,早期预防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预防和治疗DVT的方法有: (1)应用抗凝药物和活血促进微循环药物,但因为有引起出血的可能,必须监测凝血机制。(2)应用弹力袜,可在一定部位加压,使静脉血回流,但无法避开手术切口,增加病人的疼痛。(3)其他预防方法: 肢体肌肉电刺激,但高强度的电流可导致病人的不适感[6]。

气压治疗仪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气放气,形成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并达到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快速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即周期性充气压力是一种序贯的从踝部、小腿至大腿加压的装置,是物理性治疗仪[7]。

气压治疗仪工作原理及预防术后下肢DVT的机制是: 气压治疗仪工作时气囊充气,随着气囊压力增大,对肢体自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顺序挤压、按摩,反复周期性加压,使肌肉被动收缩、舒张,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加速。加压时静脉血管内血液排空,加速回流;骤然减压时,使静脉血管迅速充盈,显著增大血流速度[8]。据报道,挤压时静脉血流速度可达无挤压时的175%~366%[9],显著地降低了血液淤滞,减少了血栓的形成。由于血流速度增大,流经局部的血流量随之增大,从而增加了氧和其他营养成分的供给,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渗出液的吸收,加速病理产物的代谢和排泄,因而具有消除肿胀,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10]。本研究表明,气压治疗仪预防神经外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DVT是有效和安全的,其较常规的护理方式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琳.气压治疗仪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4): 807.

[2] 徐生根,徐正发.2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体会[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10):37-38.

[3] 高风,李虹.气压治疗仪对长期卧床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09,14(2):193.

[4] 莫咪蓉,沈佩娟,洪爱莲气压治疗仪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8):2120-2121.

[5] 李金辉,孙宝凯,王学练.骨折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2004,10(4): 379-380.

[6] 田会,王晶莹,赵振英.气压治疗仪对预防骨科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8):35-36.

[7] 贺修君,邓雪辉,何姣华.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0,3(10):36.

[8] 张林娜,韩桂俊,汤素琴,等. 循环驱动治疗仪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护理研究,2005,19(16):1476.

[9] 邓毅,刘锐监.气囊脉动式气压治疗仪[J].医疗保健器具,1998,5(3):212-214

[10] 莫咪蓉,沈佩娟,洪爱莲.气压治疗仪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8B):2120-2121.

上一篇:B超在哺乳期妇女放环手术前后的应用体会 下一篇:农村老年人自服百草枯患者子女焦虑情况调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