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快速转型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时间:2022-09-29 11:31:55

经济快速转型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 研究生培养机制必须在创新能力培养上进行改革,通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校企合作、鼓励研究生国外研修或等或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Abstract: Training mode of graduate students must be reformed in innovation capacity through the important ways of new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at adapting to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encouraging graduate students to study at abroad or improving graduate students' innovation capacity.

关键词: 经济转型;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Key word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innovation capacity;trai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018-02

1 现状与趋势分析

时下,国内外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使我国经济也需要经过社会大变革,经济面临快速转型,经济增长方式将由以往的出口投资型为主逐渐转变为消费出口型为主,投资性增长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加上国家将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这些都将对传统的主体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目前,煤炭、钢铁、房地产、机械等相对的不景气就开始反映这种变化,传统意义上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随着时间的发展将会大幅增加。

伴随着这种经济转型,必将催生新型企业、新型产业,这也必然带来社会经济领域的科技革命与创新型人才需求,同时,也会淘汰掉落后的技术及不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据报道,2013年开始,每年将有近700万的本科生及47万的研究生毕业,必然造成就业压力的增大。在这种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只有那些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宽厚基础,拥有良好沟通能力的创新人才才能获得社会与企业的青睐。而高校特别是具有研究生院的高校理所当然的要针对当前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来展开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2 创新能力的内涵

那什么是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呢?

目前,学者关于创新能力的内涵的定义颇多,一般而言,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产品的能力[1]。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研究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科学研究或产品制造上创造性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潜在地获得创新成果的能力,具体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知识经验、创新实践”几个方面,从性质与实现途径上可分为理论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2]。

3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

以往高校在选拨制度、导师制度、学制、经费保障制度、日常管理、科研学术、考核要求等方面对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各种要求,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在科学研究能力、知识创新等方面对研究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也需要作出一些相应改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而言,笔者建议在如下一些方面进行加强或改革:

3.1 建立校企新型合作关系,探讨双导师、双重培养合作机制 与传统校企合作不同的是,这是在研究生培养上的新型校企合作。在实践上,让研究生有机会身处企业工程实践第一线,开展面向问题的研究工作,同时,可结合学位论文研究工作,通过寻找科学规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务实的作风。在导师管理方面,采用双导师、双重培养机制,使研究生既在学校学到理论知识,又在企业学到实践知识,而且勤奋踏实,善于与人合作,在就业时会备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从而降低就业压力[3]。

3.2 完善学科结构、提升实践平台 新型校企合作特别是与转型企业合作,还可根据学科发展的前沿和企业的生产实际需求探讨学校与企业联合设立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项目,引导和促进高校学术队伍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不仅丰富和充实高校的导师和学科队伍,给导师们创建实践平台,而且为教学和科研带来了新思想,注入了新活力。同时,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高校教师能够将新技术应用的范例和实践充实到教学之中,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高校导师和新型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之间相互交流,可完善学科结构,使优势学科得到加强,交叉学科得到有益融合,使专业和学科建设进入科学有序发展的轨道。

3.3 增加研究生的实践参与与沟通平台 选派研究生进驻企业,进行实际工作或加入社团组织,将增加研究生对外施展才能的平台,提高实践参与与沟通能力。同时,鼓励企业在联合创新研究工作中物色所需人才,根据需要,将具有潜力的研究生培养成为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有利于学生缩短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3.4 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孵化为科研成果 在经济快速转型背景下,探讨学校与社会之间进行的全方位深层次交流合作,可设立创新科研基金、创新人才基金等项目,吸收相关企业成为基金的一员,增大资助面和资助力度,鼓励研究生把许多原本停留在理论研究的课题或高校实验室里的成果加快推入到社会,进行实践的检验,提高高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促进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增加高等教育的产业绩效,也促使研究生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

3.5 鼓励并资助研究生赴国外研修或参加学术会议 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国际科研合作,或是国际学术会议、国际产品研发、国际工程等形式,选派一些优秀研究生赴国外高校或企业研修或参加学术会议,使其学到最先进的理念与技术知识,并把其融合到科研论文与科研成果的研究中来,从而帮助研究生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与科研创新能力。

中国矿业大学作为百年高校,长期依托于煤炭行业,要构筑“绿色矿业”学科生态系统[4],更是感到了与新型企业进行联合的重要性,需要加强与新型企业、新型产业之间的关系,比如新能源产业、太阳能、风能、水电等,新型产业,如精细化工、新材料、新的采煤装备与制造,新的矿山灾害防治、支护充填、油页岩等。

目前,中国矿业大学与神华集团、中煤集团、潞安煤业集团、淮北煤业集团等十余个大型煤矿企业展开了战略合作,有些还成为了大学生与研究生的教学与实践创新基地。同时,组建了国际合作交流处与国际学院,与国外魁北克大学、西弗吉尼亚大学、昆士兰大学、柏林工业大学等三十余所高校展开了研究生合作培养等的实践工作,建立了中德研究中心、中澳研究中心,设立了一批合作研究项目如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建设项目来加大研究生的培养力度,现已初见成效,一大批博士进入“创新博士”行列,由研究生发表的SCI、EI检索的高水平论文,专利及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次数等都大幅增加,所有这些为中国矿业大学进一步夯实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论

①当前社会经济快速转型背景下,研究生培养面临着就业人数多、就业压力大、经济快速转型、社会创新能力要求高等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

②高校要扩展思路,加强纵向与横向联系,在原有培养模式基础上,可通过进一步建立与新型企业及国外高校建立新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行双导师、双重培养合作机制等来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宝臣.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2):40-42.

[2]李超美.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改革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23).

[3]邹波,李郴良,张敏.关于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创新体系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67-68.

[4]丁三青.绿色矿业:煤炭高校学科建设与社会服务的战略提升[J].中国高等教育.2005,23:30-31.

上一篇:排水加固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对比分析 下一篇:综放工作面矿山压力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