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者工作绩效提升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2-09-30 01:15:43

高校教育管理者工作绩效提升的路径选择

摘要:当前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教育的发展,使得教育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既给教育管理者提供了诸多机遇,但同时也使得他们面临很多挑战。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高校教育管理者是重要决策人,是参与管理活动的主要人员,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工作质量对高校的办学能力以及管理者本身的工作绩效造成了明显的影响,所以必须非常重视高校教育管理者工作绩效提升问题。本文将具体分析如何选择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教育 管理工作者 工作绩效 提升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526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在高校教育工作中,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组成部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高校整个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指的具体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将学校制定的全部规章制度视作管理的依据,管理学校从事的所有教育活动,目的是使学校教学的正常秩序得到维持。从多年的实践经验可以得知,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水平、绩效以及质量都会直接影响整个高校的管理工作质量,所以必须足够重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绩效问题。

一、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受到影响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评估原则以及赏罚制度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绩效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受到评估原则以及赏罚制度的影响,缺乏完善的赏罚制度,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工作缺乏积极性,对于工作的投入就会降低,因此工作绩效水平也会下降。另外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评估原则也会影响其绩效水平,缺乏完善的评估原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对于工作的热情就会减低,认为评估缺乏公正性,会导致工作者不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就无法得到调动,因此其绩效水平就会受到影响。

(二)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自身的专业素养

对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而言,其专业素养对于工作绩效的影响较大,主要是由于如果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缺乏较高的专业素养,没有具备完善的技能以及专业知识,就没有办法正确完成工作,或者说没有办法达到教学任务中的要求,所以工作绩效基本不可能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合格的初步标准,就是具备专业的技能以及知识,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1],达到这一基本要求,才能保证对后续的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绩效才能够得到提升。

(三)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环境以及氛围

一个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氛围及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管理工作的成效,从而影响到管理工作者的绩效水平。影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而工作环境和氛围是重要的外部因素。具体来说,工作环境以及氛围包括工作者与同事的人际关系好坏、工作者工作的办公设施、工作的场所、工作的空气清洁程度、工作的安全程度等。这些具体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存在问题,都会影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绩效水平。

(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对本身从事的工作是否满意,直接影响着管理工作者对所从事工作的态度,因此也会对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形成影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对工作的满意度具体包括其对工作发展空间、学校风气状况以及工作环境的整体满意度[2]。一个高校校园风气良好、环境美好、氛围融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工作时能够更具有存在感和作用感,使管理工作者认为管理的重要性与效果体现,这样能够使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潜力被激发,从而有助于其工作绩效水平的提升。

二、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提升路径

(一)引导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高校必须注重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引导,对他们进行积极工作态度的宣教,使教育管理工作者真正认识到良好的工作态度对于工作质量的影响,甚至会对整个高校的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使每一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都能够树立积极正确的工作态度,避免出现消极怠工、不负责的工作态度,主动学习教育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主动学会积累教育管理中的工作经验,从而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绩效得到有效提升[3]。

(二)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

工作环境的好坏对于高校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会造成影响,所以高校必须创建一个民主、和谐、良好的工作环境,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在这个环境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参与良性竞争,发挥自身价值。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除了可以使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增强,责任感得到提升,还可以通过不断的良性竞争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使工作绩效得到提高。

另外高校还必须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内心想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工作期间遇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解决[4]。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是和谐校园构建的重要因素,所以高校必须着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素质的提升。高校应该注重创设良好的学术氛围,使教育管理者有更好的环境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改善,另外高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开展不同形式丰富的活动,丰富教育管理工作者的业余生活,这样也有助于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项活动,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学校应该最大程度将学校拥有的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开展真正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绩效得到有效提升。

(三)不断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水平

当前我国乃至全球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往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对于现在的社会发展以及高校发展已经不适用,所以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面临着新的管理要求。为了符合当前发展趋势,高校必须建立教育管理工作者的人才选拔机制并促使其不断完善,确保选拔人才机制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由于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增加了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难度,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使选拔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员的标准和目标更加明确,保证高校管理工作者的政治立场鲜明,确保教育管理工作者能够实现自身素质水平的逐步提升,这样才可以保证高校整个教育管理水平以及质量的提升。

具体来说,学校在选拔时,可以使方式更加多元化、多角度、全方面,对教育管理方面的工作人才进行专门的培养,还可以利用高校资源实现人才流动机制的建立以及健全,借助良性竞争,从而提高教育管理队伍的水平[5]。另外,对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本身而言,必须抛却以往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加强新型管理思想和理念的学习,具备开拓精神,注重从实践中寻找优秀经验,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实现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促进专业知识和水平的增强。

(四)促进高校评估原则以及赏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薪酬是一个人工作的首要目标,而收入的高低直接受到工作绩效多少的影响,当前我国采用的是合理的分配制度,所以对于高校而言,必须促进绩效评估原则以及赏罚制度的不断完善,才可以使工作绩效得到保证[6]。高校制订赏罚制度的时候,应该考虑到精神文明以及物质文明,确保赏罚分明,及时奖励和表彰工作绩效突出的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管理者的工作热情以及积极性得到保持,同时也能使工作者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能够给其他管理者提供表率和学习的榜样,相应的,对于部分缺乏工作热情,长期消极怠工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给予适当的惩罚[7]。如果存在工作态度良好但是工作绩效仍然无法得到提高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高校有必要帮助其发现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法,给予足够的鼓励,确保这类管理工作者有足够的信心提升自己。

(五)确保高校收入保障机制的完善性

对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衡量,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工资收入水平[8]。高校必须加快建立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收入保障机制,并促使其不断发展完善,使得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收入的稳定性得到保障,按照不同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绩效进行工资的发放,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质量得到提升。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环境以及氛围、专业素质、对工作的满意度以及评估原则和赏罚制度都是影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必须有针对性地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以促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得到提升。只有逐步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绩效,才能保证工作质量,从而实现高校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涛,曹广喜,花妍等.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提升的路径选择[J].价值工程,2013,(24):283- 285,286.

[2] 李奇松.试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提高途径[J].科学与财富,2014,(03):272.

[3] 冯敏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提升的路径选择[J].时代教育,2014,(7):71.

[4] 卢瑶,高欣.社会角色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08):4062- 4063.

[5] 王智博.浅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绩效提升路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3):234- 235.

[6] 李媛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提升的路径选择[J].才智,2016,(26):33.

[7] 陈涛,邵远.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J].阅江学刊,2013,(04):78- 84,128.

[8] 姜英秀.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J].环球人文地理,2014,(24):199.

上一篇:微流体化学在化学工艺研发中的应用 下一篇:中医药院校公选课设置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