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语文学困生之我见

时间:2022-09-30 12:48:34

转换语文学困生之我见

语文学困生就是那些在学习语文学科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语文学困生表现在自学语文的能力弱,对该科不感兴趣,缺乏学习语文应有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上课不认真听讲,与课本有盲距,不懂词语的认读、识记和积累,更谈不上对句读的理解和文章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要是写作更是无从下手。时间一长导致其语言中枢障碍,对语言文字麻木,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而这一群体却是我们语文教育不能忽略的,那我们该如何是好呢?根据自己多年实践,这里我就三种类型的语文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转化措施,与尔共勉。

一类学困生是为数极少的智障型学困生。该类学困生有先天不足的因素,也有“地域营养”严重不良的地方区域因素,这部分学生记不住所学的知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完全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但不管怎样说,根据“一个也不放过”的原则,我们还得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文化、情感等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教育,以此开化他们的脑筋。此类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的能力得靠老师有极强的爱心去开化。当然,也要大幅度降低要求的难度,只要看到他们多少有收获,有进步,我们语文老师就该感到欣慰。

二类学困生是较为普遍的由家庭结构和成员的关系导致的学困生。因为我们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社会的人,都离不开家庭,都是在家庭中生活的一分子,家庭是教育孩子的一所最直接学校。而今,现念导致的单亲家庭,独生子女倍受父母溺爱或祖辈的隔代溺爱,孤儿或留守的空巢儿童等的家庭教育就显得有些畸形,至少说是不健全的家教,或直说为家长对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因为某些家长对孩子存有的不正确教育和引导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状态。曾有学生作文道:母亲跑了,父亲整天沉溺于酒坛,再也没人爱我、关心我、要我了,我也不想学了。这里,孩子已经流露出弃学心理,如果我们不及时正确引导的话,很可能他会真正成为学困生或不是学生了。也就是说此类生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运用好我们的语言情感优势对症下药,填补他们内心的空缺。至少在下作文评语时要给与他恰如其分的关爱,往正确的求学路上引导,增强其求知欲。

三类学困生纯属学生个人情感方面的因素所致的带有极强的随意性和厌学情绪的学困生。这主要是受经济社会转型期的负面影响,思想较为独立。“一切向钱看”“读书无用论”的再次抬头和冲刺学生头脑。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自信心;不自觉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约束能力差;爱玩,学习上懒惰;师生关系紧张。说白了,这类学困生情感方面的因素实际就是社会因素。针对此类学困生我们要想办法让他喜欢你——语文老师,用语文所蕴涵的美来感染他,用精神食粮来熏陶他。同时应用我们每位教师都拥有的“安贫乐道”的思想境界洗涤其尘俗的观念,使其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远大理想人生。再逐渐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慢慢养成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上面笔者所提及的三种类型的语文学困生,可能不是很全面的。但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学困生,笔者都认为从语文教育的角度讲,给予学困生较好的学习氛围和无私的关爱,是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成功转化学困生的开始。如何让语文学困生成功转困?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根据多年来的些许“转困”经验,我觉得有以下方法可以尝试。

第一,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我们应能准确及时地把握每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思想心理动向,及时了解并能及时和他们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深入他们的之中,与之谈话、对话,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弄清他们心理: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想要什么。你都要作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了解,这无疑就要求语文老师要和学困生打成一片,不要有距离。学困生也只有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你就在他身边,你是他的靠山,你和他是一条心的,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劲头,此乃“亲其师信其道”也。教育界前辈无不说“教育的秘诀就是用爱打动他”,使其明白你是真的理解、尊重、关心他,你在帮助他。

第二,除了上面说及语文教师要对学困生进行关爱外,语文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也会影响到学困生。因为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语言的艺术的教学,用好语言艺术,提高语言的艺术感染力,能简单明了地呈现知识。语言又不乏风趣幽默,尤其绿色幽默能尽可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你的耳濡目染之下,定会受到你的感染,潜移默化之中他会有意无意地对你进行模仿。模仿你的朗读,模仿你的说话技巧,模仿你的写字、作文等等。这就是魅力的力量所在。

第三,语文教师要多与学困生接触并多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在课堂互动时注意一视同仁,尽可能提携学困生,多给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因为学困生同样有进取心,他们渴望进步,渴望得到尊重,渴望有好成绩。语文学困生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也是相当大的,能出乎预料,课堂上回答问题还往往有独创性,他们的创新意识有时还比平常学生强。所以,这些是他们的闪光之处,我们要抓住不放。让学困生获得一点点成功,而这一点点成功带给他的喜悦却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从而提高学习质量。这就要我们尽量随时随地运用激励、唤醒和鼓舞的激励艺术,对学困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第四,转化学困生还要老师多与其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共同关心帮助学困生。使其明白教师有信心,家长不放弃。彼此及时反馈学困生在校、在家的表现,以便及时对症下药,排除学困生的心理顾虑,这样就有利于教师采取正确方式来引导激励他们,使他们体会到学校、家庭的期盼并且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因此,只要我们的学困生能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克服学困的自卑心理,那他们一定能迎头赶上。

第五,转化学困生最大的难关是对知识的学得。转化的目的就是要他们学有所获,这就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困生进行查漏补缺。一是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尤其是基础知识的习得。二是进行有效的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比方说引导他们如何进行识读、积累和运用。课堂积极参与互动活动,做旁注、记笔记、勤摘抄、多开口、写随笔等。三是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多练多问多动脑等。只要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了信心,就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总之,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大语文,确实存在相当的学困生,所以转化语文学困生是身为语文教师的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程,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有一个明显的体验:“没有转变不好的学生,任何一个学生的掉队都应该说是教师的失职。”各位同行朋友们,让我们继续对其多研究多探讨,尽快寻得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指导和帮助转化学困生,令其早一天“脱贫”,实现成功转困!

(林高峰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汤泉中学 211802)

上一篇:我班上的“小医院” 下一篇:如何引导初中学生鉴赏古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