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盐工 第2期

时间:2022-02-17 07:53:18

相关链接:河北是产盐大省,沿着渤海湾一线,北起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南至海兴县,盐田主要分布在唐山、沧州两市的丰南、滦南,乐亭、黄骅、海共等5个沿海县市。全省原盐生产能力达到525万吨,成为全国第二大海盐产区。

黄骅盐业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渔盐之利闻天下。如今的黄骅境内辟有盐田30多万亩,原盐产量150万吨。一代代盐工用自己的付出为河北省盐业的发展做着贡献。

秋季,正值扒盐时节。

10月28日一大早,从我省海盐主产区黄骅市出发,来到距市区东南35公里处的羊二庄回族镇镇办盐场。广袤的盐碱地上大片的盐池连片成块,一望无际,六七名盐工正在盐池紧张劳作。

这家镇办盐场已经创办了35年,有着180多亩的结晶盐池,以生产正业用盐为主。据介绍,盐池秋季耙盐作业是从10月10日开始的,现在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再有四五天盐池的盐就扒完了。

“我们早晨5点多钟就起来扒盐了,现在是跟老天赛跑,一下雨盐就融化了,几个月的忙活就白搭了。”在盐池,干了二十几年盐工的李荣清跟我们说话时,也没有停下手扶盐耙的作业。

俗话说“人怕扒盐,驴怕驮盐”。在人们眼里,盐工是最累最苦的工种。然而,随着扒盐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以往那种双手扒盐,用肩抬盐的情景已不多见,拖拉机上的牵引机和传送带成为了“主角”,盐工当起了“配角”,这种人机协作不仅减轻了盐工们的劳动强度,更提高了效率。尽管这样,盐工――依然是被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公认的最累的活儿。

脚蹬高筒水靴站在冰冷的海水里,在牵引机的辅助下,盐工们吃力地推着盐耙,穿梭往返于盐池中。盐工们每次推的盐耙上的原盐重量都有300多公斤,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是个技术活儿,用的是巧劲儿,使用蛮劲,怕是一个来回都坚持不下来的。在光滑的盐池里,把握盐耙的平衡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耙倒人伤。看着盐工用手里的木制盐耙一耙耙地把原盐推上了池埂,伴随着传送机轰轰作响,在盐池里睡躺了数月的原盐已经通过输送管道爬上了300多米高的盐码。

“不一样了,从前干盐工只能勉强度日,现在我们也属于高收入人群了,每天至少能赚上二百多块钱,累点儿也值呀!”坐在池埂上休息的盐工兴冲冲地告诉我们。

“随着盐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扒盐产盐需要工人越来越少了,我们村子以前有七八十名盐工,现在只有三十多了,更多盐工因为活少改了行。”刚才还满脸笑意的盐工谈起未来的前景,眼中流露出一丝忧虑。有资料显示,黄骅盐业生产鼎盛时期有盐工近4000人,现在只剩2000余人。富余出来的盐工离开了盐池,转行干起了其他职业。

下午18时,天色渐晚,七八名盐工已经将200多吨原盐送上盐码,劳累一天的他们披着夕阳踏上了归途……

上一篇:梁国申:创想辛集皮革神话 下一篇:百姓健康为己任 人民医院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