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高寿世人羡,争说男女房中术

时间:2022-09-30 01:42:49

翻开史书,历代的“百岁寿星”大有人在。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楚辞》、《列仙全传》、《神仙传》、《素女经》、《御女损益篇》等古书中反复提到的中国第一“人瑞”――彭祖。

对于“彭祖”有两种传说。一种传说,他是三皇五帝中颛顼的孙子。他从夏代一直生活到商代。到了商代末年,当商王派人去向彭祖讨教长寿秘诀时,彭祖已寿高800岁。据说商王用的是美人计,派了一个年轻貌美而又能说会道的“采女”(原是商王的宫女,由于派她去“采访”彭祖,故得此名,可说是中国最早的“采访记者”)去与彭祖软磨硬泡。彭祖经不住“采女”的纠缠,最终透露了不少养生的诀窍。原来彭祖长生不老一是由于坚持练功,即懂得“导引之术”;二是注意营养,善于烹调,能烧一手好菜,尤其是他烧的“野鸡汤”鲜美无比;三是根据需要吃点补药;四是选择有利健康的居住环境;五是有“御妻”之术,强,一生讨过49个妻子,生了54个子女(那“采女”也亲身领略了彭祖的)。

那“采女”打听到彭祖的长生之术后即如实向商王汇报。商王自以为已获长生秘诀,又生怕别人仿效彭祖,便派人去杀他。哪知彭祖早已不知了去向。所以只知彭祖寿高800岁以上,到底活多久仍是个谜!

应该说,这只能是个美丽的传说,可听而不可信。但另一种传说却很近乎情理。说“彭祖”实有其人,原名钱铿,寿长一百多岁。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刘彻有个弟弟叫刘余,封地于山东,曾在拆毁孔子旧宅时获得一大批古代竹简,上面所刻古文字无人识得。刘余不敢私藏,即送呈汉武帝。武帝召见了孔府后人孔安国,终于把那很古老的文字译成当时的“今文”,方知这批竹简上记载了有关彭祖的故事。

故事大意是,远古黄帝执政时听说有个叫“钱铿”的人善于烹调,就把他叫来烧菜做饭。钱铿曾为黄帝做了一道“野鸡汤”,黄帝觉得十分鲜美可口,高兴之际就赏了钱铿一大块封地――即古之“彭城”(今之徐州)。于是后人称钱铿为彭城人之祖,即“彭祖”。又因为“烹”与“彭”同音,所以“彭祖”即“烹祖”,是中华烹调之祖的意思。

据此竹简文字记载,钱铿活了800多“甲子”,或767个“甲子”。后世人即称彭祖寿长800岁(也有人传说“彭城”作为小国,前后存在800年)。其实按上古人习惯,这“甲子”不是指“年”,而是指“日”,即以60天为一“甲子”,如此说来,彭祖大约寿长126岁,也还在可信的范围。他善于烹调又注意养生,寿命较长是可能的。

现在浙江临安地区是宋初吴越王钱[liú]的故土,在那儿的钱氏宗族至今一致认定“彭祖(铿)”是他们的先祖。因此,在临安民间又有不少关于“彭祖”的传说故事。

总之,彭祖,如真有其人,即使只活了126岁左右,也足以称得中华第一“人瑞”。但人到了妇幼皆知的出名程度时,各种借其名望而编撰的民间传说故事就层出不穷了。彭祖不是擅长烹调吗?于是就自然成了创造中华美食的鼻祖了。他不是善于选择好的生活环境吗?发明中华“风水术”的也非他莫属了。古代的“风水学”也称“地理”、“堪舆”、“宅经”、“葬经”、“青囊书”、“青乌术”……据说创造“青乌术”的“青乌公”正是彭祖收的弟子,也活了几百岁。

既然彭祖在传说中活了800年,那么说他讨过49个老婆,生了54个儿女,就不算是闭了眼瞎编的了。再则,那么老的老头还有生育能力,就一定与他的“导引之术”有关,所以现在那些气功师也喜欢拿彭祖来说事。可是从老子开始,历代练功的人大多注重“保精”而“寡欲”。彭祖居然把性生活坚持到老,是非常特别的一种养生之道。于是古往今来的那些对男女性生活不仅很感兴趣,而且还经常喜欢从中总结一些经验教训的有关人士,就不断地假托“彭祖”之名,发表自己的研究心得……久而久之,中国式的“房中术”竟也能在社会民众中不胫而走,蔚为大观!

性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性生活的和谐与否以及与养生保健的关系都不能就事论事,而要与其他社会生活的环境条件、文化修养、心理素质、身体状况等等因素结合研究才能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而综观古代“房中术”,大多是在“”的“技术面”上介绍些经验教训。从技术技巧入手,所探索的一些有关养生保健的理论因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仅作参考,价值意义不太大。

例如,长期流传的“七损八益”说,其“七损”指:

一曰闭――时动作不可过猛。造成五脏内伤即称“闭”。

二曰泄――时不要出汗太多。伤津脱液即称“泄”。

三曰渴(竭)――不可太频繁,以致把耗竭。

四曰勿――阳痿时不要硬干。

五曰烦――心情烦躁不安时不宜。

六曰绝――对方不愿意时别强行其事。引发内病为“绝”。

七曰费――需要有性的前奏。猴急粗暴即称“费”。

以上七条,也许在古代流传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而在今天看来仅懂得这点知识就显得很肤浅了!

所谓“八益”是指:

一曰活气――前须调理好元气,使肾精充盈。

二曰致沫――时应有意收缩、吞咽津液,让之气下达。

三曰智(知)时――把握好时机,在双方神意十分融和而产生时才交合。

四曰蓄气――积蓄之气,不急不躁。

五曰和沫――从容出入,“以和为贵”让双方均得。

六曰窃气――一旦,立即抽离,古人戏称“生返”,又称“窃气”。

七曰寺(侍)嬴――完事后要在旁安静地休息一会,恢复精力。

八曰定顷――强调在男人的命根子还没有萎软时就离开女人称“定顷”。

这八条中大部是现代人不学也可“无师自通”的。而有的如“致沫”、“窃气”、“定顷”等是否真有道理尚待“科学鉴定”。

其实在古人缺乏科学知识的情况下想当然地走入一些误区是可以理解的。古人过于强调“宝精”,认为男人把射多了,女人得益而男人大损。所以挖空心思想到最好时不或少!认为“还精补脑”可以长生不老!他们哪里晓得将射而未射之精不可能去“补脑”,而都进入了膀胱随着大小便流掉了!还不如听其自然一泄为快呢!

上一篇:舌苔刮不尽,隔夜又复生 下一篇:德国牙医的健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