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辛集灌区的必由之路

时间:2022-09-07 09:44:10

摘要:对辛集市灌区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结合我市灌区现状,提出先以斗渠为单位,建设提灌站和在有条件的地方将斗渠直接修成地上渠的我市灌区发展道路。

关键词:灌区发展;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我市地处黑龙港流域的边缘,决定了我市的地下水资源有全淡区,微咸水区及咸水区。在我市951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全淡区占540平方公里,微咸水及咸水区占411平方公里。处在全淡区的地下水资源丰富,易开采。地处微咸水及咸水区的地下淡水资源补给困难,开采较难,且水量不足,为井渠双灌区。现在,我市的渠灌面积都处在该区域。

我市的灌区概况,我市灌区属于石津灌区的一部分。1977年以前我市灌区属于石津灌区管理局直接管理,为地上渠是自流灌溉。而1977年我市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对耕地进行了划方,将原来的地上渠毁掉,重新规划开挖新渠,将原来排灌分离的灌溉模式自流灌溉,变成了排灌一条沟,管理方式也就由原来的省石津灌区管理局管理变成了由辛集市自己管理。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灌溉用水基本上相当于福利用水,水价低,用水都是以生产队为单位,水费都是以生产队为单位支付,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条件下,靠行政命令放水收费,用水与交费的矛盾并不明显。但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体制也由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用水主体也由生产队为单位,变成了一家一户为单位。水也由“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观念转变到淡水资源成为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水价一路攀升。群众用水费由原来村集体负担,群众免费用水,一直发展到村集体负担不起高额水费,村集体向各家各户收取水费,这时就出现了水费收取困难,发展到收不上水费来,村里不要水,该村停灌。这样灌溉面积开始萎缩,而且该村一旦停灌,造成斗渠被埋,群众处理掏浇工具,再想恢复非常困难。特别是近几年,经济高速发展,出现了能源、资源、劳动力的紧张,提灌用的柴油价格大幅上涨,水价大幅上涨,水费由原来的浇一亩地十几元涨到现在的近三十元一亩地,农民工资也由一天十几元涨到现在的七、八十元一天甚至更高,粮价并没有大幅上涨,这样农民就开始算帐浇一亩地水费、柴油、工资得三十几元的成本,而用机井浇一亩才用不到二十元,渠水比井水浇地成本高进一倍。这就出现了经济学的价格挤出效应,造成大面积村集体收不上水费来,至使一个村一个村停灌,使得灌区,一条支渠一条支渠停灌,造成了分干停灌。我市六条分干,停灌三条,其他情况也不好,有的分干就剩一个村用水,有的两、三个村用水,都存在停灌风险。使得灌溉面积由原来的二十二万亩,萎缩到现在的八万亩左右,这面积也不一定能保得住。如果都不用渠水,由原来的井渠双灌变成纯井灌,必然使本来就非常紧张的地下水资源,变的更加雪上加霜,加速地下水开采,造成地下水加速下降,造成地下水资源浅在危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排灌一条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不适应市场要求,不能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落后的灌溉方式就会被市场淘汰。

任何适应新情况,适应社会进步和跟上社会发展方向,就是要找准问题,找出制约和影响群众用水积极性的原因,解决群众浇地难浇地贵的问题。

我们认为首先对渠道进行改造,逐步恢复自流灌溉,但在现在的条件下,大规模重修分干、支渠困难很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1)先以斗渠为单位,建设提灌站,实现由每家每户自己提灌浇地变成集中提灌,由单一机灌变成机电双配,以电为主,因电灌比机灌节省费用在一倍以上,农户只管浇地,这样可大大减轻农民负担,这样还能以斗渠为单位,对水量进行测量,提高农民节水意识,降低浇地成本,达到扩大面积的目的。

2)有条件的地方将斗渠直接修成地上渠,进行自流灌溉,这样浇地成本更低。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可以实现以点带面,以面带片,最终实现灌溉面积扩大及恢复。以达到节约地下水资源,充分利用地上水资源,实现井渠双灌,实现水资源最优配置,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灌区得发展,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造福灌区群众,这才是重振辛集灌区的必由之路,否则,将面临停灌风险,使国家投入巨资修建的水利工程浪费掉。而我市的灌区又在黑龙港流域,存在农田大面积返碱的风险,一旦返碱必然会给农民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灌区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周恩斌,王小娥. 东雷抽黄灌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4),300-301.

[2] 薛涛,孟辉,相锋. 加强灌区创新机制建设 实现灌区可持续发展辛集市水利区划[J].改革探索,2011,(10),46.

[3] 叶红,浅谈水利工程混凝土工程的老化与维护[J]. 甘肃农业,2013,373 (19),60-61.

[4] 张国占,北方几种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J]. 现代农业,2014,(1),88.

[5] 观峰,辛集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节水对策[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 2001,(4), 10-11页.

作者简介:张同生(1963-),男(汉族),工程师,河北辛集市,1983年毕业于河北水利专科学校,主要从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和灌区管理工作31年。

上一篇:加强网络环境发展 提高物流管理模式 下一篇:人才成长视域下美术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