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地方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29 10:37:30

完善地方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分析

随着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利率变化受市场影响的程度越来越大,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将越来越突出,这对利率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地方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剖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利率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地方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

(一)利率风险管理认识落后

受我国利率未完全市场化的影响,地方性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较低,认为利率变动对银行收益的影响无法避免,因此较少对利率风险进行研究和计量,将主要精力全部放在了控制信贷风险方面。高管人员在利率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欠缺,直接导致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工作的滞后,增加了开展利率风险管理工作的难度。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对利率风险认知程度的不足,是导致利率风险管理工作滞后和产生其他利率风险管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二)利率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缺失

由于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决策层和经管管理层普遍缺乏对利率风险管理的深刻认识,因此,对利率风险管理工作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商业银行一般比较侧重于监测分析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而对日益突出的利率风险监测、计量和管理工作,只是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报送相关报表,对报表中涉及的数据也没有形成分析报告,没有建立起以利率风险为核心的管理工作机制。

(三)没有形成完备的利率风险分析基础数据库

利率风险分析需要较长一段时期的业务数据作为基础。长期的利率管制,导致地方性商业银行缺乏对利率风险分析研究的原始数据积累,没有历史的、大量的相关数据支撑,利率风险分析工作就如同“无米之炊”。同时,由于员工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际工作中也没有对业务设定有关利率风险监测的要素,不能有效提取相同利率但期限不同、不同利率但期限相同、利率和期限均不同的资产与负债的相关数据,也没有统计存款提前支取、贷款提前偿还的数据。

(四)缺乏高素质的利率风险管理人才

地方性商业银行缺乏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利率管理人员没有利率风险意识,加之利率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管理经验、全面的市场分析能力等素质,目前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利率管理人员很难达到要求的条件。另外,受管理层对利率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高的影响,利率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缺乏,致使利率风险管理工作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二、完善地方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创新金融产品,丰富利率风险管理手段

近年来,人民币利率逐步放开,国家鼓励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市场产品种类日渐丰富。地方性商业银行在未来应该着眼于依据自身的利率定价权设计更多的资产负债产品,如浮动利率存款等。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种类不断丰富,包括不同期限、不同利率特性的产品,因此越来越能满足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管理利率风险的要求,从而为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提供更多有效的手段。另外,商业银行也应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对即将推出的新产品进行研究探索,甚至开发设计银行专门的衍生产品。总之,金融产品的创新将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表内和表外工具。

(二)健全科学高效的金融产品定价体系

首先,建立分级授权的金融产品价格决策与管理机制,由总行公布或规定适合于全行的基准利率,通过授权分别规定不同分行的浮动权限。另外建立其金融产品内部报价机制,让每个营业网点都能了解金融产品的基本价格,从而在成本基准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其次,建立能够敏感反映市场价格的内部资金价格转移体系。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剧,市场利率波动更为频繁,商业银行对于市场资金的依赖程度更大,因而内部资金的利率确定方式必然要随之进行改革,要使内部资金利率确定机制更加灵活,对市场的反映更为灵敏,同时兼顾总分行间、资金来源部门和运用部门之间的利益。

再次,建立按照客户进行成本、效益核算的综合测算机制。其基本原则是确定金融产品的合理价格时,充分考虑不同客户给银行带来的收益、利率风险大小、期限长短、信用风险以及资金筹集成本和运营成本、劳动力成本等因素。比如,信贷管理部门应当深入了解贷款的风险状况,包括准确的财务状况分析,符合真实情况的贷款分类等,以合理确定贷款定价中的违约成本。

(三)加快利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无论是利率定价、金融衍生工具,还是依托数学模型的表内利率风险计算,都必须借助计算机系统才能完成。但是目前尚未建立完整的利率风险管理系统,使得许多先进的分析方法因受数据和效率的限制而无法实施,极大地制约着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因此,应当加快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及时准确采集数据信息,从而使得各种利率风险模型和监测分析手段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上实现整合。

(四)培养利率管理人才

在西方商业银行中,利率管理专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对经济问题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并且具备较强的利率风险管理技能。在我国利率日渐市场化的背景下,应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利率管理人才队伍。对利率管理人员应该采取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的新型培训方式,培训的目标不在于仅仅教授一定的利率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根据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需要,培养员工自觉和持续学习现代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并用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能力,从而有步骤、高质量地推进利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上一篇:中美两国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关系研究 下一篇:商业银行国库业务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