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例小儿麻疹与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时间:2022-09-30 03:15:02

75例小儿麻疹与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曾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自麻疹疫苗在我国开展接种以来,其发病率逐年下降,严重并发症也随之减少。但2005年我省乃至全国发病率突然成上升趋势。仅我院接诊的患儿就达75例之多,按照网络直报数据显示比2004年的4例上涨了近19倍。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4例,女31例;其中3~7个月22例(29.33%),8个月~2岁19例(25.33%),3~15岁23例(30.67%),16岁以上11例(14.67%)。

1.2 流行情况:人群分布:城市24例(32%),农村和流动人口51例(68%)。发病时间分布:1~3月份42例,4~6月份21例,7~9月份9例,10~12月份3例。有麻疹接触史9例,曾接种麻疹疫苗的37例,检测过麻疹抗体5例,抗体阳性率为0。无接种史25例,接种史不详13例。

1.3 临床特点:7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37.5~38℃8例(10.67%),38.1~39℃29例(38.67%),39.1~41℃38例(50.67%)。出疹顺序:典型出疹顺序45例(60%),不典型出疹顺序30例(40%)。出疹持续时间2~7天,平均3.2天。脱屑19例,遗留色素沉着44例。呼吸道及其他症状:咳漱、咽部充血57例(76%),球结膜充血36例(48%),流泪、畏光39(52%);费柯氏斑38例(50.67%);流涕、喷嚏35例(46.67%);扁桃体Ⅰ度肿大10例,Ⅱ度肿大8例(共占24%),皮肤瘙痒2例。并发症:合并肺炎支气管炎25例(33.33%)。其中并感染性腹泻8例,心力衰竭、喉炎各1例;结膜炎1例;心肌炎、低钾血症各1例。以上病例经过综合治疗除1例自动出院外,其余病例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2 讨论

2.1 年龄与免疫接种的关系:6月龄内的婴儿可获得来自母亲的抗麻疹病毒抗体,但婴儿体内尚存的母体胎传的麻疹抗体会影响免疫应答,所以免疫初种的时间十分关键。复种不仅可使原有的低抗体水平升高,而且可使原发性免疫失败者得到1次接种机会。我国规定麻疹疫苗免疫初始月龄为8个月、7岁各1次,我省规定1.5岁复种1次。事实上,我国婚前育龄妇女,

2.2 发病情况与疫苗接种的关系:近年我国许多地区麻疹发病都均呈上升趋势,并有局部暴发流行。而且成人发病也有所上升。麻疹发病增多原因可能是:

2.2.1 疫苗漏种:家长不重视或为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未常规接种,本组外来流动人口及成人多无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而致使免疫率低,易感人群积累,使发病率增高。

2.2.2 疫苗质量: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疫苗采购、运输、储藏等各环节不合要求,导致无效接种。目前使用的是多人份疫苗。开启时间超过半小时或没做到带冰接种或消毒液使用过多和没等消毒部位干爽就注射等任何不正确的操作都可造成麻疹疫苗效价降低。

2.2.3 初次免疫使用联合疫苗(麻腮二联),有可能降低免疫效果。我们的做法是:8个月龄的小儿初种麻疹疫苗1次,1.5岁注射麻腮风三联疫苗1次,2岁左右检测麻疹抗体,抗体滴度低或为阴性者,及时补种麻疹疫苗1次。麻疹流行季节,易感人群大面积普种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3 临床表现与疫苗接种的关系:本组有典型临床表现占多数,如发热、球结膜充血、费柯氏斑等,不典型病例也有一定比例;并发症及合并症较多见,但治愈率高且预后良好,说明这些年来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使麻疹病毒的毒力有所减弱。有接种史的患儿病情较轻,症状不典型,预后良好。无接种史的和初种时间较长的患儿,病情相对较重,说明有效的疫苗接种与补种对控制麻疹发病、减轻临床症状有很好的作用。

建议:(1)从事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要加强计免知识业务培训,严格操作规范,提高有效接种率。(2)生物制品生产厂家生产单人份麻疹疫苗,即开即用,既减少浪费,又可保障疫苗安全有效。(3)倡议成人特别是孕前3个月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4)加强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特别是0次儿童一定要接种麻疹疫苗。

上一篇:大连市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状况调查 下一篇:供应室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