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辅导学生在演讲比赛中获得成功

时间:2022-09-30 07:58:51

如何辅导学生在演讲比赛中获得成功

摘 要:就辅导学生参加演讲比赛获得成功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做了总体和阐述。主要从如何选定参赛选手、如何写好演讲稿、如何进行演讲技巧的辅导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辅导;学生;演讲;成功

演讲,是在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见解的口头语言活动。各类学校常把举办演讲比赛作为弘扬爱国主义情感、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锻炼学生写作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我是一名语文老师,辅导参加演讲比赛的学生写好演讲稿、做好演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经我辅导的学生这几年来参加了市、校、系部的各类演讲比赛都有获奖,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选定参赛选手

青年学生多有展示自我的激情,每次接到演讲比赛的任务,第一件事就是要确定参赛选手。从众多学生中挑选出合适的选手,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大部分还是采用学校海选的形式,从而挑出较为合适的选手。给你一块好玉,你可以很好的雕琢,但是如果是质地不好的石头,则花费多少时间最终都会功亏一篑,因此我很注重选择选手。我一般从几个方面来考察选手:

1.选手必须口齿清楚、音质高亮

从我多年辅导学生演讲的经验看,选手的这种素质是非常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演讲,是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很难想象一个说话要让别人费劲地去听的人,会有什么优势,怎能打动别人?当然,口齿清楚的人其实很多,并不难找,难的是还要音质高亮。就像唱歌要有一幅好嗓子一样,演讲也需要有好的嗓音条件。我要找的就是嗓音优美,音质高亮的人,选到了这种选手,就像挑到了一块好玉一样,最起码有了演讲的底子。

2.选手必须情感丰富,善于表现、敢于表现

唯有情感丰富的人才能以自己的真情演讲打动评委和听众。就像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一样,演讲者也要充分利用在演讲台上的短短几分钟,表现出或热情洋溢、或义正词严、或痛心疾首、或柔肠侠骨的多种情感来。而且要敢于表现,不怯场,人越多,越兴奋。这样才能使演讲跌宕起伏,吸引听众和评委。

3.选手必须普通话基础较好

如果学生普通话不好会影响表达效果,辅导起来会增加很大的难度,除非万不得已,比如他太符合你的前两个条件了,如果是这样你就要多花时间辅导他的普通话了。

二、如何写好演讲稿

演讲稿很重要,可以说有好的演讲稿就说明演讲成功了一半。因此我非常注重演讲稿的质量。一般最好要求参赛选手自己写,然后我再指导学生修改。演讲自己写的稿子,选手更容易全面理解内容,并能演讲好。对于演讲稿,我一般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辅导、修改。

1.演讲稿选取的事例要以小见大,以一滴水来反映太阳的光辉

有一年,参加南京市的演讲比赛,主题是“好习惯伴我成长”。许多选手都从道理上阐述好的习惯对于成长的重要性,可谓引古论今、旁征博引,言之确确。但我们的演讲稿是选取了一个小女孩“我”的成长历程中奶奶对我的言行方面好习惯的培养,使得如今的“我”成为一个实训完就知道把工具迅速地收好,学习优良、品行端正的好学生的事例,来说明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都有帮助的道理。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选材,让满耳大道理的评委们觉得耳目一新,再加上我们选手的出色演讲,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2.演讲稿一定要情真意切,要达到情感与理性的升华

换句话说,演讲稿一定要煽情。想在短短的几分钟的演讲里打动听众,说服听众,平淡的稿子一定不行,稿子一定要富含感情,要有细腻感人的“小”情,要有深重震撼的“大”情,稿子不能一味的“小”,虽是感人却不大气。稿子也不能一味的“大”,一路高歌会给人很不真实很空的感觉。稿子要在“小”情的积淀下水到渠成的抒发“大”情。

比如精细化工0831班的王清雅在演讲稿《助学助自强》中谈到国家助学金对技工学校学生的帮助时,原来她不知道如何体现出国家助学金的可贵,我让她用自己身边的事例:“记得入学之初,母亲待业,父亲内退,全家经济来源不过几百块的退休金,在南京,在近5000元的学费、生活费面前,我的家庭捉襟见肘。可以预见,当知道上技校也可以得到国家助学金时,我心中的烟花放得有多灿烂,同班那个穿35码鞋的大男生躲在电话亭里喜极而泣!”用这些细微的情节来阐述国家助学金对困难学生的帮助,从而引申到对国家助学金这个好政策的大情的抒发:“有技术,有工作;有工作,有饭吃。解决了第一层次的生存安全需求,我们就有余力社交、并赢得尊重,进而追求理想,追求成功!站在国家的高度看,向小康走去的我们能安心工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是强大的推动力”,从而达到情感与理性的升华。

3.演讲稿所使用的材料一定要精炼、通俗,整个篇幅长短要适当

要大刀阔斧地砍削那些明显与演讲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字词句段、故事材料。比如在以“道德楷模,时代先锋”为主题的演讲稿中,学生先详细列举了几个道德楷模的先进事迹,故事虽然感人,但我觉得关键应该是从这些先进人物身上找到与时代同步的可贵精神,因此,我建议他对故事进行删减,而且进行并列、集合式处理。这样一改,主题鲜明了,说服力也增强了。另外,材料的选择还要通俗,要选择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听得懂的,而不能选择太生僻的、很少人知道的。依我的经验,演讲稿的字数在1000字左右,演讲时间在3~4分钟为宜。尽量做到短而精,在听众的注意力分散前戛然而止,余味悠长。

4.演讲稿注意内容安排上要表现出张弛起伏,有节奏变化

演讲稿的节奏,主要是通过演讲内容的变换来实现的。演讲内容的变换,是在一个主题的内容中,适当地插入幽默、诗文、轶事等内容,使听众的注意力一直能被你的演讲吸引着。我经常跟学生讲,写演讲稿,就是讲一些道理,举一些例子。就像议论文,要用事例来阐述道理,但又不仅仅像议论文。演讲稿中还要有抒情,要用情感的力量来达到高潮,打动观众,从而让你讲述的观点让观众接受。

三、演讲技巧的辅导

演讲稿确定下来之后,就是对演讲技巧的辅导了。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一般我是这样进行:先让学生熟悉稿子,然后就是“抠”,一段段的来。抠字音,抠节奏,抠轻重,抠动作。我在这里讲讲具体是怎样做的。

1.抠字音

就是要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特别注意轻声、儿化,还有平翘舌音、后鼻音。像我们南京这边的方言,有个特点,基本上卷舌和不卷舌难以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比如“辉煌六十年,魅力新南京”,“年”(nián)就容易读成“连(lián)”;南京的“京”(jīng)就容易读成“津(jīn)”。我一般让选手在朗读过程中,发现这些容易读错或读不准的音,就查字典,标出来,反复吟诵,直到完全读准为止。

如果在抠的过程中,某个字或者词学生总读不好,那就改稿子,改一个他能念得准的词。

2.抠节奏,抠轻重

这一环节很重要。一般是逐句抠。演讲和唱歌一样也是有节奏的,一般是一个词组一个单位,每个单位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如“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紧密团结的大家!”这一句中虽然“感谢党”和“感谢国家”一个是三个字的词组,一个是四个字的词组,前面三个它们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是“感谢紧密团结的大家”用的时间就不一样,我这样处理“感谢―紧密团结的―大―家”,用的时间是前两句的四倍。这样才能使得演讲有张有弛、有快有慢,富于变化。

在抠节奏的同时抠轻重。陈述性的句子就是相对轻一些。而“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紧密团结的大家!”这一句除了“的”字其余均是字字千钧,而且一句要比一句有力,到最后一句有多大力气就用多大力气。要注意“重”不等于“喊”,那种声嘶力竭的喊是大忌。这时候,选手音质高亮的特点就显现出来了,而音质低的选手想要说出那种震撼力,往往会弄巧成拙地变成那种声嘶力竭的喊了。

3.肢体语言的自然运用

演讲不单是嘴巴在动,还有头部、脸部、手,乃至整个身体都要积极参与。点头、微笑、抬手、皱眉,身体向前或者侧转都要配合演讲的内容顺势而动。其中手势被称为演讲者的第二张脸,在演讲中要配合内容随时进行。学生开始可能不自然,做不到位,但要反复训练,直到满意。让动作和表情成为他一讲到这里就从内心流淌出来的一种表现,这就成功了。

4.进行口语化的加工

把文稿转化为有声语言,绘声绘色地讲出来,是需要进行一些加工的。这包括:(1)要有丰富的语调。(2)要有灵动的重音。重音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可以传达出演讲者微妙的感情和态度。(3)要有“活化”的停顿。停顿本身仍然具有影响听众情绪的力量。恰如其分的停顿能产生非凡的效果。我每每指导学生:在报完自己的演讲题目之后,一定要有至少三秒的停顿;在说出重要结论之前,一定要有至少五秒的停顿,你的停顿会让一时注意力没集中的人思想集中起来,让注意听讲的人有个思考时间,这时,你再说出结论,一定比你用正常语速说出更有震撼力。

5.演讲词的记忆诀窍

要做一次成功的演讲,在演讲稿写成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把演讲词烂熟于心。记忆演讲词,一般来说要分成三步:第一步是识读,即阅读。第二步是响读。同时我帮助学生设计与内容相应的动作、表情和姿态。这是演讲记忆的关键之处。第三步是情读。这步基本是脱稿了,在反复讲练的过程中理解感受演讲词的感情基调,注意辅导学生对感情把握的适度和真实。只有勤奋地、反复地练习,做到烂熟于心,张口就来,才能在复杂的比赛现场,克服困难,发挥正展。

演讲,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都是一个经常开展的学生活动,青年学生也可以从这个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他们也渴望获得老师们的辅导,希望我的经验能给其他老师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1]谢伦浩.演讲态势表达技巧.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01.

[2]宏森.怎样掌握演讲口才技巧.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04.

[3]盛安之.成大事必备的99个演讲技巧.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8-01.

(作者单位 南京化工高级技工学校)

上一篇:制约江苏苏北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因素与补救措... 下一篇:着力培养青年教师 保证备课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