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微探新意,细读品文章

时间:2022-03-23 07:00:46

幽微探新意,细读品文章

细读作为解读作品的一种重要方式已经进入了中学语文研究的视野。对作品的细读不仅可以丰富文本的内涵,更能够细致深入地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从而更好地诠释和理解文学作品。

值得强调的是,作品的细读不仅仅在现当代文学作品分析中适用,同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言作品中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选择适当的角度细读文言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更能体悟到其中的精髓,感受到文本之下丰富的文化内涵。

《鸿门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名篇,也是《史记》中的精彩一幕。无论在语文教学上,还是在文学史上,其地位都是不容忽视的。对于《鸿门宴》的细读品评自然也成为欣赏名作的重要一环。毋庸赘述,《鸿门宴》中的人物雕琢刻画之精彩及场面描写之生动众人皆知。然而,作者司马迁在细节上的处理同样值得品读和欣赏。其通过细节展示人物形象及丰富文本内涵的写法也是高明之极。既然称之为“鸿门宴”,就不能没有“宴”,因此关注文章中的一些关于饮食文化的细节,对于解读文本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故事从曹无伤的告密事件展开。得知密报而震怒的项羽对于据关中的刘邦可以说是痛恨至极,“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内涵不容忽视。古人饮食时辰和餐数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一般是一日两餐:第一顿饭称作“朝食”,又叫做“饔”,因此在《孟子》“耕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中就提到相关的饮食文化。第二顿饭叫“餔食”,又叫“飧”。两顿饭大体的吃饭时间也是一定的,古人把太阳行至东南方的那个时间称为“隅中”,朝食应该是在快到隅中的时候。而我们注意到项羽开饭的时间“旦日”,显然提前开饭了,这一提前,恰恰体现出项羽意图早早进军,表现了他急不可耐之心情的同时,更展示出这个悲剧人物身上所具有的急躁的性格弱点。

作为《鸿门宴》中最为精彩的场面——鸿门宴,自然是紧张刺激,险象环生,充满了戏剧性,其节奏之紧凑,气氛之紧张,人物之生动无疑称为场面描写中的经典。然而司马迁似乎并没有将所有笔墨注入紧张刺激的场面描写中,反而更似漫不经心地宕开一笔,以平静地口吻叙述了宴会中众人的座次问题:“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句话确实和文中紧张的气氛颇为不融,更重要的是,在《汉书·高帝纪一》中,根本没有提及到这一座次问题。《汉书》中描写鸿门宴的具体情况基本上是照搬《史记》的记录,甚至很多关键的文字都是如出一辙,然而却在紧张的情节中省略了座次的部分。《鸿门宴》中司马迁为什么宁愿打乱场面描写的节奏也要强调这一座次问题呢?

古人在座次上有个基本原则——尚左尊东。室内的位置中,座次以左为尊,因此项伯、项羽的东向坐,恰恰是最为尊贵的位置。而其次重要的是亚父范增的座次,刘邦的座次等级显然比较低。在这里,不难看出项羽对于刘邦不仅缺乏应有的尊重,而且还有某种刻意的贬低。这恰恰和项羽的自视甚高、刚愎自用的傲慢性格联系到一起。如果再细心思考,就可以发现,在项羽的核心领导集团中同样存在一些问题。项羽尊范增为亚父——什么是亚父,地位仅次于父亲。应该说项羽这种尊重不仅源于范增七十高龄的年纪,更是因为范增作为项羽领导集团中的重要一员,起到了核心决策者的作用。然而,在座次上,很明显看出这个集团并不是那么稳固的。范增的地位并不如项伯,也就是说,在名义上,项羽给了范增“亚父”的尊号,但是实际上范增的地位并没有项羽的叔父高,这也说明了项羽本质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和尊重信任范增。这也是日后刘邦陈平的反间计能够一举成功的重要原因。小小的座次细节并不是司马迁的信手为之,而是富有更深刻的内涵,彰显出更深层的原因,不仅仅成为鸿门宴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作为整个人物性格及情节发展的伏笔而存在的。

《鸿门宴》除了对项羽的形象进行了精心塑造之外,同时也借用饮食上的文化角度对樊哙的形象进行了更为深入细微的刻画。

樊哙这个人物一出场便是出其不意,“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是一种典型的愤怒形象。而项羽却给予赐酒,甚至赏了彘肩。樊哙是怎么吃彘肩的呢——“负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豪爽之外似乎还有几分粗野鲁莽。其实,樊哙这些看似奇特甚至乖张的行为都非常符合古代“礼”的要求。他不仅没有鲁莽失礼,反而是遵从了礼仪原则。古代宴席都是就地而席,位置座次已经备好。樊哙是突然闯入的,地位只是一个军中“参乘”,非常低微,座中自然无席。但是在项羽赐酒给他时,他的表现不俗——“樊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这里有三个非常标准的礼仪动作:拜、起、立,把人物对于尊卑之礼的把握表现得极为精当。我们知道,古人在吃食,尤其是在享用肉食时往往是分食的。肉在锅中煮熟后用匕把肉取出放到一块俎中,把俎移到席位上,用刀割着吃,因此就有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说法。而樊哙没有席位,自然不可能带有刀俎。那他负其盾为俎,而以剑代刀的吃法自然是一种遵从礼仪原则的表现。尽管这种富有气魄的特殊吃法看似狂放不羁,但是从本质上还是很典型的守礼之举,因此项羽就没有理由责备怪罪樊哙了。这点,恰恰丰富出樊哙性格中的另一个侧面:看似鲁莽却不乏精细,看似狂傲却不乏规矩。正因如此,他在《鸿门宴》中富有特色的精彩亮相才能成为一个经典画面,令人难忘。

文本细读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解读文本的方法,不仅仅对于作品的阐释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于作品人物性格的分析提供细节支持。在文本的阐释中,我们借鉴细读的方法,能够运用于人物的塑造中,这无论是对于文本核心价值的提炼还是语文教学价值的探求,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黄翠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330027)

上一篇:启航文学社简介 下一篇:让学生感悟数学生活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