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育细节 把握教育契机

时间:2022-09-30 01:56:58

关注教育细节 把握教育契机

长期以来,我一直担任语文学科的教学。在不断探索、追求、实践的过程中,我接触了许多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思想真切感人的优美课文。在教学中,我会和学生一起体验交流,一起感动享受,学生在成长的同时,我也得到了心灵的升华,甚至有些细节,久久地萦绕在我的脑海深处……

《爱如茉莉》是五年级的一篇课文,教学时的一些细节至今我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记得在本课教学快要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学完课文,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在你们的心里,爱是什么?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略显稚嫩的学生却给出了令人惊喜的且不尽相同的答案:爱如一盏明灯,驱走内心的黑暗,照亮我们的心灵;爱如一杯浓茶,需要我们慢慢去品味;爱如一条小溪,涓涓细流纯净我们的心灵;爱如一个个路牌,指引着我们踏上成功之路;爱如桥梁,连接我们彼此的心灵;爱如巧克力,醇厚而香甜,让人回味……

应该说本课教学任务完成得很好,学生不但从文中理解到了“爱如茉莉”的含义,而且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了拓展延伸。这一课的教学到此完全可以圆满地结束。然而第二天,我偶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妈妈,我找了你好久》,当时我就有种冲动,要把这篇文章读给学生听,把《爱如茉莉》的教学继续延伸下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发生在德国的一个真实的故事:9岁的孤儿德比为了寻找母亲,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他每帮助一个人,就请求被帮助的人去帮助另外自己十个人。他想,以这种爱心传递的方式,总有一天也会帮助到自己的母亲。他对母亲的这份深沉的爱感动了整个德国,人们掀起了“十件好事”的行动热潮……

当我把这篇文章读给学生听时,学生听得很认真,很投入,教室里异常安静,可以感受到,大家都被故事中小男孩那份对母亲深沉的爱感动了……读完后,我发现班里有好几个女生流下了泪水,其他同学也都眼睛红红的,教室里出现了长时间的沉默。接下来,我又以“爱在我家”为主题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观察,在自己的家庭中发现爱的痕迹、爱的细节,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然后把自己的观察以及感受、体会记录下来。

过了几天,我把学生的记录收上来。在阅读中,我惊讶地发现,班里大部分学生写得都很具体、真实,浓浓的爱与亲情渗透在字里行间。孩子们突然之间长大了,更懂事了,他们能体会到父母的爱,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心与呵护。

“爱是一种甜美的享受,不能有一丝虚伪的成分……”

“爱需要付出、表达、行动,爱也需要传递,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验……”

“爱如阳光,它能温暖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让我们不再感到害怕和恐惧;爱是透明的,有爱心的人才能发现它的踪迹……”

“在享受爱的同时,希望我们不要忘记给予对家人、朋友爱……”

看着学生写的这些文字,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从心里为学生高兴,他们在爱的体验中,成长着,感动着,收获着,愿爱伴随孩子们一生!

读小男孩故事、布置“爱在我家”家庭作业、写感受本身都不在教学设计里,这都是自己的突发奇想,一时冲动,但却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得到了绝佳的教育效果,我不禁为当时的冲动而庆幸。如果我没读到那篇文章,就不会介绍给学生,也不会想到布置“爱在我家”的作业,那么学生仅仅从课文里体验到的爱就不会深刻、不会真实。

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体验、实践。这里,我把握住了一次难能可贵的教育契机,我把感动自己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分享,把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就是想让爱走出课堂,让爱溢出课本。可以肯定地说,孩子当时的感动是真实的,是诚挚的,并在感动之余,更加深了对“爱”的认识和理解。我想,孩子在体验爱、感受爱、享受爱的同时,爱的种子也会在心灵深处生根发芽,这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学所需要的吗?

这节课虽然比计划多耗费了一点时间,但却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挖掘教材的同时,要巧妙地捕捉身边许多的教育资源,把握每一次教育契机,哪怕是一种奇思妙想,一次感动,一个细节!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上一篇:“爱心”铸就未来 下一篇:由“一片树叶”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