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9-30 06:57:41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评估非营养性吸吮(NNS)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对早期预防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喂养不耐受早产儿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保温、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鼻胃管喂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红霉素3~5mg/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滴注,同时在每次喂养前15min给予吸吮未开孔橡皮10min,对吸吮力欠佳者用橡皮缓慢、轻轻地来回刺激口腔,或用手指轻轻刺激口角、口唇,诱发吸吮反射出现。两组疗程均为5~7d。结果治疗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程、奶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组患儿用药前后肝功能无变化。结论非营养性吸吮结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能提高肠道喂养的成功率,避免完全静脉营养的弊端,安全、实用。

【关键词】早产;非营养性吸吮;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由于消化系统功能不成熟,胃肠动力差,胃肠激素水平低,往往在生后1~2周内,容易发生胃潴留、呕吐、腹胀、胃食管反流等喂养不耐受现象。本研究应用非营养性吸吮(NNS)配合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使早产儿早日由肠道外营养过渡至全胃肠道喂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早产儿76例,除外胃肠道先天性畸形,均符合以下标准:频繁呕吐(≥3次/d),奶量不增或减少(>3d)、胃潴留(潴留量>前次喂养量的1/3)。其中男64例,女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1minApgar评分和起病时日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两组均为鼻胃管鼻饲母乳喂养,每日计算热量及液体量,胃肠喂养不足部分由静脉营养补充,开始奶量每次2~5ml,2~3h一次,以后每日每次增加1~2ml/kg,对照组给予保温、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鼻胃管喂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红霉素3~5mg/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滴注,使用微量注射泵控制速度,同时在每次喂养前15min给予吸吮未开孔橡皮10min,对吸吮力欠佳者用橡皮缓慢、轻轻地来回刺激口腔,或用手指轻轻刺激口角、口唇,诱发吸吮反射出现。两组疗程均为5~7d。

1.3监测指标观察呕吐、胃潴留等临床症状的变化,记录其持续的时间及每日体质量及奶量的增减。观察大小便次数,不良反应及黄疸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治疗效果两组病程、每日增加奶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其他观察指标两组均未见肝功能损害和药物不良反应。

3讨论

早产儿尤其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由于消化系统解剖生理和胃肠神经内分泌调节不成熟[1],过早喂养易发生喂养不耐受[2,3],如喂奶困难、呕吐、腹胀、胃潴留、呼吸暂停、窒息等,持续数天或数周,常需较长时间的静脉营养,不但加重医疗负担,且不利于早产儿胃肠功能恢复。近年来经研究发现,NNS能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及胃肠功能的成熟,加快其吸吮反射的成熟,促进新生儿胃泌素及胃动素的分泌,有助于早产儿从静脉营养过渡到胃肠营养,缩短胃管喂养到经口喂养的时间,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体质量增长快,缩短住院天数。非营养性吸吮刺激口腔迷走神经兴奋,引起促胃液素、胰岛素、胃动素分泌增加,促进胃排空,降低胃食管反流,改善吸吮和吞咽协调能力,防治呛奶、窒息,增加经口喂养安全性及适应功能。本研究也证实NNS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胃肠运动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至关重要。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是胃肠运动的基本形式。足月新生儿和妊娠32~35周以上的早产儿,都有胃十二指肠移动性复合运动。MMC的主要作用有:促进胃肠、胆道运动的协调性;促进胰液和胆汁分泌,为消化期作准备;发出“饥饿”信号等。

现已证明,MMC由胃动素启动。胃动素是与胃肠功能关系密切的重要激素。早产儿生后血中胃肠激素水平均明显较足月儿低,相对胃肠功能不成熟是其不能耐受喂养的原因。

有研究显示,喂养困难患儿血浆胃动素水平低,胃排空率下降;而红霉素可使血胃动素水平明显提高,胃排空明显加快。本研究治疗组使用红霉素干预后,患儿胃潴留、频繁呕吐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病程明显缩短,奶量明显增加(P

红霉素虽为抗生素,也是胃动素激动剂,通过与肠平滑肌细胞的胃动素受体结合,增加胃近端和远端收缩活力,促进胃推进性蠕动,加速空腹和餐后排空另外,红霉素还可刺激乙酰胆碱的释放,促使血浆胃动素水平升高[6]。红霉素对胃肠道动力的作用有明显量效关系。亚治疗剂量下,可诱导MMC的出现;治疗剂量下,正常的MMC被打乱,常发生呕吐。

治疗组使用小剂量红霉[3~5mg/(kg•d)]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程、奶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两组患儿都应用静脉营养,总热卡相近有关。

总之,小剂量红霉素在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时,用量小,疗程短,毒副作用小,而非营养性吸吮无不良反应。小剂量红霉素结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能提高肠道喂养的成功率,避免完全静脉营养的弊端,安全、实用。

上一篇:成人多脾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下一篇:2种不同剂量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