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评教”的心理障碍成因及调控

时间:2022-09-29 07:45:08

教师对学生“评教”的心理障碍成因及调控

[关键词]评价体系;师生关系;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

中小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俗称“评教”。但在实践中,教师大多对评教表现出焦虑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影响了评教的顺利进行和评教结果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一、教师对学生评教的心理障碍成因

1.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这使得评教成为一件非常复杂而又困难的事情,全国的中小学校千差万别,不可能有全国统一的学生评教体系。即使在同一学校内,评教体系的设计也很难完全符合所有教师、班级的实际。

中小学校的评教体系一般是由学校领导授权教导处或办公室等机构设计,经教代会或全体教师大会讨论通过后实施,无庸置疑,它的针对性、实用性是很强的,但科学性却受到影响。

评教体系设计中如果评教指标不够完善、评教标准不够合理、评教权重不够科学、评教组织不够严密、评教手段不够健全、评价结果运用不够审慎等,都可能是教师心理障碍产生的诱因。

还必须指出,如果缺乏其他评价的支撑与印证,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作为衡量教师工作好坏的惟一依据,显然有失偏颇。

2.评价信度失真

学生的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家长的认知水平、邻里关系、与被评价教师的情感、对评教本身的认识、对评教的态度、评教经验、自身的心理调控能力各不相同,参加评教的学生个体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会影响评教结果的可信度。

由于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局限,学生可以评价教师的部分工作,但教师还有许多不为学生熟知的工作是凭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无法评价的,即便成年人,如果不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他也是无从评价的。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学生的评教结果效度较高,但评价信度大打折扣。这样,教师对学生评教结果的真实性表现出怀疑的态度也就在所难免了。

3.人际沟通缺失

教师和学生是对立的统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育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的过程,师生关系对评教有着直接的影响。

从教师方面来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树立对评教的自信心,从容地参与到评教中去。如果不善于与学生交流和沟通,与学生或家长关系紧张,教师则对评教会紧张、焦虑,缺乏自信,担心评教结果对自己不利。

从学生方面来看,来自民主和谐家庭的学生,能公正地评价教师,评价结果比较客观,可信度高。如果学生来自人际关系紧张的家庭,把与家庭成员、邻里乡亲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扭曲地运用到对教师的评教当中,学校又没能对学生及时引导,学生在评教中表现出来的非理就会直接影响评教结果的真实性,降低评教结果的可信程度,导致教师心理障碍的产生,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4.情感态度消极

评教的主体是学生,掌握着评教的话语权。评教时,教师传统的尊严、权威、地位受到影响,教师认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安全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保障,当这种消极的情感支配教师时,就削弱了教师参与评教的动机。

学生肯定性的积极评价会增强教师参与评教的动机,激励教师主动参与评教,把评教作为反思自我的机会,将评教视为个人进步发展的需要和动力。当评教结果与教师自己的预期落差较大而形成否定性评价时,教师就会认为学生只看到了自己的短处,光说自己的坏话,没有看到自己的成绩,对评教持否定态度。

如果学校高利害化运用评教结果,与教师的各种政治、经济待遇挂钩,教师感觉到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下降,尊重和社交的需要受到影响,将对自身的缺点不断掩饰和辩护,对评教产生极度的反感,甚至拒绝接受评教的结果。这样的例子在中小学校屡见不鲜。

二、教师对学生评教的心理障碍调控

1.淡化功利色彩

学校要建立评教的激励机制,淡化功利性,增强发展性,把评教作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动态过程,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积极心理的主流地位。

学校要重视评教结果的正确运用,把评教目的或价值取向定位在反馈信息、改进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上,避免评教结果运用的高利害化,淡化功利色彩,降低教师心理障碍形成的机率,从制度上引导教师积极地投入到评教中去。

2.正面引导学生

评价前,学校要对学生阐明评教的意义,提高他们的认识,降低评教中的盲目性,培养他们自主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避免从众。要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参加评教活动,扩大参与评教的学生范围,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评教活动中。

评价中,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教给他们评教的方法,让他们准确地运用评价工具,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批评过自己的教师和严格要求自己的教师,准确评价与自己或家长关系紧张的教师,不以偏概全。要让所有学生畅所欲言,谨防个别学生形成话语霸权而左右局势,提高评教的信度。

评价后,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教师的评价是否准确,是否感情用事,允许他们对错误的评价进行修改,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保证评教活动在学生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3.学校适时调控

学校要建立符合学校和教师实际而又科学合理的评教体系,建立完善的评教制度。

评价前,学校要让教师参与评教体系的构建、评教指标的确定、评教权重的量化、评教手段的选择、评教价值的定位,学校要向教师说明评教的意义,引导教师正确对待学生,把评教作为友善监督的需要,增强抗挫能力,为接受学生的评教结果做好心理准备。

评价中,学校要对学生提供的信息及时反馈,与教师及时沟通,让教师自我观照,降低他们对评价中敏感问题的关注程度,从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来激励他们正确对待评教,尽可能地使教师出现的心理障碍及时得到排除,确保评教顺利进行。

评价后,学校要及时转达学生的肯定性评价,让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要适时转达学生正确的否定性评价,听取教师对评价结果的意见以及工作改进措施,允许教师解释和申诉,引导教师客观地认识自我i为改进工作搭建平台。

除了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之外,学校还要建立领导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各种评价相互补充,形成对教师多元评价主体的立体评价体系,让教师的工作得到各方面的认可,把学校建成教师工作、学习的场所,获得成功体验的场所,发挥评教正确的导向作用。

4.教师自我调适

解决评教心理障碍的最好方式在于教师积极主动的自我调适,它对预防评教心理障碍的产生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教师要提高认知水平,要有积极进取的意识,正确认识评教的意义,将评教作为激励自我和改进工作的途径,增强内驱力,提高参与评教的主动性。

其次,教师要把评教当作上课一样,以良好心态对待评教,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适应,再到积极投入,确保在评教中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实现有效控制。

最后,教师要树立终身发展观,走出传统的教师中心,不断自我扬弃,勇敢地正视评教结果。要虚心地接受学生意见,与学生保持经常性的良好沟通,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乐观进取,促进自己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健康心理的形成。

编辑 何 妍 终校 于 洪

上一篇:一例高三女生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下一篇:《喜羊羊与灰太狼》对儿童教育的启示