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听促说,听说结合”策略在大学英语教改模式中的运用研究

时间:2022-09-30 12:00:15

“以听促说,听说结合”策略在大学英语教改模式中的运用研究

摘 要: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的英语能力,尤其是希望学生的听说能力能够领先。但多年来,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能力仍然不尽人意,学生在听说方面依旧较为薄弱。鉴于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变革措施:(1)采用“以听促说”的教学策略;(2)倡导精听与泛听并举的教学理念;(3)多措并举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4)完善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和发音习惯等。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学策略;以听促说;听说结合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5-0044-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2.012

1 . 引言

目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是以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为指挥棒,该文件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也就是从国家的顶层设计层面,对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技能提出更加全面的要求,同时逐步偏向真正“能听会说”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尽管如此,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方面,听说能力的培养仍然收效甚微,哑巴英语、聋子英语仍然层出不穷。学生薄弱的听说能力已成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高的制约因素,这对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就是立足于当前新常态下的大学英语教改形势和背景,就关于采用以听促说、听说结合的策略来实现当前及今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2 . 积极采用“以听促说”的教学策略

目前,国内不少专家都提出听说领先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式,然而在听说领先这一正确方向的前提下,少有学者和专家提出“以听促说”的策略。到底是以说促听更好,还是以听促说更好呢,当前国内没有统一的定论。笔者认为,“听”应该领先于“说”,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应该遵循语言的学习规律。任何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学会说话都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而每一个孩子的语言学习必须通过模仿,从听大人的语言到学会分辨,再发出与听到的声音相似的语音,同时以听觉、视觉来认识外界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再把现象和语音联系起来,才得以学会使用语言。这与国内外一些心理语言学家所提出的“可理解输入”理论是密切相关的。在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听、读是输入性的,而说、写、译是偏向输出性的。美国著名的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在其二语习得理论中提出了输入假设理论,它首先回答了学习者是怎样习得语言的,克拉申给出了一个解释:“人们仅通过一种方式习得语言――通过可理解性信息或通过接受可理解性输入(克拉申,1985a:2),也就是说语言习得依赖于理解别人所说的话语,学习者注重的是意思而不是形式。如果学习者听到了一段有意义的对话并尽力去理解它,那么习得就会发生。其次,输入假说试着回答了学习者是怎样在习得中取得进步的。克拉申提供了一个模型:i+1,i为学习者现在的水平,i+1为稍微高于学习者现在的水平,学习者借助于先前学到的知识、语境和有关世界的知识来理解当前阶段的知识。

因此从以上的分析,在听说领先的策略上,还务必区分重点,有先有后,把听力放在更优先的位置上,才能更好发挥“以听促说”的功能。

3 . 做好循序渐进及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的外语教学,花费的时间不少,但效果却不显著,与外国人交流时,我们的学生仍然是心有余而“听说”不足,我们的学生都像患了“聋哑”病。归其原因在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普遍偏重英语语法和阅读,并且认为阅读能力是提高其他技能的基础,从而在听说方面出现了“断层现象”,导致学生听说能力特别落后,这是思维定势和传统教学惯性所致。但笔者认为,导致听说能力落后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心态因素。从学生、教师乃至整个社会都存在着拔苗助长的浮躁心态,带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压力,缺乏一种静气,缺乏循序渐进的精神。学习者本身不知该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英语听说学习材料,从而导致学习受挫的现象时常发生。

因此,笔者认为,从社会层面以及教师层面都应该回归理性,以一种更平静的心态来看待英语听说投入多、收益少的这样一项系统工程。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对看待英语的听说能力提高这一问题,也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谋划而不应受社会上一些机构或个人所提倡英语口语速成的影响。有的培训机构宣传三个月英语口语速成班,而有的培训机构甚至提出15天英语口语速成班,像这样的例子,在当前社会上存在不少,笔者不一一列举。什么是速成?什么是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学习者的“成”,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我们了解到达到一般要求的英语能力,要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3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2)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讲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另一方面,要达到较高要求的英语能力,要具备下面的条件:

(1)听力理解能力。能够基本听懂来自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国内英语广播或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词左右。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2)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从上面的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可以见得,听说两方面的要求还是在于培养学生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能就日常话题与外国人士进行交谈,甚至要求在与英语国家人士交流时,可以进行比较流利的对话,能基本表达个人的意见和观点。由此看出,大学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重在应用。

鉴于此,笔者认为,达到上面的要求,对一个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可算是“小有成就”呢。但这是一个需要逐步实现的过程。

4 . 倡导精听与泛听并举的教学理念

根据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听说材料,这样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听说的兴趣;教师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减少学生的焦虑感。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对听说表达的兴趣,才能使教学“事半功倍”。为了快速地提高听说能力,必须注意处理好练习听力时的两个策略:一个是精听,另一个是泛听。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每天都有新鲜听力材料可获取,不管是歌曲、电影,还是学生的教材,都有不同种类、不同版本、不同层级。笔者认为,提高听力是奠定说的一个基础,而学生若要把听力这一技能练好,又必须懂得处理精听与泛听两个环节,否则,处理不好的话,学生可能会付出80%的精力和时间,却只得到20%的收获。这种不成正比的付出与收获是大家所不愿见到的。笔者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以及业余时间中,曾对不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听力时存在两个问题:(1)大部分学生都把听力的训练集中寄托于每个教学周的2课时;(2)在业余时间,学生个体本身花在训练听力的时间不多,即使有,也只是泛泛地听,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突破听力这一环节。

因此,笔者认为,要攻克听力这个难关,务必要把精听与泛听结合,把课上和课下充分利用起来,惟有如此,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身的听力水平,笔者认为VOA Special English是练习精听的一个很好的素材。笔者曾在所在班级进行试验,一个只有6分多钟的VOA Special English片段,学生通过精听、反复的听,并结合写,用1个多小时才完成,尽管这样看起来,似乎效果不佳,但却是快速提高听力的捷径,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听力普遍都有很大的提高。毕竟,欲速则不达。

通过实验,笔者总结出精听的几个步骤,第一遍,听其大意或文中的关键词;第二遍,边听边写,练听写的核心本质其实是为了提高我们快速理解和记忆的能力;第三遍,对照自己的文本,边听边检查是否存在语法问题或逻辑问题;第四遍,查单词,对着电子词典、网上词典都行。对自己有疑惑的单词进行查证;第五遍,校正文本,对着听力的正确文本检查个人所写是否准确,错误的话,把它纠正过来,并反思是词汇量少造成的,还是发音不标准造成的;第五遍,边听边朗读,此时可以听说并举,在练习听力的同时,又练习口语。这一方法,学生如果坚持每周至少三次,每次30至45分钟,即可。

而对于泛听,顾名思义,笔者认为学生除了对所学的课堂教材要认真听外,还要广泛汲取一些课外材料,比如像VOA(标准语速的)、BBC、TED,还比如《走遍美国》等,泛听不是泛泛而听,而是要通过反复地、广泛地练习,了解英语语言的语音、语调、语汇句型,并达到听懂其大意。如果学生个体在做泛听练习的时候,刚开始,做好选择较短的听力片段,而且最好选择带有文本的,实践证明这有助于学生在训练时能降低难度,并帮助学生建立语感及其自信心,坚持就是胜利,只要持之以恒,采用精听与泛听相结合,听力及口语的提高就离学生不远了。

5 . 开展形式多样的方式激励学生开口说英语

不少语言学家指出:“听”相对于“说”就容易多了,“听”的效果是隐性的,无论听的效果如何,别人不会马上看出来,也就不会立刻做出任何评价,学生在这种情景下听心理上没有障碍。而“说 ”是显性的。“说”得好不好,学生一开口,周围的人都能知道其情况。所以,很多学生会碍于面子,不敢开口,长此以往,将更加不能把英语口语训练好。

处理这一棘手问题,教师要了解两个问题:第一,绝大多数学生需要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才能够达到熟练掌握。学生第一遍没有学会就听第二遍,第二遍没有学会就听第三遍。听个几遍之后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开口。对于开口说英语也是逐步的,先是少数人说,逐渐变成全班同学说;先是小声说,逐渐变成大声说;先是说词汇、说短语、说简单的句子,再说复杂的句子,逐渐变成说全文。形成了一个从听到说的过程;第二,外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常常出错的过程,“丢面子”是不可避免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最简单的话题谈起,要鼓励学生克服爱面子思想,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符合本人能力水平、抱有成功希望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解决上面两个小问题后,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下面的方式或策略来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

(1)采用小组讨论

在每学期初,由所在班级的学生选择出3至5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充分把关,并用于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当既是个组织者也是指导者的角色,通过教师恰到好处的点评,使得这一课堂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也能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教学实践证明:分小组讨论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最为快捷的方法之一(张艳萍,2010:154-155 )。

(2)利用比赛等形式激活课堂提高听说能力

学生普遍都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心理,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入比赛来激活课堂。在一种紧张、激烈的氛围中,无论是参赛的学生,还是观看的学生,个个都热情高涨;无论是个人比赛,还是小组比赛,个个都积极参与,这样可以把枯燥乏味的教学环节变得生动起来。比如背单词,传统考查单词的方法是教师读,学生一起写,这样又会出现抄袭现象。倘若教师采用口语形式,让两名学生或两小组学生一起回答,不仅仅考查单词的拼写,还要比一比哪个学生或哪个小组会造的句子多;有时增加难度,在规定的时间内用给定的几个单词让两名学生做出一个情景小对话,做得好的给予表扬或适当的奖励。采用这种竞争比赛的形式,学生背单词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这样既掌握了单词,同时也练习了听说能力(于秀娟,2008:138 )。

上一篇:“故事大王”的申遗路 下一篇:餐桌上的“疏肝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