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激发学生情感的钥匙

时间:2022-09-29 07:52:13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激发学生情感的钥匙

摘 要: 《语文新课标》多次提到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内在的激情,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情感的交流,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语言 情感 钥匙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多次提到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情感的升华,我想关键在于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内在的激情,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一、善于设计课堂导语,努力创造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交融点。

前几天看了特级教师陈金才在上《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教学片段,语言朴实,但其达到的效果却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听说你们都很聪明,我想考你们一个问题,回答时思路要尽量开阔一点:我们现在在哪里?

生:学校的礼堂里。

师:(摇头)思路不够开阔。

生:在深圳、在中国、在地球上。

师:是呀,我们在深圳、在中国,也在地球上。请全体同学跺一跺脚,我们的脚下是什么?

生:地球。

师:(板书:地球)我们一起叫一声“地球”。

生:(齐)地球——

师:地球听到了没有呀,怎么没有反应?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地球,你好!”假如地球听到了,她会热烈地鼓掌的。开始!

生:(一起,深情地)“地球——你好——”

(学生身后响起听课教师们的热烈掌声)

师:地球听到了我们的呼唤。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陈老师这段课堂教学导语朴实得不能再朴实了。然而,就在这朴实中间,却充满了思想和灵性。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很好地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真是“豪华落尽见真淳”。语文教师在课堂导语设计上,善于利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情感所产生和存在的情境,争取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角色,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找到与作者情感交融的契合点,去体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灵魂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可以说精心的导入语言就是开启学生情感的第一把钥匙。

二、教师生动恰当的语言表达是推进学生情感升华的第二把钥匙。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语文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同样可以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一方面在于它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智慧结晶,情寓于字里行间,有的直抒胸臆,情动于中;有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有的“道是无情却有情”。另一方面是教师理性的诱导带来学生情感的撞击。文学作品的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能触及人的灵魂和最具魅力的内容。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有这样一段教学语言:

“人民大众敬爱的,他,就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永远永远地与人民分别了。回首当年与总理亲切会面时的幸福情景,人民怎能不痛心疾首?怎能不追着灵车千遍万遍地呼唤?时间呀,灵车呀,总理呀,让我们再多看您一眼。”

当时,我的情感很投入,也很感人,我是满含热泪地倾诉的。这样非常有利于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体会到人民对的深切爱戴之情,而这种理解又紧密联系着情感,这就能使学生深入思考,把学生的情感带入到文本当中,深切感受到伟人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形象。

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善于“动情”,同时还要利用体态语言等进行必要的“煽情”,使学生、文本、教师之间产生共鸣,形成“心理相融”。可见,阅读教学中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激发起来,感悟才能更加深刻,因此,调动情感参与是阅读教学的催化剂。

三、教师激情的言语是使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得以外化和迁移的第三把钥匙。

我在上《丰碑》这篇课文时,在讲到部队在向前进时,设计了以下教学对话。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教师读得语调语势粗豪,铿然有力)你们听我这样一读有什么感觉?

生:风太狂了,雪太大了,天气太冷了。

师:哈!一口气说了三“太”!你再把这三个“太”与“挺进”联系起来想一下,你觉得这支队伍怎样?

生:这支队伍遇到的困难很大,决心也很大。就是刚才说的“更坚强了”。

师:对。再接着往下读(生齐读至“残酷的战斗。”)。停,下面课文写了几个可能啊?”

生:(齐)四个。

师:四个可能,情况不一样,看我的手势读,我读前面的,你们读四个“可能”。(读文)“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

生:(齐读)“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教师用平直、高扬放慢,再高扬快速加强,平实沉重四种不同手势指导读四个“可能”)

这种语言情感使美育的形象性和感染性更生动、具体地体现,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理上的震颤。这样便可达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移情。学生与作品有了共鸣也会“情动而辞发”,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以书面语言的形式加以抒发。那么学生写起记忆中感人的一幕时就不会显得空洞,不会只唱高调了。反而更有真情实感,语言更富有个性。

用“动情”的语言传达“动情”的故事,让字字句句撞击学生的心灵。因此,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不仅可以开启学生智慧的窗户,更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上一篇:多义复合动词中前项动词的意义分类 下一篇:从《喜福会》和“虎妈”中的母女关系的嬗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