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图形谱 优化音乐教学

时间:2022-09-30 03:39:32

运用图形谱 优化音乐教学

摘 要:图形谱以其独特而直观的方式,将音乐的不同要素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并广泛作为辅助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发展着。我们应关注图形谱教学在基本乐理知识、节奏的掌握及歌唱教学和欣赏教学中的作用,使其更好的为音乐教学课堂服务,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图形谱 音乐教学课堂 音乐节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9-052-02

一、图形谱在音乐教材中的渗透

图形谱早被运用在两个多世纪前的各种传统宗教音乐的练习和传诵中。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中小学音乐开始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图形谱,它以其独特的点、线、图像等形式将音乐形象和具体化,使其成为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中一种易与被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式,并在不断地探究中逐渐被广大音乐教师所采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质的改变,新教材的编排更科学和合理,而教学的内容也融合了演唱、欣赏、创编、活动综合等内容,增添了色彩颜色的感官。作为一线教师,不难发现,新教材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增添了不少富有创意的图形谱教学。它以它特有的方式表现音乐,凸显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描绘了音乐,以它特有的格子、色块、曲线、形象等方式为音乐与视觉形象搭起了一座心桥梁,是人音版新教学中音乐与美术高度融合的最优化表现。

以低年级一至四册为例。在人音版本第一册中,图形谱表现以节奏为基石。图形谱表现音高、节奏,小节。以正方形表达一拍,长方形表现小节,或者是通过直观音乐形象来表现,如《闪烁的小星》用五角星表示,《小青蛙找家》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小青蛙,这些鲜明的音乐形象成为音乐入门的感觉训练;第二册教材中,图形谱除了节奏、音高、旋律走向的表达运用外,增加了乐句的表达,图形谱的学习强调对乐节、乐汇、乐句、乐段的感觉训练;在第三册中,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音乐作品不再画整首的图形谱,只在聆听作品才部分体现,所描绘的也以总的色彩效果、音乐形象突出的图形谱为主,要求学习用画简单的图形谱,强调从音乐整体风格上去把握作品。如《森林水车》一课中,要求用图形谱来描绘聆听到的水车的响声、水的流动、小鸟形象的音乐等;《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中要求记录铃响了几次,《晚会》一课中,要求用图形谱听记锣鼓声扭秧歌等;在第四册音乐教材中,欣赏作品要求有不同的画图形要求,有的听着音乐画图形,线条,或选择色彩、或记录有特色的配器效果、旋律特征,曲式结构,打击乐器图形谱过渡到引导学生根据作品配器,节奏图谱更加综合;第四册中的教材更加强调了伴随音响进行的表演、描绘、描述等创造性的个性化表达。

二、图形谱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1.巧用图形谱,把握音乐节奏及乐理知识。图形谱是通过实物、点、线等图形或符号将抽象音符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以体现旋律线条的走向、节奏的长短和音的强弱的。乐曲的节奏是音乐的基础和动机,也是儿童体验音乐的出发点和感悟音乐的突破口。将图形谱特有的直观、有趣性运用在学生学习音乐节奏与旋律的把握上,不失为一种优化的教学方式。如:有效利用小人物的图形谱表现走和跑,分别代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让学生通过动作明白节奏的快与慢。可将四分音符标记在一个小格子里表示四分音符一拍的时值,再将两个八分音符标记在一个格子里表示两个八分音符为一拍的时值,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体验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之间的不同于联系。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有时用上图形谱就很简单得到解决。再如在附点节奏的教学,通过传统的念节奏方式,学生们无法准确地掌握,可巧妙地运用图形谱的方式,画个妈妈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将最后一个“妈”字轻读。学生受启发,附点节奏的难点迎刃而解。随后,老师进行延伸教学提问:“你还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附点问题吗?”学生有的用肢体语言的图形谱做出伸缩手的动作来进行解决,还有的学生用数学课堂中学到的问号“?”来解决附点节奏。他们在解决这些节奏、乐理知识的问题上,自发创造的图形谱无疑带给音乐课堂的精彩生成。巧用图形谱,要学会巧妙地运用并找到图形谱和音乐节奏及乐理知识学习的巧妙结合点。

2.善用图形谱,感知歌曲音乐旋律走向。新教学大纲特别注重学生旋律走向,音高概念的培养与建立。乐曲的旋律是音乐作品的灵魂,是音乐的主题和激情。歌曲教学的核心和难点之一就是识谱教学。在教学中我们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谱形式呈现,会淡化了枯燥的乐理知识和读谱,创设轻松活泼、明快简练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主动中探索、在领悟和体验中感悟音乐中蕴含的美。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旋律线条,或直线与曲线,粗线与细线,或圆弧线,波纹线,甚至在旋律起伏的旋律线上画上表现音乐形象的记号,让学生直观体验与感知。如在第一册《国旗国旗真美丽》一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歌曲的起伏,再通过画国旗及星星的形象,根据旋律的起伏作画,让这一行行一串串有形的国旗和星星旋律线条带动学生感受音高起伏、快慢的变化。又如《我的小绵羊》一课教学比赛中,教师善用图形谱教学方法,通过手势引导做歌曲的旋律线,引导学生感受旋律曲线的走向。并用花朵的高低位置提醒学生音高位置的走向,用花的大小来提醒学生音的时值长短,花朵中间写上音的唱名,这样,既激发兴趣又让学生通过摆设花朵图形谱直观形象地展现歌曲旋律的起伏流动感,直观和简单地解决了不同旋律音的教学难点。

这些形象直观、色彩鲜明的图形谱不仅能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歌词,而且感受旋律音高走向时,可以帮助他们逐渐建立音高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可视的旋律高低图形谱理解远高于无视觉高低的简谱,其所达到的音乐教学感知是完全不同的。善用图形谱,要学会善于发现,善于激发,善于有效地将图形谱结合在歌曲教学中。

3.活用图形谱,提升乐曲的音乐表现力。在音乐教学领域中,欣赏教学是音乐老师较为头痛的教学内容,本是优美的欣赏曲,有时因教师过多的讲解,而使学生进入昏睡状态。教师运用了多种视频音乐作品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却无奈学生在观看之后没能真正体会乐曲的内容,视频教学成了教学的“花架子”。假使我们能活用图形谱,将图形谱特有的“形”与“感”运用在欣赏教学中,使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联系在一起,将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形象,更为有效地去鼓励学生用图形谱去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不断提升学生对乐曲欣赏的感悟力。

我们可以通过图形、模唱、对比、接龙游戏、画线条等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细致而又主动地去分析乐曲的旋律特点、结构形式、乐器音色、音乐情绪等,使他们发现音乐作品的形式美,认识理解音乐的不同风格。如:听音乐排列乐段顺序、听主题曲调涂色块或画图形谱表现主题曲调出现的次数等。学生在感受、体验、表现、创造音乐的活动过程中接受审美教育的。如在人音版欣赏《狮王进行曲》一课中,在引导学生完整聆听歌曲后,我们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颜色和线条或色块来表示自己聆听后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学生有的选择黑色,老师告诉大家音乐开始的声音又点恐怖,有的则选择了红色,他的理由是音乐中间有轻快地感觉,如同森林之王昂首挺胸地走路炫耀的样子……在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之后,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创造出简单的图形谱,表现聆听音乐的感受和体会;通过谈论用小脚印来表示狮子走路的步伐声,用曲线表示狮子的吼叫声,选择不同的颜色表现乐曲的不同情绪及旋律的重复,使学生在充分感受音乐形象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听赏能力,活跃思维。活用图形谱,要求我们要学会在欣赏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图形谱,在活中解决教学难点,在活中乐于让学生接受。

三、图形谱在音乐教学中的思考

图形谱以其独特的直观性、趣味性得到了音乐老师们的认可,其设计新颖别致、入情合理的方法,为课程标准助然,不断成为音乐课堂中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我们不可忽视它在课程改革中的影响,但也不可随意的滥用,任何的教学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解决教学难点,当它与解决教学难点或者对教学没有辅助时,我们需要慎用。

我们运用图形谱辅助教学时,我们需要首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地可教性,认真领会编者对教材的教法提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对于图形谱的运用,要紧紧地围绕音乐的基本要素来展开音乐教学,为教学服务,为审美而服务,正确使用图形谱,围绕着音乐的各要素来“巧用、善用、活用”图形谱,重在将学生从知识和技能的死圈子里解脱出来,使其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积极、愉悦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其次,在图形谱的使用上要注意个性化及融合性,将不同的图形谱形式有效地运用,至少在使用线条图形谱教学辅助时能结合色块图形谱进行,在形象图形谱的使用时加上意境图形谱的感受,使教学手段更为丰富,并积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理解,独创的图形谱来参与音乐的要素感知中去,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富有创造的思维。不求统一,但求创新,使学生更贴近音乐,体验音乐,让他们的个性在音乐活动中飞扬。

参考文献:

[1] 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 曹理:音乐教学与情感因素[A].音乐实用知识[C].中国文联出版社.

[3] 吴少华:图形谱在小学识谱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音乐教育,2007.

[4] 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 廖乃雄译: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初步[M].安徽文艺出版社, 1987.

[6] 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2006年11月第17次印刷版.

上一篇: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下一篇:课改思考:新课程理念进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