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30 10:58:12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创设一些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加强师生交流,强化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能力,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提升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育体制改革下提出的又一个新型的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待数学也没有太多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而“探究性学习”则要求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求学生主动地去理解这些数学知识。

一、合理巧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很高,那么他们这门课程的成绩就会非常好。初中数学这门课程思维逻辑性较强,很多学生认为很难,所以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以教学为核心,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合理巧设教学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样他们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很好地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截一个几何体”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在课前提问:有谁切过蔬菜或者水果?学生基本都举起手来。教师:那么我们以切苹果为例,从不同的方向切开,得到的切面形状一样吗?学生回答不一样。教师及时引入课题,用刀切开一个几何体得到的切面就是我们所说的截面,同时进行板书截面的描述性定义。随后教师要求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小刀切一个正方体,并说出看到的截面是什么形状,学生积极动手操作,这样通过切苹果的情景设置导入课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通过切苹果的方式得到的结论“从不同方向、不同位置切一个几何体,得到的截面形状是不同的”,为讲解新课提供了更加充分的理论依据,学生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二、加强师生交流,强化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不断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合作交流学习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可以进一步促使探究性学习的成功执行。探究性学习要求所有学生根据自己之前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解、加工、认知,进行独立思考、分析、探究后,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小组内与组内成员进行沟通,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方法以及探究过程,相互讨论分析,形成自己的认知规律,并找到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对新知识的理解,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而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更应该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与其他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沟通交流,从而不断提升自己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实践运用是探究性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探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自主解决课堂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继续进行自主探究,将探究活动更好的延伸、拓展到课外,并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学习,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数学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观察、发现、思考身边的数学问题,合理的运用数学的眼光来认识这个世界,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还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在具体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画图得出“边角边”公理,接着要求学生通过画图并讨论“两边及一边对角”的情况下,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两边及一边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结论,突然有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两边及一边对角对应相等时,再加上什么条件,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虽然课前教师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但是教师在课堂上觉得这个问题很有必要解决,就要求学生针对这个问题积极讨论,有的说是存在这个条件,有的说不存在,双方争执不下。然而教师没有立即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就此提出问题:真存在这样的角让“边边角”是否正确?让学生通过提出猜想,设计方案进行探究,然后得出结论。学生提出两种假设“有这样的角或没有这样的角”教师据此将全班学生分成三到五人一组,讨论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作用,可以按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来探究,更好地让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推理、比较,形成假设,并从已有知识出发,构建新知识,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合理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创造一个更加欢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得他们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同时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汪辉.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探索[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0):42-42.

2.詹本铭.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索[J].华夏教师,2013(12):80-81.

(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高兴中学)

上一篇:对新版建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上海自贸区的认知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