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文明的摇篮――爱琴文化

时间:2022-09-30 06:57:19

希腊文明的摇篮――爱琴文化

人们一提到欧洲文明的源头就会想起两希文明――希腊、希伯来。了解希伯来文明是了解希腊文明的一把钥匙。而源头可以追溯到两河流域星月地带。希罗多德――西方历史学之父,在他的《历史》中记载了两河流域文明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而爱琴文明就是两河流域和希腊之间的一块跳板。

古希腊的神话中不止一次说到地中海上的克里特岛曾经有过一个强大的国家,国王叫米诺斯。传说米诺斯的王宫是一个迷宫,迷宫里有一只牛头人身的怪物,名叫米诺陶洛斯。雅典每年要把7对童男童女作为贡品送给它吃。后来雅典王子忒修斯在米诺斯王的女儿阿里阿德涅的帮助下,杀死了这个怪物,为雅典人消除了灾难。在回希腊的路上,忒修斯因为忘记了和父亲的约定,没有在船上悬挂表示胜利的白帆,他的父亲埃勾斯(Aegeus)伤心绝望落崖而死,那片海就以他的名字爱琴命名,也就是今天的爱琴海(the Aegean Sea)。

关于爱琴文明,最早的出处是《荷马史诗》,史诗里提到过克里特岛上有过一个繁华的国家。史诗说的是迈锡尼王阿伽门农的时代,希腊联军渡过爱琴海去攻打特洛伊城的故事,以及攻下特洛伊城以后,希腊英雄奥德赛回国途中在海上漂流十年的经历。按照《荷马史诗》的描写,发生特洛伊战争的时代,希腊地区有着很发达的文明。古希腊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公元前460―公元前400年)在他写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也提到克里特岛和米诺斯王。而古典学者的这些记载由于缺乏考古的佐证,历来都被认为是虚构的,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还不知道在希腊文化之前有一段光辉灿烂的爱琴文化。爱琴文明的发现也使得希腊历史上溯了千年之久。

被揭开面纱的爱琴

爱琴文化分布于爱琴海地区,属于青铜时代的文化。该文化的中心起初在地中海上的克里特岛,后来转移到南希腊的迈锡尼。

对克里特―迈锡尼考古贡献最大的有两位人物,一个是德国考古学家舍利曼(1822―1890),一个是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1851―1941)。

首先揭开爱琴面纱的是舍利曼。舍利曼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家庭贫困,童年是在不幸当中度过的。他7岁的时候哥哥就送给他一本书,里面讲述的是关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他为之着迷,立下志向自学希腊语。舍利曼由于家境贫困很小就出去打工,后来做石油生意取得成功而成为一名富商。而商海的沉浮并没有泯灭他儿时的梦想。于是1868年他来到梦想的地方。寻找他梦中的特洛伊城。在得到土耳其政府的允许之后,按照荷马史诗的记载去发掘。他挖掘出了大量的金银器皿和黄金首饰。1873年舍利曼在土耳其的小亚细亚半岛西部爱琴海边挖掘出了特洛伊古城的遗址。1876年开始,他又在希腊半岛先后挖掘出了迈锡尼时代的一些城市遗址和坟墓,以及许多金银器具和武器。舍利曼本来还想到克里特岛挖掘,但是因土耳其当局要价太高,未能如愿。

1900―1905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继续舍利曼的挖掘,他相信米诺斯王宫的故事是真实的。他在克里特岛上挖掘出了克诺索斯城的王宫及大量文物。此后的考古学家们又进一步挖掘研究,大量的材料证明了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中所说的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是确实存在过的。

克里特

随着舍利曼和伊文思的挖掘被广泛认可,一幅关于希腊早期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呈现在人们面前:早期克里特文明产生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正处在从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的时期。中期克里特文明大约从公元前1900年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已是青铜技术比较发达的时期,克诺索斯等城市已经兴起,奴隶制国家已经出现。晚期克里特文明大约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左右。晚期克里特文明达到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时期。

克里特人崇拜的主神是一位象征生殖力的女神,克里特出土过她的雕像。此外,牛在克里特人的宗教崇拜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是生殖、力量和丰收的象征。

克里特的文字是一种线形文字,刻在印章、泥板上。后来迈锡尼人借用克里特的线形文字来拼写迈锡尼人的语言,所以把克里特的线形文字称为线形文字A,而把迈锡尼的线形文字称为线形文字B。由于线形文字A留存的数量少,同时似乎与印欧文字不属于同一种类型,至今没有被释读出来;而线形文字B在1952年由英国学者文特里斯释读出来。但是留下的文字较少,主要是印章,没有什么大型史诗。

克里特文明时期出现了若干个城市,其中最大的是首都克诺索斯。克诺索斯的王宫是克里特文明最重要的遗迹。王宫东西和南北的长度有150米,中间有一个长约60米、宽约30米的大庭院。王宫的大部分为一层和二层,局部也有三层和四层,共有300多个房间,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王宫内有无数复杂的通道和门户,曲折相连,不熟悉王宫结构的人进来后很容易迷路,找不到出口。所以在神话传说中它成了“迷宫”。

克里特人在当时的地中海上拥有相当的霸权。雅典向米诺斯王进贡童男童女的神话反映了这种霸权。克里特的壁画、印章上常常出现海神使用的武器――三叉戟的图案,这也是克里特当时拥有海上霸权的标志。从留存的壁画上的人物形象来看,这些人具有非洲人种和东方人种的特点,头发黑色卷曲,腰身纤细。壁画上衣着华丽的人们在宽敞的大厅内交谈,能感受到他们的文明在当时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

公元前1500―1400年,克诺索斯王宫可能是因为自然灾害接连被毁,随后迈锡尼人开始入侵克里特岛,占领了强大的克诺索斯城邦。克里特文明从此衰落,被人遗忘。

迈锡尼

迈锡尼文明由阿卡亚人创造,与同时代的克里特文明水平相当,但风格较为粗犷。阿卡亚人是希腊民族的一支。他们原先居住在多瑙河沿岸的平原地带,大约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向南迁移,侵入希腊,并开始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一般把希腊历史上大约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100年称为迈锡尼文明时期。

迈锡尼文明的范围包括希腊半岛的南部和中部,以及克里特岛和爱琴海上的一些其他岛屿。迈锡尼文明时期希腊半岛上出现了许多奴隶制国家,主要有迈锡尼、雅典、梯林斯、皮洛斯等。迈锡尼人曾经受到克里特文明的影响,但后来迈锡尼人的军事力量逐渐超过了克里特人。他们大约在公元前1450年左右渡海占领了克里特岛和克诺索斯城。

迈锡尼的各个国家曾经建造了许多坚固的城堡,这些城堡一般建在山坡顶上,用巨石砌成的城墙,其中迈锡尼和梯林斯的部分城墙一直保留到今天。建造这些城墙的巨石一般有3米长、1米宽,由于石块非常巨大,后人认为这些城墙是神话传说中的独眼巨人建造的,被称为“独眼巨人墙”。迈锡尼的巨石城墙上还有一个巨大的门,门拱上面有一块巨石上刻着两只用后脚站立的狮子,前腿对着柱子。造型粗壮有力,是西方最早的纪念碑式装饰雕刻。这个门后来被称作“狮子门”。

公元前13世纪后半叶,希腊半岛的各个城邦国家组成联军,渡过爱琴海去攻打富饶的特洛伊城。这场战争拖延了大约10年,特洛伊城虽然最后被攻破,但希腊也元气大伤。大约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迈锡尼文明衰亡了。

约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居住在北方的多利安人大举南下,摧毁了迈锡尼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遗迹后来也逐渐被湮没了。此后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被称为“荷马时代”。古希腊文化从此开始。

爱琴文化和后来的古希腊文化之间其实有个断层,在创造希腊古典文明的主要民族多利安人和爱奥尼亚人到达希腊本土之后,他们是从一个远比爱琴文明更低的状态下发展起来的。

虽然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遗迹后来逐渐被湮没了,虽然希腊人建立的古典希腊文明不是直接在爱琴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希腊人喜欢把特洛伊战争视为自己历史最初的时刻,因为那一时刻,希腊人曾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凝聚起来。这种凝聚,不管是否出于虚构,是否出于正义都给了后来的希腊人一种民族或文化的认同感。

上一篇:金属活字印刷术与近代文明 下一篇:星光下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