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骨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30 09:47:59

癌性骨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癌性骨转移患者采用放射治疗的临床止痛效果。方法:对80例骨转移患者进行放射治疗,选用3种剂量分割方式,观察并记录患者放疗后的止痛效果,统计分析临床数据。结果:全组患者经过放疗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有效率为90%,其中原发癌为乳腺癌的效果最为显著;比较3种不同剂量分割方法,每次400cGy,共5次的有效率为95.56%,效果最佳。结论:放射治疗运用于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副作用少,是骨转移癌的一种理想治疗手段。

【关键词】癌性骨转移;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071-01

癌症发生转移的最常见部位是骨,而疼痛是骨转移最主要的症状,起初这种疼痛表现为间歇性,之后慢慢变为持续性及顽固性,并且疼痛无法依靠休息和制动有所减轻,晚期患者只能用物进行止痛[1]。癌性骨转移所带来的疼痛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产生了极大伤害,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放射治疗是治疗癌性骨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有效控制骨转移灶的破坏程度从而减缓疼痛。本研究主要分析了癌性骨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癌性骨转移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26例 ,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54.3岁;所有病例原发灶均有病理学诊断并经X线、ET或ECT诊断证实。80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疼痛,影响睡眠质量,需服用阿片类止痛药。病例原发灶类型分别为:肺癌32例,乳腺癌24例,食道癌11例,胃癌9例,鼻咽癌2例,前列腺癌2例,其中49例为孤立性,31例为多发性。按骨转移发生部位依次是:脊椎40处,骨盆22处,肋骨24处,四肢骨13处,髂骨3处,锁骨3处,共105处病灶。骨转移癌灶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2结果

2.1通过对本组80例癌性骨转移患者放射治疗后临床观察记录的分析,所有患者经放疗后疼痛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轻度患者甚至疼痛消失,72例有效,8例无效,有效率达到90%,无效率仅为10%,其中原发癌为乳腺癌的效果最为显著,有效率为91.667%,原发癌为食道癌的效果相对较差,有效率为81.818%,详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由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人数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与日常生活,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要关注,医学界也是不遗余力的研究新的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据统计,30%~8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患病期间发生骨转移,其中原发癌为乳腺癌、鼻咽癌、肺癌、前列腺癌等的最容易发生骨转移[3-4]。

骨转移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亦可引发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等并发症,一般采取服用止痛药和化疗药的方法来缓解疼痛,但效果并不理想,不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直接影响了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5]。对癌性骨转移患者采用放射治疗的方法就是为了能够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有效恢复部分已受损神经功能,增强患者的活动能力,尽可能地让其正常生活,最大限度的延长其生命。

本组80名患者的骨转移部位主要集中在脊椎骨、肋骨、骨盆以及四肢骨,经过对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的临床观察记录的分析可知,所有患者经放疗后疼痛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轻度患者甚至疼痛消失,有效率达到90%,其中原发癌为乳腺癌的效果最为显著,有效率为91.667%。通过对所采用的三种不同放射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的比较可知,方法Ⅰ(400cGy/次,共5次)的效果最佳,其次是方法Ⅱ(300cGy/次,共10次),方法Ⅲ(800cGy/次,共1次)的效果最不理想。

总之,对癌性骨转移患者采用放射治疗能够让被照射区域周围的正常组织或器官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局部控制作用良好,止痛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副作用少,是骨转移癌的一种理想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吴雷,付尚志.恶性肿瘤骨转移放射治疗进展[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4):647-649.

[2]王牧民,娄云峰,黄静. 放射治疗癌性骨转移疼痛166例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6,21(3):314-315.

[3]潘贤英.放射治疗癌性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J].青海医药杂志,2009,39(9):2-4.

[4]李永杰.癌性骨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404-405.

[5]张福泉.放射治疗对癌性骨疼痛的止痛治疗. 2008年世界镇痛日新闻会暨全国微创疼痛治疗研讨会.北京.2008.

上一篇: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患者脂蛋白的影响 下一篇:高职建筑初步课“工作室化”教学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