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9-30 01:40:06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在回顾我国20多年创业教育实践后,基于广州市高校创业教育近四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即应该以创新素质教育为基础,从战略角度出发,分阶段部署创新创业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走向大众教育。

[关键词]高校 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153—06

2009年3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全国82个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广州市是其中之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不少优惠政策,加大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力度,大学生自主创业和高校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我们对广州市大学生自主创业和高校创业教育做了近四年的跟踪调查,在此,本文试从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人手,探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走向。

一、关于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创业教育实践的回顾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报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enterprise educa—tion”,即创业教育,又称其为“第三本教育护照”,要求“将事业心与开拓技能教育提高到与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享有同等地位”。1991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7—1991年教育革新与发展服务计划”项目日本东京研讨会上给“创业教育”从广义上作了权威性的诠析,即指首创和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目的在于“为学生灵活、持续、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

中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7—1991年教育革新与发展服务计划”项目国,从1990年开始在北京、江苏、湖北、四川、河北、辽宁等省市进行了创业教育试验和研究,世纪之交我国大学生创业潮初见端倪,1997—2002年4月是高校创业教育的自发性探索阶段。从2002年4月教育部正式确定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开始,我国创业教育进入由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出现了3种具有代表性的创业教育模式: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以“课堂”为平台的模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以“商业化大学生创业园”为平台的模式和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以“课堂与教学基地”为平台的模式。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席卷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2008年全球经济进入“寒冬”。一时间,我国外需型经济受到重创,就业问题突显,大学毕业生从2000年107万人到2011年已突破650万人,尤其是2003年至2007年,以平均每年增加约68万人的增幅拥向市场。中国社科院2008年《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9.4%,超出国际警戒线7%,就业形势在2008—2009年空前严峻。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思想,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均在各自管辖范围内制定了促进创业的政策,国家各级政府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服务、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尤其在资金支持上,广东省政府2009年从约1个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无偿用于资助大学生创业,而广州各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同时提供共约5000万元的配套资金,给具备一定条件的科技创业项目团队最高20万元的无偿资助。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2011年6月把最高贷款额度从原来的5万元提高到了10万元,而且对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就业的,还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款规模。

全国各地大学生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创业高潮,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总计达到10.9万人,比往年有大幅度增长;各级政府和高校为大学生设立创业资金达16亿元,建成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2 000多个;到2011年8月为止,全国自主就业比例最高的浙江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率已达4%,广东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约有3865人,其中本科生1550人,专科生2202人,创业人数较2010年的1596人翻番,带动就业约25.41万人。

大学生们对创业教育的需求空前迫切,除地方政府或群众性团体组织免费创业前培训辅导以外,各地高校也开展了一些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总共有5种主要形式:第一种是校团委和学工办组织的创业素质教育;第二种是校就业指导中心开设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创业常识性课程培训;第三种是商学院或管理学院开办创业专业教育;第四种是创业教育中心(或学院)针对全校开设创业学术性课程培训;第五种是校产业办组织管理创新创业试验园。大体上是把各专业的创新教育、创业教学、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讲座、模拟创业实践、就业创业培训和学生创业社团活动等集于一体。除个别学校外,绝大多数高校没有独立建立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与实践体系,而是把创业教育作为从属的一部分设置在整个就业指导体系中。这与政府在施政中一直习惯把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捆绑在扩大就业政策中的思路不无关系,可见,全国高校创业教育至今仍没形成制度化、系统化,创业教育长远的发展的目标仍未明确。

二、高校创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从2008年开始连续4年,我们选择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等五间高校的在校学生,随机抽样做了约800份其中有效样本608份规模的问卷调查,以及40位大学生、老师和政府官员、企业家的个案访问调查。从每年约150份有效问卷分析中我们注意到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以下10个问题:

第一,高校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不足。(见问卷问题1)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目前大学生较多把创业理解为创办企业,是较为符合时代性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加快,经济效率不仅依赖有形的物质资源,而且更多地依赖知识和创新,创新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新奇而有市场价值的创新是创业的活力之源。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下一篇: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