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单考单招生源的高职钢结构课程改革探索

时间:2022-09-30 12:26:49

针对单考单招生源的高职钢结构课程改革探索

摘 要 通过分析单考单招生源的高职钢结构课程的教学现状,将钢结构与建筑力学两门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为课程改革提出新思路。采用项目化教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检验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期达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单考单招;钢结构;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102-02

Abstract The paper,by analyzing the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ofsteel structure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 colleges of independent re-cruitment students, optimizing integrating the courses of steel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chanics to put forward the new way of thin-

king, which stimulated th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nthu-siasm by project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vocational ability.

Key words independent recruitment; steel structure; teaching reform

1 引言

近年来,钢铁制造业发展迅猛,钢结构在建筑领域的重要性不断增强。2016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钢结构建筑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以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从15级开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钢结构)的生源为单考单招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单考单招生与普高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对力学课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没有理解透彻,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力学概念都没有弄清楚,在学习钢结构课程时产生抵触心理。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课程特点和单考单招生来源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对钢结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设置适当的教学内容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出适应一线岗位生产、施工、管理的应用级技术人员,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2 教学面临的几个问题

课程性质方面 钢结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钢结构)中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具备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基础知识,学习难度较大,一旦学生对先修课程的知识不熟练,或者没有掌握,在钢结构课程中就会出现“掉链子”或者“夹生饭”的现象[1],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掌握知识的深度和能力的提高、课程实施的整体效果,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

教材内容方面 钢结构在我国起步较晚,而钢结构在近20年又发展较快,现有教材在内容上较为滞后,钢结构教学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目前高职院校所用的教材是高职高专教改系列教材,教材内容虽然进行了部分改革,但烦琐的公式和计算仍占很大篇幅,并没有完全走出本科的教学套路。考虑到单考单招生源的特殊性,其文化课基础差但专业技能强,计算能力差但动手能力强,若参照现有教材学习,不仅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浪费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而且使学生兴趣大减,严重的将会产生抵触心理。

课程实践方面 钢结构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它与工程实践和钢结构制造工艺密切联系。钢结构材料的选用、结构选型、设计计算、制造安装都必须结合工程实际考虑,其节点连接方式、杆件截面形式和结构形成方式较多,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2]。而课程教学中没有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使学生对钢结构的感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工程素养和训练,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及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这显然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违背。

3 教学改革措施与实践

要做好钢结构教学,必须处理好与先修课程建筑力学的关系,与其融会贯通,并且要加强实践环节,以达到学以致用,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故笔者大胆将建筑力学与钢结构课程进行优化整合。

课程内容整合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钢结构)的培养方案是把建筑力学安排在第一学期,而钢结构安排在第二学期。由于学生基础及计算能力较差,对力学知识掌握不深入,导致钢结构课上教师还要再详细地给学生复习力学部分的知识。这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也使得学生学习知识不连贯,降低了课堂效率。

结合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钢结构)学生的基础情况,根据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能够知道常见钢结构构件和简单结构的受力特点,能够校核构件和简单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合理选取教学内容,以定性分析为重点,淡化公式推导,大量砍掉建筑力学中的力法、位移法,钢结构中的拉弯和压弯构件等难点。并将建筑力学的理论知识打乱,按照钢结构的典型形式重新排序,作为钢结构课程的基础知识渗透其中(见表1)。讲解钢结构知识点时又能及时地将力学知识应用起来,使知识点之间很好地衔接。这样的安排使得教学体系一气呵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1)现场参观。为加深学生对钢结构的感性认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带领学生参观具体工程,并观察具体构件和连接。利用学校现有条件,把课堂由教室转移至现场,如学校的文化活动中心屋面为网架结构,操场看台顶棚为膜结构,行政楼的幕墙结构以及实训室的钢结构厂房,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钢构件及其连接节点。通过现场教学,学生能得到最直观的认识并了解钢结构,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合理利用多媒体。课程教学中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每一个任务前应通过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对钢结构对象有一个视觉的冲击,弥补空间想象能力的欠缺,更加了解钢结构体系的实际构成及传力方式[3]。

3)项目化教学。在教学过程引进一个典型的钢结构工程案例,要求与教学内容匹配,便于学生理解,能够分解为各种结构形式(如屋架、连接件、吊车梁等),以适应全部教学过程。利用案例引导学生一步步讨论、分析并计算,逐步完成该案例的受力分析和设计计算。经推敲,工程案例选用校内实训室厂房。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课程内容设计中,钢结构案例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将建筑力学的知识打乱,为钢结构知识点的学习铺路,而钢结构知识点的讲述加深了力学概念的建立,有效避免了学习的断层,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钢结构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学会如何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力学分析,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根据工程上的实际需要,结合计算进行专项技术方案的制订,并能够阅读其他施工方案(计算书)的基本内容。

参考文献

[1]马志敏,李开颜.面向人才市场需求的钢结构课程体系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4):89-91.

[2]焦烽,陈俊岭.以培养卓越土木工程师为目标的钢结构教学改革探讨[J].教学研究,2014,37(6):106-108.

[3]邓海.针对钢结构教学具体问题的探讨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1):72-74.

上一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供电企业的客户细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