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网络课件的形式和效用分析

时间:2022-09-30 06:07:57

自学考试网络课件的形式和效用分析

[摘要]文章讨论了自学考试领域中用于考生自学的网络课件,并以浙江省自学考试网的网络课件为研究对象,对网络课件的现有模块和内容做了系统分析,并初步考量了这些课件的效用问题,并提出了如果改进网络课件的建议。

[关键词]自学考试;网络课件;形式:效用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182―02

一 引言

为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进一步发展,2000年起全国高等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在浙江省建立自考学习资源建设实验区。随后,全国考办又在山东省、辽宁省、吉林省、江西省、福建省、湖南省、四川省、重庆市建立第二批自考学习资源建设实验区,推进学习资源网络化建设的步伐。网络课件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开发、能在互联网上的课件。网络课件不仅可以进行人机通讯,还支持人际通讯,并且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习者能够实现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因此,网络课件成了学习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实验区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于开发网络课件。

目前,全国的自学考试网络课件存在两种模式,一是以华夏大地教育网为代表的付费模式,由专门的企业开发网络课件,提供统一的界面风格和全面的教学内容,使用者按课程付费:二是以各省自考办官方网站为主的免费模式,由主考学校或其他高校教师开发,为考生提供免费开放的服务。

下面就浙江省自考办组织省内多所高校自开发的101门自学考试网络课件的形式和内容做初步的分析和调查,了解自学考试网络课件的形式、内容和绩效,以期为自学考试主管部门开展在线助学提供决策依据。

二 自考网络课件模块分析

此次调查的101门网络课件由多所大学和浙江省自考办共同研发,课程涵盖了教育学、经济学、工学、理学、医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等8个门类。第一期立项建设的35门课程,界面和功能模块没有统一标准,全由课程建设者自由设计,呈现了五彩缤纷的多种风格。后期立项建设的66门课程采用一式一样的模板,形式上趋于单调和统一,课件的署名全为“浙江省自考办”。

35门课程中有三门课程无法访问,我们对其他32门课程的模块做了统计和分析:

(1)模块设置多样化。所有课件都有“学习指导”(或课程内容)模块;47%课件有“课程介绍”模块:44%课件有“习题解答”模块;38%课件有“同步练习”模块:75%课件有“仿真试题”模块;41%课件有“教学大纲”模块;63%课件有“参考资料”模块;19%课件有“帮助”或“学习指导”模块;25%课件有“相关资源”模块;13%课件有“教师介绍”或“制作群”模块;25%课件有“实验指导”模块;16%课件有随机抽题的“在线测试”模块:19%课件有“论坛”模块:13%课件有“其他工具”模块。

(2)每门课程拥有的模块数参差不齐。2门课程只有2个模块;7门课程有3个模块;7门课程有4个模块;3门课程有5个模块;2门课程有6个模块;3门课程有7个模块;4门课程有8个模块;l门课程有9个模块;2门课程有10个模块。

鉴于以上统计,不难发现50%的课程的模块数少于等于4。从模块数量可以想象到课程的内容,也就是说50%的课程内容不多,网络课件开发的深度不够。在此背景下,浙江省自考办推行模板化的网络课件开发,开发了后续的60门课程。统一模板的66门课程,主要包含课程介绍、学习指导、参考资料、在线测试、友情链接、网络论坛、其他课件、工具、帮助中心等模块。

三 自考网络课件内容与效用分析

在这101门网络课件中,有65门曾经有过浏览量统计,我们试图根据浏览量统计分析网络课件的内容和效用。浏览量超过10000的10门课程中,有5门是使用统一模板的,5门自由设计模块。

下面我们分析排名在前五名的网络课件。

《心理学》人气排名第一,自由设计了4个模块:课件学习、练习题库、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目。“学习指导”提供了每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课程内容”、“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具体到节仅梳理了每节的概念和主要内容。“练习题库”只有问答题,且无答案。因此内容并不丰富。

《公共关系学》。是人气指数排名第二的网络课件。它有十多个模块:教师简介、课程介绍、学习指导、自我测试、仿真试题、教学大纲、参考资料、复习提纲、论坛、学科前沿和其他工具等,是自行设计的网络课件中模块数最多的课件之一。课件分三阶段设计教学内容,学习阶段、复习阶段和高级阶段,这是101门课程中的唯一。“学习指导”模块在所有的网络课件中都存在,但具体的表现形式并不一样。在《公共关系学》中,具体到某个章节的学习通常由“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方法”、“教学内容”、“内容要点”、“本章小结”、“关键术语”、“疑难解析”等组成。我们把别的课件中没有的不少功能列为“其他工具”模块。比如:它提供的学习计划――“自学周历”――方便了自考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书签管理”则方便了学习过程的记录。“其他工具”中还包括名词搜索、文字字号放大缩小、打印等实用功能。因此《公共关系学》网络课件无论是内容和形式都有独到之处。这是这批网络课件中注重设计的典范。

《数据结构》网络课件人气指数达到30982,在工科类课程中排名第一,总排名第三。《数据结构》作为一门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由于其专业性较强,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均要求较高,再加上自学考试本身的特殊性,所以本门课程往往是计算机专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门网路课件除了有以上提到的诸类基本模块外,其特点在于增加了“重点章节选读”、“精彩频道导读”、“学习频道”、“课件频道”、“实验解答”、“课件下载”等特色模块,该课件以章节讲解为主线,辅之以“重点章节选读”和“精彩频道导读”两个模块,使讲解的重难点更加突出,也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此外本课件还提供“学习频道”、“课件频道”和“课件下载”,扩展了学生的眼界,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市场营销学》人气排名第四,是统一模板的网络课件。“学习指导”模块中内容极为简单,仅梳理了各章节的提纲。“参考资料”模块中的“本章指导”未深入到各节,内容也较简单。“同步练习”与“在线测试”由于系统问题,无法呈现内容。

《英语翻译》人气排名第五,是统一模板的网络课件,内容表现也不佳。“学习指导”模块中没有统一的内容形式,大部分单元只提供了课文的解说,信息量太少。而真正学习指导的内容,放到了“参考资料”模块中了,与其他统一模板的课件有相同的通病,学习指导无法深入到节。

因此我们认为:相应专业的考生人数是影响网络课件人气的第一因素,内容设计是影响网络课件人气的第二因素。

从85%的课件不足万人的浏览量中说明我省自考生使用--网络课件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发挥。原因有:现有的网络课

件管理与维护力量不足,无内容更新,许多内容出错,论坛和部分在线测试功能无法使用;网络课件的使用需要宣传与引导,特别是在自考助学单位中,可以把网络课件做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以提高网络课件的效用。

四 自学考试网络课件的共同特征

在对第一期的30多门自考网络课件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浙江省自考网络课件建设的一些共同特征:

(1)几乎所有的网络课件都重视教学内容的讲解,且内容皆按课本章节顺序编排。根据专业不同,使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知识内容,有图文并茂的、有使用Flas的、有使用视频点播的,还有使用语音讲解技术的。

(2)网页的设计在布局、风格、色彩、链接、超文本等诸方面已相当专业化,基本不存在什么技术问题。

(3)学科特点非常突出,不同学科在模块设计、技术实现,及内容安排上皆能、突出学科优势、符合学科特点。比如,语言学科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听、读训练和情景对话;工科则利用各种图片、虚拟现实技术、Flas等演示与讲解原理与过程,并提供实验指导;医学的提供各种病理图片、体内器官动画,药剂配方图表等。

(4)不足之处在于50%的课件开发深度不足,提供的内容信息量太少。大多网络课件只重视人机交互,不重视人际交互,没有提供协作学习的功能。

对后期的60多门自考网络课件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得出如下共同特征:

(1)网络课件使用统一模版后,界面统一了。方便了学习者搜索信息。

(2)文科类的课程有了统一的内容要求,普遍提高了内容建设的深度。

(3)论坛用于帮助学员之间、师生之建立协作,构建学习共同体。

(4)不足之处:不同课程的内容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由于模板设计不灵活,无法解决个性化问题,因此许多模块形同虚设,甚至根本就不能使用;模板限制了信息的呈现方式,大量内容的呈现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存在文字教材搬家的现象。因此与第一期开发的网络课件一样,有50%课件开发深度不足。

五 思考与建议

对于绝大多数的自考生来说,他们并不是现行教育体制中的优秀者,他们在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并没有为在线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在线学习中的“学习指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它是影响网络课件效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我省自考学生不少,自考助学单位也不少,但在助学过程中能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目前已有的网络课件的不多。因此,既要加大现有资源的宣传,更要大力改进已有的课件,让自考助学单位的教师参与到网络课件建设中,加强学习指导模块建设,不断开发更多更新的教学内容。

由于在线学习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决定了借助于网络课件的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灵活的学习时空,个性化的学习安排和计划(建议),对学习者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参考,但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们是学习者个人学习安排和计划的依据与指南,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把握与安排的前提。在这些课程中仅有一门课程(公共关系学)提供了此项功能。因此在自考网络课件项目建设中,加强此项功能模块的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关于自主练习(测验或试题),几乎所有课程都设置了类似栏目,但其设计与实现却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只是将书上练习变成网页形式,并附上简短的答案;有的以思考题形式提出,没有提供答案;有的自带题库,可以自动生成各类题目;而且其中的大多数往往是仅给出答题结果,而没有给出适当的分析、评语,学习者只能自己猜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大多数自考生来说,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缺乏此类学习指导,加大了学习的困难,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者学习的热情。如何使自主练习(测验或试题)的形式多样化,解答有效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严峻的问题。

自学考试网络课件设计首先要注重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分析,体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强调利用资源来支持“学”等。此外,自学考试网络课件的设计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交互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人机交互提高了反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人与人交互减少自学的孤独感,有利于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2)导航的便携性。网络课件需要为学生在线学习提供方便的导航,避免学生因为学习资源的丰富性而迷失方向、偏离学习目标,降低学习效率。

(3)知识结构的清晰性。知识内容设计要清晰、明确、简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疑难问题、关键知识点、概念等方面应提供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链接方式,通过呈现清晰的知识结构或概念图,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程目标。

(4)支持学习环境的创设。自学网络课件开发要注重学习情景创设,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信息资源多向支援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

(5)适应多种学习模式的需要。自考网络课件设计应能为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课堂讲授等教学模式提供支持,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其效用。

上一篇: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在网络教育中应用教学平台进行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