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2-09-30 09:14:44

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诸多教学原则中,有一些是根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提出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原则。把握如下这些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地合理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将对小学生的发展产生优质、高效的促进作用。

一、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表现为教学内容要选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数学基础知识。影响学生接受能力主要有两个因素,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能力基础。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采用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编排的方式,即逐渐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明白易懂的生活语言逐渐过渡到简洁的数学语言。依照量力性原则,小学数学的很多问题不可能采取严格的数学科学的表述形式和论证模式。小学的数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数学,而是经过加工改造的适宜于小学生学习的“学校数学”。如:小学数学不称“分数定义”而称“分数的意义”。把“分数的意义叙述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而不采用“形如m/n(n为大于1的自然数,m为自然数)的数叫做分数……”的定义式语句。再如,小学数学只说“物体的表面与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而不把这种说明性的文字当作面积的定义。其次,量力性原则表现在课程文件中教学要求的制订也要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随着学生认识能力与知识基础的提高而逐步提高,对数学概念认识的要求逐步加深,逐步精确,逐步严密。教材编排中十进制位值原则的逐步建立、分数概念的分段认识、角概念的几次深化等都是量力性原则的体现。比如,在低年级学习分数,只要求学生粗略地知道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会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就可以了。对分数的更深入的认识,如分数的意义,异分母分数的运算等,要在小学高年级才能提到学习日程上。且在整个小学阶段,都不去形式化地讨论其定义。

最为关键的是,量力性原则还表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提超越小学生能力的要求。课堂提问、布置练习等都要考虑学生达成目标的实际可能性。如: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经由“发现学习”得出“平行线”这一概念,不论是由一个学生独自探索,还是由几个学生一起研究,在多数情况下可能都不会有积极的结果。类似这样抽象程度很高、学生难于理解的学习材料,通常宜用启发式讲解法进行教学。

二、直观性原则

数学教学的直观是为了数学抽象的理解。直观材料的使用要适度,要具有典型性;直观材料的使用不是目的,而是形成抽象结论、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比如,根据课标要求,感知平移、旋转现象是第一学段的教学内容。年龄8岁左右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往往需要丰富而多元的直观体验作为支持,虽然平移和旋转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但孩子们在生活中实际接触观察到的具体现象绝大多数是两种现象的合成。显然,让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深入理解是不现实的,如何处理?教师不必要作过多的理性分析和阐述,而是特别注意设计游戏的目的性、所用事例的典型性,让学生结合这些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可以通过游戏以“移动”和“转动”作为学生的认知起点,借助生活中典型的实例和写实性的描绘,使学生对“平移和旋转”获得更多的直观体验;通过动手操作(用动作的准确性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抓住“平移”和“旋转”的本质属性,帮助小学生扎实有效地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基本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从具体的实例来揭示规律时,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概括、类比、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对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加工和改造,经历一个抽象思维过程。

三、巩固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科学地编选习题,对有效巩固新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分为准备性习题、尝试性习题、巩固性习题、运用性习题、综合性习题、创造性习题等多种类型。如:新授课中得尝试性练习题是当堂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理解与掌握情况,用于查漏补缺。编选这类习题时要注意紧密围绕教学目标,配合例题,针对教材中重点、难点进行巩固练习,针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进行对比练习,针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诊疗性练习。新授后的课堂作业题的目的是巩固新知识,形成基本技能。选编练习题时不能只注意形式,更应该注意内容。根据知识体系整体规划,以类似例题的题目为主,以基本练习为主、以练关键点为主,适当增加稍有变化、稍有发展的习题,力求少而精,突出练习设计的目的性、层次性、整体性原则。再如:小学数学新授课后大多紧接着是练习课、复习课。练习课的习题选编既要注重数量,又要注重质量,避免过量和机械重复。复习课的习题选编要体现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复习题必须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知识的内在联系;既要有知识的序,又要有智力的序;既要照顾中间大多数学生,又能使两头的学生吃掉吃饱。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当小学生初步掌握了数学概念、计算法则、数学公式之后,教师一方面进行“温故知新”的复习,在运用中深化理解,为应用和新知识的进一步抽象创造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应及时提出新任务,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典型问题,让小学生在思索中形成数学的相关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是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发展是巩固的目的,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关注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理想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遵循巩固演练与探索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促进探究能力提高的同时,适时适量安排一些基本习题的演练;在基础训练中增加探究性练习,提倡学生把已知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活动经验应用到陌生的情景中重现,鼓励小学生进行数学猜想、尝试,使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

上一篇:生活:小学生习作的源泉 下一篇:科学课怎样节省宝贵的实验时间怎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