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外敷处理2例化疗药物外渗患者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9-30 05:19:27

中西医结合外敷处理2例化疗药物外渗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正确处理化疗药物外渗,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出现,提高化疗治疗效果。方法:中西医结合外敷处理强刺激性化疗药物外渗部位。结果: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既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和思想负担, 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讨论:此种方法值得广泛临床应用及推广。【关键词】化疗药物外渗 中西医结合 外敷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049-01

化疗是目前癌症患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实际化疗时,虽然多采用深静脉穿刺,但仍存在着因病人心理害怕、经济条件等一些客观因素,而要求在表浅静脉穿刺,这样即使护理人员一再谨慎小心,仍会因药物、血管等因素出现外渗现象。由于强刺激性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逐渐增加,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不容忽视,且化疗病人均是反复治疗,在加强对化疗病人的日常护理和教育的同时,及时做好对症处理,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出现,对提高化疗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我科自2008年9月至2012年11月共为136位癌症患者进行化疗,其中6例发生化疗药物外渗,4例渗出药物为一般刺激性药物,经局部封闭+24小时冷敷处理后,恢复良好。2例渗出药物为强刺激性药物(阿霉素与表阿霉素),同上述方法处理后效果不佳,于化疗药物应用后第二至三日出现局部皮肤呈暗红色,肿胀,剧痛。我们采用大黄、芒硝、维生素B12外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方法:取芒硝粉末20g充分加热使其化为液态后加入大黄粉末20g、维生素B12500ug.再用老陈醋将其调为糊状后均匀涂沫在化疗药物外渗部位,再用清洁绷带轻轻加以固定防止滑脱,待其自然干燥后,再用生理盐水纱布浸湿,取除,皮肤清洁干净后,待皮肤自然晾干。1小时后再次涂抹上述药物,连用24小时后,皮肤由暗红转为粉红,肿胀及局部疼痛感明显减轻,继续采用上述方法处理,72小时后局部皮肤颜色恢复正常,肿胀及疼痛感消失,分别在外渗后7天、14天、20天随访,皮肤完整、颜色正常,无功能受损。

2、心理护理: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使其正确对待化疗药物外渗,只要处理及时,方法适宜,化疗药物外渗一般不会对肢体功能及外观造成影响。

2、讨论:

2.1维生素B12参与体内许多化学代谢反应,促进受损皮肤粘膜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再生,防止穿刺部位皮肤感染恶化,加速新生组织生长及修复毛囊、汗腺、皮下组织,起止痛作用[1]。

2.2芒硝主要成份是硫酸钠, 具有清热解毒, 消炎消肿, 止痛作用。大黄的有效成份是蒽醌类衍生物, 具有广谱抗菌、消炎、清热、增强免疫力和止血作用, 对早期炎性渗出物引起的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根据“内病外治”的原理,外用芒硝可软坚泻热,大黄通泻逐瘀,局部封闭,使皮肤角质含水增加,利于药物吸收;局部热敷使皮温增高,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药物更易渗透吸收[2,3]。两种药物混合研粉外敷化疗药物外渗部位皮肤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和思想负担,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广泛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家庭中医药》何国兴2008年07期

[2]石宝营。阑尾四周脓肿中医药治疗近况[J]。中医药信息,2003,20(5):9。

[3]吕明伟,顾景荣,王玉英,等。中医药治疗急性阑尾炎6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1,20(8):471-472。

上一篇:试析数控铣―立式加工中心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 下一篇: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在口腔鳞癌早期诊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