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时间:2022-09-30 10:31:47

简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摘要: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玉米生产第二大国,玉米的用途对国民经济构成影响巨大。玉米由于单产高、增产潜力大,并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使农民收入增加,以下文章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玉米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关健词:玉米 种子选择 病虫害 防治 栽培技术

一、选用优质良种

1、根据土壤肥力以及品种不同特性

选用适合的优良品种,土壤肥力高、泥脚深的选生育期稍长的品种,土壤肥力浅的要选用生育期短的品种。

2、根据病害选种

病害影响玉米丰产,主要与土壤有关。土壤养分不平衡,地温不正常,选种时应避开不适宜此条件生长的品种。

3、根据种子外观选种

选用高质量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有利保证。优质的种子包装袋为一次封口,有种子公司的名称和详细的地址、电话;种子标签注明的生产日期、纯度净度、水分、芽率明确;种子的形状、大小和色泽整齐一致。

二、种子处理:

1、晒种。经过阳光晒过的玉米种子,播种后吸水快,发芽早,出苗整齐,出苗率高,幼苗粗壮。

2、浸种和拌种:清水浸种主要是供给水分,促进发芽。化学药剂浸种主要有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但浸种的浓度高或浸种时间长,种子容易中毒受害,降低发芽率。

三、合理密植

1、扩大行距。

改传统常规行距60-65厘米为120-130厘米(也等于隔行种植)。把肥和苗集中1/2的利用面积上。加大密度,公顷保苗6.0万-6.2万株,收获株数必保5.8万株。

2、扩大株距。

由常规垄不变,采用远距一掩多株(80厘米3株或100厘米4株),公顷保苗6.0万-6.2万株,收获株数必保5.8-6.0万株。

四、田间管理

1、苗期的管理

玉米苗期是生根发叶和茎、节、叶分化形成的营养生长时期,同时也是大部他根系形成时期。苗期管理,主要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做到苗全、苗齐、苗壮,为穗粒期的生育打好基础。

(1)定苗、间苗:定苗通常在5片真叶时进行,每穴留一株壮苗,同时进行查苗补苗,带土移苗,并浇足定根水,保证幼苗成活。如缺苗太多,可用补播种子的办法来解决。

(2)中耕除草:玉米苗期中耕可进行1-2次,并结合施肥并适当培土。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浅、行中深,定苗前浅,定苗后深,同时注意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

(3)水肥管理:在5-6片叶时,第一次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7.5-10公斤,于畦中间开沟条施,然后盖土。苗期如缺水,要及时进行灌水,宜沟灌。在雨天、土壤潮湿、积水的情况下,要注意开深沟排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

2、穗期的管理

穗期田管,主要是攻秆、攻穗、严防缺水脱肥,使植株整齐、茎节粗短、叶片宽厚,根粗量多,雌雄穗发育好。

(1)中耕培土:通常拔节到抽雄前进行1-2次中耕,在行间进行2-4寸的深中耕,切断部分毛根,刺激多发新根,增强抗旱抗倒能力。在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期,再浅中耕1次,并培高土垄。

(2)抽穗结实期的管理

主要抓适量补肥(尿素10公斤)、抗旱与排涝、人工辅助授粉等工作。抽穗开花和灌浆时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满足植株对水分的要求,玉米开花期,如遇不良天气,应进行人工授粉2~3次,一般在晴天上午9-11时进行,可减少缺粒和秃顶。

五、主要病虫害防治

玉米病虫草害种类繁多,重点防治:玉米螟、地下害虫、蚜虫、红蜘蛛、苗期飞虱、玉米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等病害和玉米田杂草等。针对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开展的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1、种衣剂包衣或药剂拌种。

(1)首先应该购买正规种子公司生产的优质并进行过种衣剂包衣处理的种子,种衣剂通常都含有杀虫剂和杀菌剂,能够预防地下害虫、苗期病害和大多数的苗期害虫的发生。

(2)如果购买了没有包衣的种子,那么就应该每100千克玉米种子用70%吡虫啉3500克、3.5%满适金(咯菌腈+精甲霜灵)150克拌种处理后再播种。

2、除草。

(1)不带麦茬的玉米田,要进行封闭处理,用40%乙·莠悬浮剂200-250毫升/亩,与30千克水混和,在播后苗前均匀喷雾土壤表面。

(2)贴茬直播的玉米田可进行苗后防治,即在杂草3-4片叶时,用“4%烟嘧磺隆悬浮剂”100毫升喷雾,喷洒要均匀,不重复不遗漏,每亩地用药液量30公斤。

尤其注意:苗后除草剂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混用会产生药害,喷药间隔期要在7天以上。

3、喷施烯唑醇预防褐斑病。

定苗后至小喇叭口期,如果遇到连阴天,应喷施12.5%烯唑醇可湿粉2500倍液。

4、防治苗期害虫。

玉米苗期至小喇叭口期,应依据具体虫情,喷施10%吡虫啉可湿粉1000倍防治灰飞虱,喷施1%甲氨基阿维菌素(甲维盐)乳油(或微乳剂)2000倍防治棉铃虫等害虫;

5、玉米螟与三代棉铃虫的防治。

根据植保站的测报,在玉米螟2代和三代产卵高峰期后(约7月下旬和8月中下旬),每亩挂蜂卡8-10个,约10000头赤眼蜂,将蜂卡均匀挂放在玉米中部叶片下或靠近穗轴的叶下。第一次放峰后间隔5天后再次放峰,每一代放两次。约8月25日左右,释放中红侧沟茧蜂500粒茧,增强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

6、其他病虫害防治。

如果下列病虫害发生严重,用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1)蚜虫:10%吡虫啉可湿粉2000倍或5%啶虫脒乳油1500倍喷雾。

(2)红蜘蛛:15%哒螨灵乳油1500倍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喷雾。

六、小结

玉米是大众喜爱的农作物,玉米不但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在工业原料的用途上也是极其广泛的,因此,倍受人们的青睐与重视,要达到玉米的丰产增收,那么对玉米的病虫害防治以及栽培技术的掌握是尤为重要的。

上一篇:低洼地果树栽培、育苗初探 下一篇:简析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