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 走近历史

时间:2022-09-30 11:52:55

贴近生活 走近历史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内容应体现时代性,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可见,历史课的教学应关注学生对历史内容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进行体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前演讲——学生感悟历史

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借鉴了语文课课前演讲的形式,要求学生在每一节新课开始前,去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在课上用三四分钟演讲,既要有历史内容又要有自己的观点,同时,请其他同学对其中的事件、人物进行简单评价。如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课时,有位同学的演讲就引用了一位大学生写的一篇名为《应该感谢“鸦片战争”》的文章。 “时光不能倒流,历史更不能被改写。我们回顾历史和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为此,我觉得我们应该感谢‘鸦片战争’。正是这场战争,使沉睡中的中国开始觉醒,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演讲的同学发表完自己的观点,许多同学都愣住了,接着出现了掌声和不赞同的声音。学生变过去被动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动收集现实资料、变过去简单接受知识为自己感悟知识,亲近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获得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二、创设情境——学生直面历史

在教学中要借助丰富多彩的史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重现历史形象,将枯燥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形象”,创设学生身临其境的情境,使他们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如在学习《大一统的汉朝》时,同学们观看了电视剧《汉武大帝》的一些片断,大屏幕上生动的形象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仿佛自己置身其中。学生对“汉武帝加强政权的措施、西汉对匈奴的政策、丝绸之路的开辟”等重要历史事件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又如在学习《血肉筑长城》一课时,为同学们播放了电影《东京审判》的片断,片中人物个性鲜明,爱憎分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的教育贯穿其中,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拉近了历史课与学生的距离。

三、试制教具——学生创造历史

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这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我进行了让学生试制教具的尝试。如在学习《唐朝经济的繁荣》时,我让学生根据教材的提示,制作一个简易的筒车。在学习《灿烂的宋元文化》时,让学生模拟制做泥活字等等。学生回家自己找材料制作,同时自己收集更多的资料,动手、动脑完成作品后,将作品放在走廊等醒目的位置,让其他年级的学生也来观看。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同时学生体验到了历史课中的情感教育。

四、历史短剧——学生再现历史

让学生编演历史剧同样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教师先拟好主题,学生表演各个角色,故事情节和对白都由学生自编自导,但不能偏离史实。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学生表演了邓世昌壮烈牺牲的场景。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邓世昌的服饰、手下人抛给他的救生圈、手中的望远镜、水手的服装等等。表演时,邓世昌为国牺牲的坚定信念、对日寇侵略的痛恨以及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无奈都通过学生栩栩如生的表演再现出来。表演历史展示了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个性与能力都得到了挖掘与升华。

五、谈古论今——学生活化历史

学习历史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指导现实生活。学生通过写历史小论文、课堂小组交流等形式,从历史内容出发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学生不再是去死学课本知识,而是用“心”去活化历史、体验历史。学生不仅是在接受知识,更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加深对历史知识、社会生活的理解。如面对地区的分子的分裂活动,我让同学们结合自古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史实,给达赖写封信,痛斥其分裂行径不得人心。有的同学在信中写道,“达赖先生,我们初中生都知道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看来您的初中历史没有学好,快回到历史课堂来学习吧”。这些观点可能有些稚嫩,但它是同学们经过自己对历史事实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学生真正得到的历史知识。

六、调查访问——学生验证历史

调查访问学习可以通过亲历访问者、实地参观、社会调查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亲身验证历史。如在学习《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时,根据我校地处农村的实际情况,请同学们回家访问自己的父母,请父母讲述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自己亲历的变化,并记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成调查报告进行交流。有的同学从自己家里的情况举例,“我家以前种地种的是土豆白菜,现在种的是柳蒿芽等野菜”而且比以前收入更多,得出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变化的结论。学生真实地体会了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获得了感同身受的经验;同时还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体验教学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实现了学生由厌恶历史课到喜爱历史课的转变。

上一篇:初中语文“以趣入境”的诗词教学方法探讨 下一篇:如何构建新课程下高中政治课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