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教育――铸就学生的健康人格

时间:2022-09-29 09:06:16

“爱心”教育――铸就学生的健康人格

人们都说,有爱的地方就会有希望;有爱的教育就会让莘莘学子找到方向。从古到今,教育的根本和灵魂都应该归属于爱心。只有在有爱的教育环境中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欲望,让学生找回自信,感受老师给予的无限关爱,从而建立健康的人格魅力,做社会有用人才,更好地回报祖国和人民。

那么,如何把爱心顺利地实施于教育中呢?

首先,要做到细心。

〈一〉要深入了解学生。

在一个班集体里,面对几十名学生,作为老师就必须培养出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学生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举手一投足,都能感知学生所传达的信息,平时深入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方可了解到他们的一些基本情况。也可以通过报名册上的信息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抽出时间进行家访调查。从而更好地进行对症下药的帮助。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大多数人把就业重心转向城市,这样就会出现了不少的留守儿童,这部分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中,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呵护,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父母常年不在家,他们是缺少爱的群体,我们作为老师就应该给他们多一些温暖、多一些帮助。让他们在失落中找回自信,安心学习。作一个不偏不激的健康学生。

〈二〉通过互帮互助学习,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在一个班集体中,我们不光追求一枝独秀、我们还要让百花齐放。仅仅一个学生成绩的优异不算好,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为了让一个班集体积极健康地发展,班级成立一个互助小组。担任互助小组的成员须成绩优异、性格开朗、乐于奉献、办事认真谨慎。通过一对一,一对二,二对一,三对一的形式,对一些成绩较差、家庭特殊的学生进行辅导,使班级总体成绩有所提高。通过互助学习,增强互助小组成员的责任感。让他们除了认真学习自己该学的知识外,要合理安排时间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同学。而接受帮助的同学此时也不会感到成绩差而迷茫或无助,反之,他们会由于感动而更加努力学习,让他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从而找回自信。做一个阳光快乐的好学生,不再为学习困难而感到不如别人而带来的恐慌。

其次,要做到耐心。

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份关爱、少一丝冷漠。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在教育中,学生身上会存在很多不足以及严重的问题。作为教师,要循循善诱地教育他们,有些工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需要有耐心地一次又一次地教育。

如学生的早恋现象、学生的迷恋网络现象等,这些现象都是需要漫长的教育和正确引导的。稍加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与学生交谈中需要注意谈话语气、谈话态度,语气要亲和、态度要诚恳,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谈话的重要性,感悟自己的行为之不当,从而改过自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再次,对学生不偏心。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的闪光点,他们都很优秀,只需要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对学生不仅多一些关爱,更需要一视同仁,作到不偏心。

让他们觉得在班级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他们都是老师心中的宝贝,这样,他们就会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老师要善于表达爱。

教育过程中,爱的表达将是联系老师与学生的纽带。老师要善于把爱表达出来,让学生能够切身地感受到爱的温暖、爱的力量,因为,这个世界是一个急需要爱去支撑的世界,教育事业更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学生的失落,老师可以给他一句温馨的话语、可以给他一个紧紧的拥抱、可以与他一次真诚的握手。让他在失落中找到生活下去的勇气。

对于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我们别忘了给他响亮的掌声、激动的赞美、深深的拥抱、紧紧的握手。我们千万不能吝啬对学生的赞美与鼓励。这一切 都是他们成功路上的力量与源泉,促进他们在人生路上步伐的坚定与豪迈。

总之,爱心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是一个看似不起眼,而意义又及其深刻的教育方式,我们只有正确地把爱心教育渗透到教育中,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健康的人格,让他们学会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助人、心胸宽广、知恩图报、爱憎分明的有知识的利国利民的有用人才。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魅力,从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有人说:“学生如茶,不同的温度泡制出不同的味道”。站在这个神圣的教育岗位上,让我们用爱心的温度泡制出一杯杯沁人心脾的好茶吧!

上一篇:广西、粤北和粤西北发展中田大山楂战略研究 下一篇:对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