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思考”的机器 数码化的意义

时间:2022-09-30 11:17:46

会“思考”的机器 数码化的意义

何谓智能化?在传统机械时代,这是一个很难想象的名词。但是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追求,科技的进步正在逐渐将梦想变成现实。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几乎所有电子产品都呈现出智能化的特质一简单、方便、高效,有的甚至还能与用户之间进行互动。

近十年来,相机完成了从胶片到数码的更新换代,我们已在享受3G通讯时代的便捷,随时随地移动上网则是生活中常见的景象……0和1已经打造出一个无处不在的数字世界。正是有了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创造才成就了无限可能。

傻瓜简单的快乐最真实

10年前,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消费数码市场――真正意义上适合普通用户的笔记本电脑刚刚诞生:佳能的IXUS系列和G系列相机的推出,标志着时尚与专业领域的细分:MP3播放器也是刚出现不久,64MB的容量还要卖出数千元的高价:SD卡尚未取代软盘的地位……行业发展的进程就是培养用户的过程,让产品真正传递给用户一种行之有效、可行的数码解决方案,这才能让更多人投入到消费电子世界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的不少产品对简单、智能的追求已经初现端倪。不过,比起智能化,人们更愿意称它们为傻瓜式产品,这看似颇有讽刺意味的词语成为了当时人们对数码产品需求的最直白的体现。

早在2001年,笔记本电脑的增长量数据就开始超越台式机,厂商们带来了大量的简化方案,力求打破笔记本电脑“专业”乃至“高高在上”的形象,让产品进一步适合普通用户使用:而到了2003年,笔记本电脑的“傻瓜化”出现了一个里程碑:英特尔迅驰移动平台,将无线网卡整台到了芯片组当中,即便是最入门的用户也能轻松玩转无线上网,从此,电脑与互联网络真正无缝连接且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数码相机的高清视频功能早已成为业界和消费者的共识。在经历了720p时代之后,家用消费级数码相机也开始往1920×1080分辨率的FULL HD时代迈进。WB2000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具备全高清视屏摄制功能的相机之一,而它的独特之处则在于在拍摄高清视频的同时,还能按下快门记录1000万像素的静态照片,让动与静完美地相结合。

同样以“傻瓜化”起步的还有数码相机。在过去的十年,数码相机从繁到简,不仅不断强化成本优势,更重要的是使操作更加容易,推动拍照进入到千家万户。事实上,从胶片到数码这本身就是“傻瓜化”的发展之路,在此基础上,自动档的普及让操作变得极为简单:LCD屏幕效果越来越好,让我们更舒适的“所见即所得”;还有2003年出现的CCD防抖技术,帮助人们更加稳定地拍出照片等等――拍照的门槛越来越低,可以说。没有“傻瓜化”,就没有数码相机的现在。智能缔造“大智若愚”的时代

可以说,“傻瓜化”是“自适应”的初级阶段,它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与掌握这些产品,那么“智能化”则是在不断满足用户对产品易上手、操作便捷性、完善的功能等更多方面的需求,手机一是最早提出“智能”这一概念的掌上数码产品,十年前的2001年,爱立信推出了被看作是首批智能手机的R380,随后手机市场群雄并起一先有诺基亚和摩托

自遁应从傻瓜到智能

“自适应”是我们为智能化的数码消费类产品的全新定义。从字面意思来看。它是指事物能够根据使用环境,自动地改变或调整自己的状态,以便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的一种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消费数码类产品纷纷进入寻常百姓家中,“自适应”这个词在数码消费层面上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一款产品要如何与用户完成互动与磨合,迅速地进入状态,提供更高效出色的工作效果。它全面地包含了“智能”的含义,在过去的这十年当中,“自适应”脚步从未停止。罗拉以终端为先,再有新兴力量如苹果与Google实现终端与智能系统并重,让手机不断淡化其通讯设备的身份或“智能手机”的噱头,而是为普通用户带来更多的应用。现在的我们已经可以在手机上听音乐、看视频、拍照、聊QQ,而商务处理、浏览网页、下载资源等“高阶”应用越来越多的人也是驾轻就熟这或许也可以说是“智能手机”的“傻瓜化”吧。

所以,“傻瓜”和“智能化”是“自适应”在发展当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前者让产品更加易用,而后者更完善也更有效地提升了前者的应用水平。现在的数码相机很多都具备有智能场景识别。另外还有面部识别、笑脸快门以及在数码单反上进行实时取景和拍摄高清视频,这些“傻瓜式”功能的背后部是“智能化”在进行着支撑。同样的,多年来以苹果Macbook Air与索尼X系列对飙轻薄度为代表,笔记本电脑越来越轻小便携,这当然需要依托于技术:而2009年底AM D带来“VISION”概念,将过去普通用户无比头疼的CPU、主板、显卡等元件统统打包,以不同档次的整体方案“傻瓜式”地进行用户群体区分,这同样也是智能化的表现。十年来,“傻瓜化”和“智能化”先后推进着各类消费电子产品的技术推进,以及在普通用户当中的发展普及。

功能的“细分”与“融合”

自适应要求数码产品能够快速地在各种使用环境、针对各种使用习惯进行自我调整,它在数码产品上的体现,更是功能的逐渐演变。消费电子产品在十年发展当中一对功能的取向也经历着奇妙但也在情理之中的转变。随着消费者对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多,要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简单地使用机器,产品功能的配置就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于是,“细分”成为了各个产品领域在一段时间当中的主旋律。

我们这里所说的细分是指数码产品在功能上针对不同用户使用习惯的不同设置。就拿我们熟悉的相机来说吧。为了让每一个用户在不同环境下部能够拍摄出清晰、自然的好照片,各个厂商部不约而同地在自动档的基础上加入了众多的场景模式,以一一对应不同的拍摄环境。手机等产品也拥有类似的场景模式,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铃声、待机画面等。

这样的“细分”早已在各类产品中屡见不鲜。但是,越来越细的分化却同样带来了诸多问题。因为这样的细分是建立在消费者能够清晰、正确地对自我使用环境有所判断的基础之上。因此,过多的场景模式带着极智模式的光环,ZR10实现了普通智能自动横式所无法达到的自动化拍摄。拍摄前的场景分析、拍摄时的自动设置调整拍摄后的图像修正处理,ZR10几乎在你举起相机之时便为你考虑到拍摄的所有过程。在此基础上EXILIM EngIne HS的全新登场也带来了超出人眼范围的H DR技术和多影像超解像技术的运用,使智能拍摄入的画质具备手动操控的精准与高质量,是相机智能化的典范之作。却让不少使用者操作和选择更复杂:而且事实上,频繁地在不同环境中切换,难免会遇到遗忘调整产品选项的情况发生。所谓分久必合,任何产品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不断“细分”的市场也同样有着“融 合”的看点。能够彻底抛弃人为操作调整,自动判断使用方式和环境的产品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自适应的概念也开始由模糊变得越来越清晰。

随着智能操作系统概念的深入和应用,手机正在向多媒体掌上终端进一步演化,单独的音乐与视频播放、高像素拍照等娱乐功能已经很难再作为手机的主打卖点出现,同时,诺基亚、HTC、摩托罗拉等厂商推出的不少产品已经能够自动识别所处环境,进行自我调整。索尼爱立信推出的E15i便是智能操作系统融合多种功能体验,使手机的自适应功能更为人性化从功能细分到一站式满足用户的所有需要,这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

数码相机是功能融合促成自适应效果最为显著的产品。卡西欧在今年所推出的“极智模式”绝对是这一特色的最佳体现。过去的数码相机会针对不同场景提供相应的场景模式,这是为了更好满足消费者使用需求的功能细分,但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智能场景模式,一键让系统自动判断出当前环境,并调用相应的模式提供给用户,这样的融合让用户操作起来更加轻松。

在其它产品领域,我们同样能够看到产品功能的融合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往需要用户根据自身索尼爱立信E15i将Android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签名、可定制的UX(用户体验)平台相结合,真正实现通信与娱乐的共享。同时,为了提升使用体验,我们也可以在PlayNowe用商店自行挑选更多的应用程序,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移动体验。当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自定义手机主屏幕四个角落的快捷键和桌面的小工具程序,以最快捷的方式找到最需要的应用,尽情发挥无限的可能。同时,它还具备索尼爱上信Timescape(全息沟通管理)应用程序,将所有沟通功能集于一处――我们不用启动不同的应用程序,就可以轻松查看文本信息、未接来电,以及好友在开心网和新浪微博的更新内容。可以说,E15i是索尼爱立信XPERIA子品牌中最有代表性的产品之一,也是最符合当前自适性智能操控需求的产品。

需求调整的LCD亮度已经被自动光线感应技术代替:你无须频繁在多个任务管理模式中切换,电脑甚至会自动判别你的工作状态,调整不同的解决方案:当你想要为众多文件建立分类文件夹,也不用一一查找选择,在强大的内置自动分类管理功能面前,再多的文件也只是浮云……

在过去的十年,“细分”的发展是厂商和产品更有针对性地面对用户的方式,而“融合”则是建立在“细分”的基础之上,给用户带来更多应用、操作更加便捷以及让开销物超所值的发展方向,技术的提升与普及是消费电子产品的功能从“细分”到“融合”的内在动力,而最终的目的都是让用户可以轻松享受数码时代的便捷与乐趣。

互动 实现终极智能

用户和产品不应该是工作或者娱乐的两极,“简单”和“高效”也不是智能化的终极目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人思维更是应该被唾弃。唯有人机互动才能够实现从单向到双向的转变,从以往一对一到一对多。再到多对多的网状变化。让每个人都可用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感受一切,从而更好地享受一切,生命的意义才能够得到完美的彰显。

新技术应用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曾经看过一部短片,讲述一个人在虚拟的桌面立体操控系统前,如同现实世界里拿各种元件一般“组装”出一个机器人,没想到这个调皮的家伙居然不听话,甚至用电流进行攻击设计师,而设计师不得不左躲右闪,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机器人放进垃圾桶删除掉。

这或许就是我们未来用电脑工作的形态,在《阿凡达'等众多电影中都有呈现。不可否认,它们格外令人心动,而更令人向往的则是人与机器之间的那种自如沟通。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体验到这种乐趣,但幸运的是,在很多电子产品的功能应用上,我们已经能够体验到新技术带来的美妙互动。机器不再是冰冷的工具,它们很多都成为了我们的贴心伴侣,不但外形设计符合人体工学,就连操作界面也从统一的设置,变成能够让用户根据习惯调整界面,以实现更快捷的操作。

伴随iPhone应运而生的iOS 4操作系统,相比之前的iOS,进行了相当大幅度的改进提升,特别是多任务、程序文件夹等功能的加入,让用户对于iPhone应用程序的管理更加轻松,而更为高效的运行效率、商务功能强化以及邮件功能增强,则让iPhone与商务用户又贴近了一步,再加上苹果向来出色的简单与人性化特点,iOS 4无疑是当今世界上移动操作系统中的典范之作。

在现有的数码产品中,数码相机大都配置了可设定功能的快捷键,白平衡、感光度最高值、拍摄模式等都可以微调,而且三星还从2009年推出双显示屏配置,让摄影师和被拍对象之间更好地互动,今年的WB2000也首创双拍模式――在进行高清视频记录时,还可以同时拍摄全尺寸静态照片,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多任务需求;手机的界面可以更换,功能兼容并包,处理器功能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增强,让它大有替代所有便携产品的趋势,多任务运行早已成为现实――在苹果iOS4系统中,多任务运行自然而流,畅,而且操控简单,并能与电脑同步轻松实现各种下载和分享而在3G时代,手机跟用户之间的互动正变得更加密切;笔记本电脑的新一代处理器已经可以根据程序调整处理速度,有的还可利用声、光、电等营造游戏场景的现实氛围,未来云计算的加入更将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互动并非单纯的功能应用,更多的都是与人的各种感官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触觉、视觉和听觉,而数码产品相对应的则是触摸控制、声音感应和重力感应等,这也是应用最早、最多的技术。

1 声音感言

这种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最常见的就是声控电灯开关了。而在数码产品上,这种应用显然要生动得多。比如,我们可以对着GPS声音发出导航命令,GPS也会随时以声语音告诉驾驶者关于路线的情况:对手机说出名字就可以输入名片或者拨出相应的号码……

2 触摸屏

它应该是数码产品中应用最多的互动技术了,在手机、相机、DV、平板电脑甚至MP4、MID等上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近年来,触摸技术越来越成熟,并从当初通过触摸屏幕菜单选项进行操作的方式逐渐进化,在数码相机和DV上实现触摸式自动对焦一划过屏幕即可切换照片或者页面:而且多点触控技术也已扩展开来,两指收拢、扩开就可以缩小、放大地图界面或者照片等,通过在屏幕上打叉就可删除照片……而在未来,桌面娱乐系统会成为最直接方便的团体娱乐方式,不仅可以随意拖移数码照片,还可以旋转、放大,还可切换至游戏界面,供多人一起娱乐……

3 重力感应

在电子产品中配置了重力感应器之后,电脑可检测失重情况以决定硬盘中暂时停止或者继续工作,数码相机根据横竖状态来决定照片是否自动翻转,甩动电子产品切换照片、播放的音乐、界面甚至直接 切换功能;运动电子产品可感应运动情况来测试心率、消耗能量,以检测运动效果:苹果提供了可供在iPad、iPhone、iPod Touch等产品上运动的重力感应游戏――滚珠过关,效果几乎与实际相当:任天堂Wii更是将这一技术应用发挥至极致,众多体感游戏将互动的内涵展示得淋漓尽致,也让众多游戏厂商趋之若鹜。

共享 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每个人都不能独自存在于这个世界,而人与机器进行互动,最终目的是让人与人进行无界限,无障碍沟通和交流,实现共享,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这才是智能化的终极目标。共享需要一个网络,不管是一个小范围的局域网,一个国家的通讯网,还是全球通常的Intel网,都是现实存在的。尼康在几年前就为我们描绘过一个朋友聚会、分享照片的场景――在阳台的人拍照后,内置Wi―Fi技术的相机可以将照片很快上传至室内的电脑和高清电视机,而旁边的无线打印机也接收到信号并打印出来。

虽然这种分享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卡西欧和松下等的数码相机逐渐配置了相关功能,可快速将拍摄的照片或者视频上传网站,3G手机在这方面也很有优势,而电脑则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中间传递的作用,另外,尼康还在数码相机中搭配了微型投影机功能,如今已是第二代的COOLPIX S1100pi不但可以让一家人或者朋友聚会时更好分享照片,甚至还可以当作真正的投影机与电脑相连,投影更多的照片以及数据信息等,这也是一种不错的分享方式。

不过,不再是概念的“云计算”在应用上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子,笑于它的分析《新潮电子》在2010年已经做得足够多。“云计算”将众多电脑连成一个计算实体,而单个的则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够获得所需的服务,GPS也能够行程这样的网络,远峰可以就打造了这样一个平台,它由服务器端和CPND用户端组成,通过GMS、GPRS等方式将客户端(CPND)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云”的结构特征的庞大网络,能够实现一键导航、实时路况、地图升级、在线搜累、好友指路、路书分享和道路救援等功能,让车友轻松享受自驾出行的乐趣。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来的智能化应用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并已巧妙地融为一体,只是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我们或许会认为一切理所当然。但回过头去,看看十年来的智能化技术发展,我们会惊叹它们所带来的强大变化,原来生活已经变得很简单、方便,不管是工作还是与人的交流都更加高效。在未来,智能化应用会越来越多,不单有各种利用单一技术实现的互动工具,还有更多的拥有综合技术优势的产物,而各种共享网络让每个人不再是孤立于世,互动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习惯。

上一篇:Hi,色彩! 下一篇:创新,还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