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色油墨的调配技巧

时间:2022-09-30 07:44:58

所谓专色,是指在印刷时,不是通过印刷黄、品、青、黑四色油墨合成,而是用一种专门调配的油墨来印刷的颜色。专色在印刷品中应用得非常多,所以不管印刷企业的规模如何,不管企业内有无专业的调墨师,印刷设备操作者都应该学会手工调墨,否则就很难提高工作效率。对此,笔者有非常深刻的体会,现通过一次成功的快速调配专色油墨的案例,阐释其中的经验技巧。

一次,我公司四色机台承印一批采用黄灰专色的印品。笔者首先对照色谱,仔细分析了该专色油墨的成分,估计黄墨、黑墨和冲淡剂的比例约为2∶1∶2左右,然后选定黄色组,直接在墨斗里按比例调配专色油墨,并在黄色胶辊上均匀涂抹50g黑墨、100g冲淡剂,就开始进行印刷调试工作。当印了百十张废弃的过版纸、完成印版十字线校准后,发现印出来的专相与原稿比较接近,只是偏深了一些,于是笔者立即将一张纸卷入胶辊中,吸掉多余的油墨,经再次试印,确认印品颜色已基本与原稿一致,而后正式开机生产。

下班后,机台上的副手有些不解: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调好专色油墨?为什么不用清洗胶辊,就能直接开机印刷?相信这也是不少印刷操作者的疑问。笔者经过长期的细心揣摩,总结出了调配专色油墨的3个要领,在此与同行分享。

1.悉心体会,“察颜辨色”

要想调配好专色油墨,一定要有“察颜辨色”的本领,但这种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对生活和工作的不断感悟得来的。

在生活中,要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各种自然景象的色彩变化情况,使自己对色彩的记忆更准确、真实。比如,春天的树叶是浅绿色,黄色墨的比例应多一些;夏天的树叶是深绿色,青色墨的比例应多一些;秋冬的树叶是枯黄色,黄、品红色墨的比例应多一些,青色墨的比例应少一些。

在工作中,要经常对各种印品的颜色进行比较,挑选出最符合原稿、最符合实物、最符合自然美的样张保留下来,进行分析研究,经常作自我评价,并和同事们讨论交流,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色彩辨别能力。

如果我们能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练就“察颜辨色”的功夫。正所谓熟能生巧、水滴石穿,道理就在于此。

2.掌握油墨色彩的变化规律

要掌握油墨色彩的变化规律,就必须要学习基本的光色理论,学习印刷专业书上介绍的“基本十色图”(包括三原色、三间色、四复色)。根据色料减色法原理,三原色油墨等量混合调配后,可得到近似的黑色;三原色油墨以不同比例混合调配后,可得到各种不同的复色;两原色油墨等量混合调配后,可得到近似的标准间色;再通过加入不同比例的冲淡剂,可以改变油墨的亮度和饱和度。

同时,还要准确掌握各种原色墨的色彩特征,深入了解各种原色墨的偏色程度。只有脑海里的印象深刻了,在调配油墨时,才能选择最接近的、最少的原色墨种类快速完成调墨工作。比如,橘红金红大红深红,偏黄的程度越来越小;淡黄中黄深黄橘黄,偏红的程度越来越大;孔蓝天蓝中蓝品蓝,偏红的程度越来越大。

3.多动手,实践出真知

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在长期观察、学习和思考后,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才能基本掌握专色油墨的调配技巧。

但在工作中,笔者发现很多操作者不敢动手。他们遇到调配出的专色油墨与原稿不太相符的情况时,只知道喊大师傅或主管来调整油墨。其实大多数情况下问题并不严重,只要稍加调整即可,但他们偏偏不愿调,或怕承担责任不敢调。长此以往,即使理论再丰富,又有什么用呢?其实,调配专色油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色彩的千变万化,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岂不其乐无穷?笔者建议,在专色油墨调配过程中,操作人员可尝试遵循以下步骤和原则。

(1)预估好专色油墨的耗用量,根据经验得知,每1000张正度对开铜版纸满版实地印刷时,约需1kg油墨,计算实际用墨量时,可略微多加一点,以避免生产时缺墨。

(2)仔细分析原稿的色相,并查询色谱,确定主色和辅助色及其大致比例,争取用最少的油墨品种调配好专色油墨。因为用的油墨品种越多,调配好的专色油墨色彩越暗。

(3)调配颜色较深的专色油墨时,先将主色墨放入墨盘,而后逐渐加入辅助墨。

(4)调配颜色较浅的专色油墨时,先将冲淡剂放入墨盘,再逐渐加入辅助墨。

(5)专色墨调和均匀后,可取少许油墨,用两纸片互刮,使其墨层厚度与机器印刷的墨层厚度基本一致,剪取最理想的一角,在朝北窗口的自然光下和原稿认真比对,观察是否一致。

(6)观察色相时,应注意避免不同光源、不同纸张颜色对色彩的影响。

(7)对于色彩难以辨别的原稿,可先调配少量试样,待取得准确的配比数据后,再进行批量调配,以免造成油墨浪费。

(8)要详细记录和保存每次专色油墨调配的配方和印刷样张等原始资料,以便以后再次调墨时参考,并及时总结经验。

上一篇:中部地区农业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 下一篇:“发电擂台赛”全国征集进藏骑行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