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发展

时间:2022-09-30 06:03:18

关注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发展

摘要: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是要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师首先要摸清学困生的成因,解开他们的心锁;运用激励机制,让学困生在赏识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家校联系等策略促进学困生的发展。

关键词:学困生;赏识;转化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21-1

“小学语文学困生”是指在小学教育阶段,智力与感官正常,但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导致学习困难、学习效率低下,在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心理水平、知识水平、情感意志等方面,暂时不能达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语文成绩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或同年级水平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不善语言思维,不愿或不善于开动脑筋,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如何关注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语文学习方面的学困生来说,他们不仅需要知识上的帮助,更需要的是:要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一、摸清学困生的成因

每接一个班,我总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情况,摸清学困生的成因,有的孩子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当;

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差,记忆能力比较弱,……

有的孩子受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放纵享受、不求上进。

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给学生心灵造成创伤,使他们性格孤僻、冷漠,对生活和学习丧失信心。

二、寻找转化策略

“学困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伴随学生群体存在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

影响“学困生”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怎样改进教学策略才能促使学困生真正得到发展?

(一)解开他们的心锁,让他们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得到快乐和温暖

大家知道,一旦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他们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教师必须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在学校里,学困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受排挤、轻视,没有能力和机会参加各项活动,更让他们苦恼的是心中有话而无处可说。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地努力地关注他们,倾听他们的声音。我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告诉他们,叮嘱学困生有心里话或疑惑时,可以拨打电话或者发邮件给老师。我在教学中还一直使用博客,鼓励学困生在上面留言,把自己的疑惑和想对老师说的话都说出来,如果不想留姓名就不留,这个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运用激励机制,让学困生在赏识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能够尊重自己的学生,赏识自己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困生,赏识学困生。这样一来自然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消除了学困生们的逆反心理。而赏识就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转化学困生的绿色通道。

学生并不是因为厌学而学不好,而是因为学不好而厌学。即使最差的学生都有学好语文的愿望,而每次考试成绩的倒挂,逐渐让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他们缺乏的是老师赞赏的目光,是成功的体验。哈佛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作为教师的我,就拥有赞美学生、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发挥潜能的能力,针对习字册书写字迹潦草,敷衍了事的学生,只要做到一笔一划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可得“优”,连续得三个优,老师就有奖励,他们的作业很快就有了改观。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分层教学,尽量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自己的才能,减少学困生学习中的挫折感,使他们尽可能多地获得老师的肯定、表扬和同学们的赞许。例如:在检查读课文的时候,我首先通过课前了解,掌握他们的认读情况,然后有意让学困生代表小组站起来读比较容易的内容,因此,他们不仅能读得正确,而且比较流利。同学送给他热烈的掌声,他获得成功的喜悦,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老师真诚的爱,赏识的言语动作,对于一向生活在“暗淡无光”环境中的弱势群体更为强烈。唐文刚是我班一个非常调皮的、而且特不爱做作业的学生,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让我头痛。可他也有他的优点,上课爱举手回答问题。有一次当他正确地回答完问题后,我摸着他的头夸奖说:“瞧你上课回答问题多棒,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作业也一定会完成得很出色。”而且一有机会,我就夸奖他。看到他表现有进步后,我会经常利用课间特意走到他面前说一句“今天你进步了”。正是因为运用了赏识的话语,这名同学才有这么大的变化,他体验到了成功,才有了飞速的进步。

赏识,是唤醒学生自我价值的号角;赏识,是开启学生奋斗之心的钥匙;赏识,是滋润学生灵魂的雨露;赏识,还是使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法宝。

(三)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学困生的发展

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没有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是难以获得最佳效果的。

教六年级时,我发现班里的一位学困生整天沉默寡言,唉声叹气。

听了他的述说,我清晰地看到,随着升学竞争的激烈,学生在家里受批评多、受表扬少,受讽刺多、受鼓励少。其原因是,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期望太高,总用放大镜来看孩子的缺点。其结果是,孩子没有了上进心,增加了自卑感,从而产生了无所谓心理及逆反心理。

针对这种现象,我的做法是成立了网上小型“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学校QQ群,帮助家长学一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让他们了解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向他们推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书籍,让家长互相交流育儿经验。对于学困生,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学习上,只要有一丝进步,我都会在群里郑重。并要求家长像教师一样给予表扬。教师和家长共同帮助学生提高,对于教师促进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上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下一篇:中职校德育新课程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