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Movie Day

时间:2022-09-30 12:22:21

大概四十年前,每个月有那么几个晚上,我会跟在哥哥后面,到车站广场上看露天电影。

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我们不急着去占位子,哥哥总是带着我钻过幕布,爬上银幕后的平台,然后坐在宽敞的但有些坑坑洼洼的水泥窗台上,掏出爸爸买来、妈妈炒熟的瓜子花生,惬意地看银幕上的游击队、小兵张嘎……

从此,我就成了影迷,看电影成了我少年时代的期盼。

当了爸爸,看电影成了我们的特殊家教。每个周五晚上我们全家人会一起看一部电影,多选英文原版电影,不仅寓教于乐,还让孩子浸润在第二语言的氛围中。

近五年下来,我们看了超过200部电影,如同我对亲子共读的思考一样,我也形成了亲子观影的三大标准――有趣、有用、有益,这也对应着童趣、教育性和人性的三大审美标准。一个轻松惬意的周末,两个小时,四口人,一部电影,却能够影响孩子一生――促进能力、温暖生命、滋养心灵!

我在微博和书中多次讲述的这个Movie day(家庭观影日)的做法,得到了很多家庭的响应。反馈比较多的问题是如何选片。为此,我总结出了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发展、读图能力、语言和对话、角色等多维度的选片指标,以及从动画片到剧情片、记录片的类型台阶。

另外,我从不讳言我们亲子观影是从英语学习的角度来切入的,作为家庭英语启蒙中的一个步骤,锻炼孩子的英语听力,并且“辨音理解在情景,初步了解文化背景”。这几年试验下来,观影成了我们家的家教仪式。

每周一次的家教仪式

好的儿童电影同样是童话,而且是“活的”童话。既然是童话,就该有童话的元素,有坏人也有无辜的好人,有和儿童匹配的故事节奏,有让孩子提心吊胆的欢乐结局――而大人们总是觉得毫无悬念,如果你还没有洞察儿童电影中的这一切,那么恭喜你,孩子们会陪着你长大!

周五那天,孩子们早早做完作业,女儿负责“印制”电影票,编上座位号和价格,“卖”给家里所有成员;儿子负责布置座位和准备零食。最抢手的一等座座位是地上的垫子,二等座是孩子们的小板凳,三等座是稍扁一些的长凳。票价不会因为座位等级的不同而不同,因为都是一块钱。当然,这样的小把戏是孩子们小时候的做法,孩子们大了我们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替代,比如玩大富翁的时候,游戏中的纸币就拿来使用;女儿喜欢设计,就让她自己设计制造家庭银行发行的货币。

这样的一些小小乐趣,孩子们很在意,也很在行,随他们心意就好。大人没必要干涉和指导。

大人干什么呢?泡好茶,调好饮料,端过来安然坐下就好。当然,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

选适宜的电影

我们家讨论选片的时候,在确保适合儿童观看的前提下,一直认为娱乐是首选条件,所以有趣的儿童电影所占比例很大。一般而言,多数电影都具备教育性,特别是儿童片,会有不同的人从多种角度来分析其中的深刻主题。

作为电影,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故事。图画书大师,同时也是好莱坞的编剧大家大卫・麦基说过,好的故事不是讲好人如何战胜困难的,好的故事是讲“邪恶的东西如何在伟大的‘善’的面前屈服的”。

我们那个“功利”的目的还得解释一下:看电影与学英语。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更多地选择英语片,即使是法国电影或者日本电影,我们也会选有英语对白的版本。如果没有,当然我们也看。毕竟学英语是第二位的。

第一位的是和孩子共度一段美好时光,有着共同的话题,如果还能学习到什么,那当然更加心安理得。

我们可以在观影的过程中,观察下孩子的反应。可以发现孩子那不经意的情感流露,对不同事物或者人物的兴趣,乃至担心、害怕、惶恐。这种儿童的主动投射,是我们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好机会。在看完电影后,我们也跟孩子进行讨论。不过,千万不要生硬地询问孩子的感受,父母应该率先讲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不愿意说,也没必要深究。

在儿子升入二年级时,我们开始请孩子们说一说看完电影的感受,然后记下来。同样,不强求,有感而发,而且愿意才说,才记录。

“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电影正好包含这些元素,而且,与书本相比,电影的表现力和广袤的内容,更容易获得孩子的认可。不过,我建议父母们还是先通过亲子共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所以,我觉得家庭观影是在亲子共读之外的一种有益有效的亲子互动。

(作者系亲子教育专家、新教育实验学术委员、新阅读研究所副所长。)

上一篇:孩子为何总大声叫喊? 下一篇:控制游戏,每个宝宝都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