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申:创想辛集皮革神话

时间:2022-09-30 01:14:27

梁国申:创想辛集皮革神话

钱来,人留,商旺,城变。

辛集成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皮都之一,国内外商企和顾客一来,则有投资“四最”虚席以待(成本最低,信誉最好、效益最高、回报最快)。辛集的新定位“中国国际皮革皮衣之都”也是辛集经济的着力点。

辛集皮革神话的创想,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国家意志下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辛集皮革单一俄罗斯外贸市场的不稳定,地利是辛集毗邻京津和山西、河南、山东等几个中东部大省以及三千多年皮革历史文化的积淀,人和是在辛集国际皮革城主事者梁国申的带领下,辛集国际皮革城的团队以拓荒牛的精神大胆改革――此举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

“我是辛集人。”梁国申双手伏案坐在办公桌前,浓黑的眉毛舒展,神情淡定地目视着对面墙上悬挂的辛集国际皮革城规划鸟瞰图,“我就是想让世界都知道‘我在这里,辛集在这里,中国皮衣皮革之都’在这里。”

已经65岁的梁国审作为河北辛建建设集团、辛集国际皮革城董事长,河北省皮革协会会长,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在辛集皮革城制衣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冯占军的眼里,完全没有“老骥伏枥”的悲壮情怀。而比自己年纪还大几岁的老梁在工作中仍然像个年轻人一样豪气满怀,理想丰满,“老梁有的一直是‘志在千里’的壮阔胸襟,对于辛集来说,对于辛集皮革来说,老梁都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冯占军的话没有说错,辛集皮革企业的厂房等建筑,有60%以上都是出自辛建集团董事长梁国申之手。1992年,当辛集市委、市政府开始筹划建设皮革城,梁国申更是奔走于全国各地的皮革市场深入考察,为如今总占地2100亩,总投资66.6亿元的辛集国际皮革城未雨绸缪。

辛集人,有自豪,更有责任!

“辛集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皮都,辛集的皮革文化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多年前。辛集的皮革历史始于殷商,盛于明清,兴盛到现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地方能超过辛集对皮革业有这么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情缘。”

讲起辛集的历史,梁国申兴奋起来,“辛集的古代史其实就是一部皮革文化史。民间广泛流传着‘比干熏狐回龙镇,熬硝熟皮制轻裘’、‘比干制革广川郡,回龙镇上买轻袭’、‘皇上御封皮缸瓮’、‘张果老熬驴皮胶’、‘崇祯赏识皮老五’、‘鲁班爷熬鳔胶’等数不胜数的皮革故事,这些都证明着辛集悠久而灿烂的皮革文化。已有专家考证,辛集是我国皮革皮毛产业的主要发祥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辛集人,梁国申对辛集皮毛的发展历史如数家珍。“作为辛集人,我很骄傲很自豪,但是,当我北至Ⅱ漠河,南到福建,东到上海浙江,西到甘肃新疆深入考察市场,问及你们的皮革产品为什么不从辛集买,得到的回答竟是不知道辛集在哪里时,我真是很羞愤啊。那时我才发现,辛集人,更要有的是责任,是重振辛集皮革的历史使命。”或许,正是因为梁国申的辛集情怀,作为河北辛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国际化背景、风险意识、实践经验和务实思维,才令他成为了主导辛集国际皮革城做大做强的新的城市经济领路人。

神话创富

辛集的皮革产业分为两大区域――制革工业区和制衣工业区。1992年,辛集市委、市政府开始筹划建设皮革城。“在这之前,人们都是在各自的村里分散生产,没有一个集中生产的地方。”梁国申说到。

虽然皮革城建成在1993年,但当时的皮革城仍然维持着一种分散生产、分散销售的模式。规规矩矩的二层楼,上边是工厂、下边是门店,后边是工厂、前边是门店。

打破这一松散模式进而对辛集皮革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一步是,1996年辛集市东南角制革工业区的建设以及区内同步建设的污水处理厂。而在这之后,皮革城在保留自身规模的基础上,改为制衣工业区。自此,辛集的制革工业区与制衣工业区两区形成,这为辛集制革、制衣企业的做大做强以及辛集区域品牌的打响奠定了良好基础。

1993至2000年,辛集的皮革产业以内贸为主,辐射华北、东北地区,甚至覆盖全国各地。“福建那一块也有我们的服装,即使没有我们的服装,也有我们的皮革。”梁国申生动地描述着。

正是这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皮革产业成就了辛集的一批百万富翁。

然而从1998年开始,辛集七八成的皮革企业中有90%的皮货都用来做外贸。以俄罗斯为基础的东欧市场,是当时他们的主要出口地。“毫不夸张地说,当时俄罗斯人穿的80%的皮衣是与辛集皮革企业密不可分的。”梁国申意味深长地说。当时的辛集皮革企业怎么舍得放弃做的正好的内贸市场,却纷纷转移到外贸市场呢?说白了,就是辛集的皮革企业看到了俄罗斯市场诱人的利润。梁国申用一个简单的数据就说明了问题,“当时,一件皮衣做内贸赚500元,做外贸就赚1000元”。

从2000年到2008年,又一个不到10年的时间,辛集的千万富翁群崛起。

然而,对于辛集而言,2008年是坎坷的一年。俄罗斯官方以打击“灰色清关”为由,查封了华商储存在仓库里的鞋、服装、袜子等日用品。辛集皮革企业的皮货也牵涉其中。这次查封,重创了一路在俄顺风顺水的辛集皮革产业。在接下来近一年的低迷行情中,辛集皮革产业损失了10亿元。

“在出走俄罗斯的外贸中,辛集长期像个沙漏,漏掉了国内庞大市场的发展机遇、人才和信心。不过,对辛集来说,在俄罗斯的遭遇也为辛集皮革产业转型提供了契机。”

梁国申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积极筹划辛集皮革产业战略大转型――由单一依赖外贸转变为外贸、内贸并举。辛集国际皮革城正是在转型中应运而生――投资10亿元,主体工程占地380亩。辛集国际皮革城以批发为主,集零售、物流配送、服装表演与皮革博物馆等多功能于一体,并设有外贸专区。

“即便是俄罗斯市场存在风险,我们也可以把俄罗斯以及东欧的客商、边贸客商都吸引过来。”梁国申分析到,由辛集皮革企业走出去销售变为请国外的客商走进来看货,“把外贸做到家门口来”,这种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举措不失为一种有效策略。

辛集皮革企业还加大了欧美市场以及韩国、日本等东亚市场的开发力度,客户和订单稳步增加,出口量逐步扩大。

2008年到目前,短短几年时间内,辛集又开始不断涌现出许多个亿万富翁。

让辛集成为一方“热土”

河北辛集以国际皮革城奏响了“崛起”的主旋律。

辛集国际皮革城一期工程占地380亩,已于2010年9月竣工开业。整个皮革城造型像鸟巢,而外部装修则融合了水立方的设计灵感,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客商前来。从开业到2011年底,皮革城累计接待游客160多万人次,销售额达到30.5亿元,单日接待游客最多达1万人。

梁国申站在宏伟的皮革城外,介绍说:“我们当时请专门的设计公司来设计国际皮革城的整体风格,就是要把它打造成国际化的购物景区,让前来皮革城的顾客既满意购物,也能领略风格独创的辛集国际皮革城的风采,购物旅游两相宜。”

景区化建设也让商家得到了实惠。对此名花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占生有着深刻的体会。以前由于缺乏有效推广平台,名花这一辛集当地名牌一直难以实现遍地开“花”。自从有了皮革城这一平台后,在购物游的带动下,顾客成倍增加,而且许多顾客都是北京、天津、山东、山西等地人,通过他们的口口相传,来店里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了,现在坐在家门口就能把商品卖到全国许多省市。去年营业额增长了3倍多。据统计,如今皮革城人驻企业达到了650家,聚集了金利来、梦特娇、老人头等13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

所有这些都是辛集成为“热土”的表征。

站在人潮浦动的辛集国际皮革城广场,你都似乎能感受到皮革历史千年底蕴的激活和辛集城市产能的升级是何等的汹涌澎湃。这也是因为“走回来”的收获和“好起来”的希冀令辛集国际皮革城从此活力不竭。

“让世界知道‘我在这里’是重要的,因为可以让政策导向、资金流、物流、人才流和寻觅商机的企业循声而来青睐自己。”对辛集国际皮革城的灵魂人物梁国申而言,他必须上研国策,中察市场,微观潮流心态。

在辛集国际皮革城,原有皮革城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依然起着决策指导的作用,但梁国申明白,专业高效的管理公司能更准确地把好市场秩序和规划发展的脉搏,同时,入驻皮革城的商户战斗在市场的第一线,让他们也来对国际皮革城的市场运营和繁荣表达思想。这样,由辛集皮革城制衣工业区管委会、中美华尔管理公司、辛集皮革城有限公司、业主委员会组成的四方管理团队成立,让辛集国际皮革城的发展更具国际化、专业化视野,辛集新一轮的上行战略也稳步进行。

“我没有其他爱好,除了工作和应酬,我的毕生所愿,就是让辛集在经济大潮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找到显现的机会!”

“为了辛集的发展,皮革城的未来,我精力充沛,我还期待与更多携带梦想而来的世界商旅进行新的思想碰撞。”

面前的梁国申目光炯炯,所有人都会深信,他的梦想如此丰满,早已在辛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落地生根……

上一篇:“三下乡”寒冬里的温暖 下一篇:黄骅盐工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