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

时间:2022-09-30 12:32:43

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

【摘 要】 课堂提问也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 笔者认为提问作为一门教学艺术,与其他学问一样,同样具有自身的规律. 教师要熟练掌握并自如运用这一规律,就必须精心设计、悉心揣摩,力求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本文从课堂提问的明确性、思考性、针对性、逻辑性、适度性五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 明确性;思考性;针对性;逻辑性;适度性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如何诱导呢?他认为首先要做好提问,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 ” 这与数学教学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 如果能根据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艺术地设置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则可以提示学生思考的起点和方向,引导学生有序地探求知识的奥秘,全面而深刻地掌握知识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他们的感官同时参与学习.

一、提问的明确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教师提问语言要准确,简练. 要恰如其分地遣词选句,准确地讲清楚各种概念、公式和定理、毫不含糊,使学生能听懂教师讲的意思. 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和了解学生. 那种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空话连篇,不着边际的讲话,会使学生无法正确掌握知识要点,这样就能腾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有利于发展智力,还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些时间练习,就能较好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提问的思考性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能促其知识内化. 有些问题提出后,学生往往不用思考,答案脱口而出,或很容易地能在教材上找到. 这样的提问,从表面上看,学生很投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这激发不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没有思维价值的提问.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 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 ,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

三、提问的针对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而且,教师发问时要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 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 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 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

四、提问的逻辑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 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 ,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 在数学学习中有时会遇到思维难度较大的内容,要学生一下子得出结论难度较大. 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些难度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适合学生回答的“小问题”. 这一个个小问题围绕着同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相互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按照一定的层次向纵深发展,从而对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先引导学生量圆的周长、直径,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用什么表示?② 如果知道圆的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③ 如果知道圆的半径,你能否计算出圆的周长?为什么?④ 你能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 启发性,不仅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来精心设计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五、提问的适度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有疑就须问,但问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 课堂教学中提问必须运用得当,不能滥用、多用,没有必要设问的地方就不要设问. 提问的适度性指所提问题的内容量和数量. 这包括一个问题所包含的知识容量,一项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数量,一次发问的问题数量等. 我们在课堂上提问时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来确定提问的量.

例如: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当学生懂得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并能自己举例时,教师再一次把问题引向深入,拿出一张卡片问:“ 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这样使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进入了高一级层次. 提问的适度,表现在学生方面就是提问要考虑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比率. 有些教师偏爱优等生,提问只考虑优等生而放弃后进生,造成一种“期待差异”,由于这种原因,整个课堂往往为优等生所控制,极少有后进生畅所欲言的机会. 因此,提问要顾及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美国著名科学家加波普尔在《知识的增长》一文中提出:“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 ”而“问”已经成为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艺术化的科学. 为此,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认真总结. 只有教师具备了渊博的知识,辅以创新的意识,才能在课堂中“问出一道题,激起千重浪”,从而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提问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真正体验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吴之光.学课堂提问的艺术[J].基础教育研究. 2010-12-23.

[2]彭荣艳.数学课堂提问的“五”注意[J].教育教学论坛.2010-10-05.

[3]黄永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01-15.

[4]王再斌.数学课堂提问之我见[J].才智.2010-02-15.

[5]郝鲜梅.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浅析[J].网络财富.2010-07-08.

上一篇:培养良好数学作业习惯的途径 下一篇: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