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作业多元评价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9-30 05:58:12

小学美术课堂作业多元评价的实践研究

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评价方面,由于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考核评价的方法和要求也很随机,因此在作业评价中显现出来一些问题:

评价标准单一:只强调共性与一般趋势,评价结果只对学生进行比较,而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则关注不够;

评价主体单一:模式以教师为主,忽略了不同评价渠道的评价;

评价内容单一:注重课堂作业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忽略学生对美术的感受等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评价;

评价结果单一:作业评价结果通常采用单一的百分制、"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或"A、B、C、D"等级制量化呈现形式。

显然,这样的作业评价不仅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课堂美术学习状况,也有违美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这一特征。《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一、重视过程评价

学习是学生个体长期发展的过程,课堂作业评价既重视学生当堂课的情况,也要考虑学生学之前的情况,更要着眼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所以,要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自然地把评价融合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进而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更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

【案例1】 《美丽的大森林》评价片段

师:谁来说一下你最欣赏森林里的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生A:我比较欣赏这幅画,因为它的构图很饱满,也用了浓墨和淡墨,它的树叶有的是黑色的,有的是黄色的。

生B:我很欣赏这幅画,因为它采用了长卷来画,树干很弯曲,给人一种很自然的感觉。

师:说得很棒,有一幅画我也很欣赏。这个同学画了一幅用点叶和墨滚的方法来画,这是谁的作品?你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画?

生C:因为它表现了远近,很多高大的树。

师:好,这又是谁的作品?你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画?

生D:因为秋天到了,应该画黄色的叶子。

师:还有呢?你为什么把这课树画得高大,那棵树又画得弯曲呢?

生F:这棵树高大因为它给了我们力量,弯曲给了我们悲凉、亲切的感觉。

在这节课的评价环节上,不仅创设了"美丽的大森林"这一情境展示学生的美术课堂作业,教师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评、互评,并使用比较专业的美术术语来评价作业,学会正确评价的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他们的课堂表现,包括准备工具情况、参与情况、创造能力、合作能力等由学生自我鉴定与同学互评相结合,并请小组长每堂美术课课前检查课后记录做好记载,作为期末终结评价的依据之一。

1.课前能准备好每节课所需要的美术工具材料。

2.听讲认真,勤于思考,能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见解。

3.主动参与美术活动,能在活动中体验、感受艺术。

4.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创作美术作业。

5.能按时完成美术课堂作业。

小组建议:

二、丰富评价形式

课堂及时评价过程中还可结合其它评价方法及手段,如作品比较法、作品展示法、作品竞标法等。

作品比较法:在课程实施时,教师可以用学生、教师或大师的作品相互进行比较,让学生在进行创作前对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有所了解;或者教师在学生美术练习与创作的过程中,及时拿出一幅学生作品进行集中评价,肯定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闪光点,给其他学生以借鉴:或者在创作临近结束时拿出多幅学生作品进行对比评,指出不同的创作思路及相比较有待改进的地方。

【案例2】 我跟大师学画《向日葵》

学校社团课"我跟大师学画《向日葵》"中,课后作业评价时选出有代表性的两幅作业与梵高的作品从构图、色调等方面展开比较,肯定学生作业中出色地方,引导其他学生去借鉴,并指出其它地方的不足,如形、色等方面准确性、创造性的把握上。通过与大师作品的比较,首先让学生看到全班同学在技能上出现的共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觉得也能像大师一样画画创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看到与大师的差距,也许就是一步之遥。

作品展示法:它不是学生个体的表演,而是有组织、有主题的,全体学生参与的作品展示会。比如"窗花花"、"海里的热带鱼"、"点心超市"、"大家来尝棒棒糖"等等。既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美术课堂作业的平台,也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评价机会。

采用美术实践活动来评价学生,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品竞标法:这是一种带有竞标机制的课堂过程中评价活动。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制定相关规则,并在竞标机制激励下发挥出自己的美术创作才能。如在浙美版第二册《卡通宝贝》一课中就设置了"最具创意奖"、"最具上镜奖"、"最具人气奖"、"最具漂亮奖"、"最具可爱奖",让学生各尽所能,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三、评价主体多元

(一)家长网络评价

在小学低段,小孩子个性心理发展相对不太成熟,依赖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各年级组各班都建立QQ群,教师把部分学生美术课堂作业拍成照片,上传到群相册。家长们就及时看到学生的课堂作业,并适时参与点评,有时学生自己也会在家长的陪同下评价一下自己的或同学的作业。家长和同伴的肯定与认可有时会比教师的肯定更为有效。

【案例3】 QQ群家长评语

家长1:这叫棒棒糖聚会,只有你没有吃过见过的,没孩子们做不出来的棒棒糖!

家长2:孩子们多希望学校门口的马路多一点文明行车,让孩子可以安全的过斑马线上学。

家长3:这难道就是动物园的旅游巴士?

家长4:马车上的花草表达是环保意识,人行道是让我们要有车让人的素质。

家长5:梦幻的世界,和谐的家园。

家长6:色彩鲜明,主题明确,好作品。

家长7:狮子像初升的太阳。非常阳光。

家长8:排排座,在车上不要玩耍。画的不错。

家长9:比我们小时候用泥巴做的东西真是漂亮百倍呀!

家长10:儿子画得真不错!

(二)侧重自我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评价是一个人从外部评价向内部评价逐步内化的过程。在实施评价方法中,教师应对学生美术课堂学习中的自我评价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上课时我们可以经常性的问问学生:你觉得自己画的怎么样?你介绍下自己的作业吗?你认为自己今天的表现怎样?通过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经常进行反思,让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负责的态度。

(三)同伴相互评价

在互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经常性采用赞赏性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在评价他人作业时也能采用赞赏性评价,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从别人的长处中得到学习,同时也将自己的有点展示给别人。孩子们相互之间的评价往往会激发出孩子们无穷的学习动力,当自己的优点被同龄人认可时,他心中的那份满足感也许远远超出教师对他的一句表扬;通过互评,培养孩子们对美术独到的评价。同时,孩子们相互之间评价,会让更多的人有相互交流、相互表达的机会,促进了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

当然,在实践中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在涉及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内容的评价应以教师的评价为主;而对于学生美术审美方面则应尽可能实现学生自我评价;在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态度、价值观方面,可采用他评和互评,总之,让评价达到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年

[2] 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少儿美术》.2009年07期.天津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情景教学法在中职ESP教学中的尝试 下一篇:卡托普利对心梗后心衰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